研发一个电脑系统需要几年,造出一个电脑系统有多难
1.电脑第一个系统是怎么创建出来的?
2.电脑双系统有什么坏处
3.计算机是怎么被发明创造出来的
4.第一个电脑操作系统和软件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5.造计算机的原理早已经公布,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国家造不出来?
6.最初的电脑是先有硬件还是先有系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7.一台电脑可以装两个系统吗?
8.新手怎么学电脑我是一个电脑初
大脑会计算,并不表示它就是一个计算机器,虽然它们 在表面上有相似之处。在你脑壳里的?湿件?和你电脑中的 ?硬件?之间,还是有巨大差别的。电脑的基本单元是晶体 管,它通常是接收电流讯号,而根据这讯号,进入一个?开? 或?关?的状态。大脑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它从数以千计 的其他神经元接收讯号,而经过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复杂过 程,处理这些讯号,然后?发射?(送发神经讯号给许多其他 神经元)或不发射。
另一个差别是,普通的电脑一旦组装完成,并给予指令 后,它就会持续死板地做它被命令去做的事实际上,不 断重复执行复杂工作的能力,正是机器最大的长处。在另 一方面,大脑则在使用时不断改变和进化,在过程中学会如 何完成新的工作。它能这么做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它 会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结方式。
电脑科学家已经设计了在功能上比较像大脑的机器, 因而获得重大的进步。在这一类型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发 展就是?神经网络气这类网络有三部分:一个接受信息的 输入系统、一个处理信息并能修改的加工系统、一个报告计 算结果的输出系统。通过以下我即将描述的过程可以知 道,一个神经网络,能够实际学习如何执行一个原来并没有 放入程式中的工作。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学习工作的例子一-^别一个模 式。神经网络的输入单元可能是一组感光管,聚集于一个 黑白电视荧幕上。这样,图像就会被分解为许多小块(称做 ?像素?pixel) <即光电管的一个像素,然后测量来自每一小 方块的光。于是,这个系统的输入就是一系列电流,每个电 流强度对应于一特定像素的亮度和暗度(参考数字:标准的 美式电视机的屏幕横直都分为525部分,因此,画面共有 525 x 525 = 275625个像素)。我们可以把神经网络的输入 系统,看作相当于人类视网膜先把光转化为神经脉冲的细。
这些讯号接着就进入加工单元,从这一点起,神经网络 开始有别于普通电脑了。假设工作是阅读在荧幕上的某个 数字,信息从输入部分走到加工系统时,就会遵循一连串的 规则,为每个讯号指派一个加权数(weight)o例如,在画面 边缘的像素,可能没有位于画面中心的重要。加工单元就 可能被告知,应把中心的像素加权为边缘的两倍。再下去, 或许有一些类似规则,关于边缘和其他识别数字上重要的 特性(例如?如果讯号的左边是全黑而右边是全亮,则比其 旁边是亮暗夹杂的讯号加权3倍? )0最后,一个信号为输 出,十个单位将发射,与所阅读的数字相一致。
到了这一点,学习就开始了。假设你给这系统看到的 是数字2,但神经网告诉你说看到的是7。你告诉电脑说它 错了,而它的设计就会使它回头重新安排加工单元里的加 权分配 ?如,它或许会决定把在中心的像素加权为边 缘像素的4倍而不是2倍。系统就会去执行,核对结果,再 调整加权,再执行,如此等等。最后,这种神经网络就学会 了从荧幕上读出数字。
读出单一数字是相当简单的工作,在这样的系统中,也能做比较复杂的工作。例如,可以训练它们识别在生产线 上往下走的可接受模式,因而在工业的质量控制上发挥作 用。可以训练它们在保安系统中识别个别的人面和声音。 甚至有一些已发展到了最后测试阶段的系统,可以被训练 来阅读在信件上手写的邮政编码,因而加快了分信(要对于像我写的字,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工作)的速度。
在较高的层级,这种神经网络能以更精巧的形式分析 大量的数据,并从中抽取复杂到人类观察者看不出的模式。 这类机器可能非常适合用于了解具有大量独立变数的系统,例如农业生态系统或大型分子。
然而,我仍必须强调这两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区别:神经 网络是否有用(它们当然是有用)和神经网络是否为人类大 脑的工作原理提供了模型(这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 我的猜测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会是否定的。
电脑第一个系统是怎么创建出来的?
终端安全是企业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密集风险发生部分。 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釆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安全措 施,实现终端安全。
一、挑战和威胁
1.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企业安全策略难以实施,网络病毒泛滥
病毒、蠕虫和间谍软件等网络安全威胁损害客户利益并造成大量金钱和生 产率的损失。与此同时,移动设备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威胁。移动用户能够从 家里或公共热点连接互联网或办公室网络,常在无意中轻易地感染病毒并将其 带进企业环境,进而感染网络。
据2010 CSI/FBI安全报告称,虽然安全技术多年来一直在发展,且安全技 术的实施更是耗资数百万美元,但病毒、蠕虫和其他形式的恶意软件仍然是各 机构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构每年遭遇的大量安全事故造成系统中断、收入 损失、数据损坏或毁坏以及生产率降低等问题,给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企业都制定了企业的终端安全策略,规定终端必 须安装杀毒软件,以及及时更新病毒库;终端必须及时安装系统安全补丁;终 端必须设置强口令等。但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企业的安全策略难以实施, 形同虚设,网络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2. 非授权用户接入网络,重要信息泄露
非授权接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 来自外部的非法用户,利用企业管理的漏洞,使用PC接入交换机, 获得网络访问的权限;然后冒用合法用户的口令以合法身份登录网站后,查看 机密信息,修改信息内容及破坏应用系统的运行。
(2) 来自内部的合法用户,随意访问网络中的关键资源,获取关键信息用 于非法的目的。
目前,企业使用的局域网是以以太网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只要插入网络, 就能够自由地访问整个网络。因非法接入和非授权访问导致企业业务系统的破 坏以及关键信息资产的泄露,已经成为了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风险。
3. 网络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工作效率下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根据IDC最新数据报导,企事业员工平均每天有超过50%的上班时间用来 在线聊天,浏览、、网站,或处理个人事务;员工从互联网下载 各种信息,而在那些用于下载信息的时间中,62%用于软件下载,11%用于下 载音乐,只有25%用于下载与写报告和文件相关的资料。
在国内,法律规定了很多网站是非法的,如有内容的、与相关 的、与迷信和犯罪相关的等。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后,企事业内部网络某种程 度上成了一种“公共”上网场所,很多与法律相违背的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在内 部网络中。这些事情难以追查,给企业带来了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
二、防护措施
目前,终端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制度 化,数据丢失现象时常发生;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不同的应用上,管理分 散,安全得不到保障;难以实现数据库数据的高效在线备份;存储媒体管理困 难,历史数据保留困难。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终端安全。
1. 数据备份
随着计算机数据系统建设的深入,数据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如何有效地 管理数据系统日益成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然而,数据系统上的数 据格式不一,物理位置分布广泛,应用分散,数据量大,造成了数据难以有效 的管理,这给日后的工作带来诸多隐患。因此,建立一套制度化的数据备份系 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据备份是指通过在数据系统中选定一台机器作为数据备份的管理服务 器,在其他机器上安装客户端软件,从而将整个数据系统的数据自动备份到与 备份服务器相连的储存设备上,并在备份服务器上为各个备份客户端建立相应 的备份数据的索引表,利用索引表自动驱动存储介质来实现数据的自动恢复。 若有意外事件发生,若系统崩溃、非法操作等,可利用数据备份系统进行恢复。 从可靠性角度考虑,备份数量最好大于等于2。
1) 数据备份的主要内容
(1) 跨平台数据备份管理:要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2) 备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双重备份保护系统,确保备份数据万无一失;
(3) 自动化排程/智能化报警:通过Mail/Broadcasting/Log产生报警;
(4) 数据灾难防治与恢复:提供指定目录/单个文件数据恢复。
2) 数据备份方案
每个计算环境的规模、体系结构、客户机平台和它支持的应用软件都各不 相同,其存储管理需求也会有所区别,所以要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的解决方案。 目前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至少要具有以下功能:集成的客户机代理支持、 广泛的存储设备支持、高级介质管理、高级日程安排、数据完整性保证机制、 数据库保护。比如,华为公司的VIS数据容灾解决方案、HDP数据连续性保护 方案,HDS的TrueCopy方案,IBM的SVC方案等。
2. 全面可靠的防病毒体系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要从防毒、查毒、解毒三方面来进行,系统对于计算机病 毒的实际防治能力和效果也要从防毒能力、查毒能力和解毒能力三方面来评判。
由于企业数据系统环境非常复杂,它拥有不同的系统和应用。因此,对于 整个企业数据系统病毒的防治,要兼顾到各个环节,否则有某些环节存在问题, 则很可能造成整体防治的失败。因而,对于反病毒软件来说,需要在技术上做 得面面俱到,才能实现全面防毒。
由于数据系统病毒与单机病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人为编制的计算机 程序,因此反病毒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数据系统具有的特殊复杂性,使 得对数据系统反病毒的要求不仅是防毒、查毒、杀毒,而且还要求做到与系统 的无缝链接。因为,这项技术是影响软件运行效率、全面查杀病毒的关键所在。 但是要做到无缝链接,必须充分掌握系统的底层协议和接口规范。
随着当代病毒技术的发展,病毒已经能够紧密地嵌入操作系统的深层,甚 至是内核之中。这种深层次的嵌入,为彻底杀除病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如果 不能确保在病毒被杀除的同时不破坏操作系统本身,那么,使用这种反病毒软 件也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严重后果。无缝链接技术可以保证反病毒模块从底层 内核与各种操作系统、数据系统、硬件、应用环境密切协调,确保在病毒入侵 时,反病毒操作不会伤及操作系统内核,同时又能确保对来犯病毒的防杀。
VxD是微软专门为Windows制定的设备驱动程序接口规范。简而言之, VxD程序有点类似于DOS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它是专门用于管理系统所加载 的各种设备。VxD不仅适用于硬件设备,而且由于它具有比其他类型应用程序 更高的优先级,更靠近系统底层资源,因此,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反病毒 技术就需要利用VxD机制才有可能全面、彻底地控制系统资源,并在病毒入侵 时及时报警。而且,VxD技术与TSR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占用极少的内存,对 系统性能影响极小。
由于病毒具备隐蔽性,因此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你的机器。如果不能抵 御这种隐蔽性,那么反病毒软件就谈不上防毒功能了。实时反病毒软件作为一 个任务,对进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进行监控,能够保证系统不受病毒侵害。同 时,用户的其他应用程序可作为其他任务在系统中并行运行,与实时反病毒任 务毫不冲突。因此,在Windows环境下,如果不能实现实时反病毒,那么也将 会为病毒入侵埋下隐患。针对这一特性,需要采取实时反病毒技术,保证在计 算机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中,能够随时防止病毒从外界入侵系统,从而全面提 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防护水平。
当前,大多数光盘上存放的文件和数据系统上传输的文件都是以压缩形式 存放的,而且情况很复杂。现行通用的压缩格式较多,有的压缩工具还将压缩 文件打包成一个扩展名为“.exe”的“自解压”可执行文件,这种自解压文件 可脱离压缩工具直接运行。对于这些压缩文件存在的复杂情况,如果反病毒软 件不能准确判断,或判断片面,那就不可避免地会留有查杀病毒的“死角”,为 病毒防治造成隐患。可通过全面掌握通用压缩算法和软件生产厂商自定义的压 缩算法,深入分析压缩文件的数据内容,而非采用简单地检查扩展文件名的方 法,实现对所有压缩文件的查毒杀毒功能。
对于数据系统病毒的防治来说,反病毒软件要能够做到全方位的防护,才 能对病毒做到密而不漏的查杀。对于数据系统病毒,除了对软盘、光盘等病毒 感染最普遍的媒介具备保护功能外,对于更为隐性的企业数据系统传播途径, 更应该把好关口。
当前,公司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电子通信方式的应用更为广泛。但是,随 着这种数据交换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病毒隐藏在邮件附件和数据库文件中进行
传播扩散。因此,反病毒软件应该对这一病毒传播通道具备有效控制的功能。
伴随数据系统的发展,在下载文件时,被感染病毒的机率正在呈指数级增 长。对这一传播更为广泛的病毒源,需要在下载文件中的病毒感染机器之前,
自动将之检测出来并给予清除,对压缩文件同样有效。
简言之,要综合采用数字免疫系统、监控病毒源技术、主动内核技术、“分 布式处理”技术、安全网管技术等措施,提高系统的抗病毒能力。
3. 安全措施之防火墙及数据加密
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防火墙有两类,即标 准防火墙和双家M关。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在双家N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 两种防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隐蔽子网)。 隐蔽主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 由器进行隐蔽,另一方面在互联N和内部N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 内部网上,通过路由器的配置,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 一系统。U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高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 H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 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数据系统的非法 访问。一般来说,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 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系统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各 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 两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着数据加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 N,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 管理技术四种。
4. 智能卡实施
与数据加密技术紧密相关的另一项技术则是智能卡技术。所谓智能卡就是 密钥的一种媒体,一般就像信用卡一样,由授权用户所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予它 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与内部数据系统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当口令 与身份特征共同使用时,智能卡的保密性能还是相当有效的。数据系统安全和 数据保护的这些防范措施都有-定的限度,并不是越安全就越可靠。因而,在 看一个内部网是杏安全时不仅要考察其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对该数据系统所采 取的各种措施,其中不光是物理防范,还有人员的素质等其他“软”因素,进 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
另外,其他具体安全措施还包括数字认证、严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高度警 惕的安全意识以及多级网管等措施。另外考虑到数据系统的业务连续,也需要 我们设计和部署必要的BCP计划。?
三、解决方案
解决终端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结合端点安全状况信息和新型的网络准入 控制技术。
(1) 部署和实施网络准入控制,通过准入控制设备,能够有效地防范来自 非法终端对网络业务资源的访问,有效防范信息泄密。
(2) 通过准入控制设备,实现最小授权的访问控制,使得不同身份和角色 的员工,只能访问特定授权的业务系统,保护如财务系统企业的关键业务资源。
(3) 端点安全状态与网络准入控制技术相结合,阻止不安全的终端以及不 满足企业安全策略的终端接入网络,通过技术的手段强制实施企业的安全策略, 来减少网络安全事件,增强对企业安全制度的遵从。
加强事后审计,记录和控制终端对网络的访问,控制M络应用程序的使用, 敦促员工专注工作,减少企业在互联网访问的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并且提供 责任回溯的手段。
1. 集中式组网方案
终端安全管理(Terminal Security Management, TSM)系统支持集中式组
网,把所有的控制服务器集中在一起,为网络中的终端提供接入控制和安全管 理功能。集中式组网方案如图9-3所示。
2. 分布式组网方案 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况,可能需要采用分布式组网方案,如图9-4所示。?
(1)终端相对集中在几个区域,而且区域之间的带宽比较小,由于代理与 服务器之间存在一定的流量,如果采用集中式部署,将会占用区域之间的带宽, 影响业务的提供。
(2)终端的规模相当大,可以考虑使用分布式组网,避免大量终端访问TSM 服务器,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
分布式部署的时候,TSM安全代理选择就近的控制服务器,获得身份认证 和准入控制等各项业务。
3. 分级式组网方案
如果网络规模超大,可以选择采用分级式组网方案,如图9-5所示。
在这种部署方案中,每个TSM结点都是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承担独立的 用户管理、准入控制以及安全策略管理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制定总体的安全策 略,下发给各个TSM管理结点,并且对TSM管理结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TSM系统对于关键的用户认证数据库提供镜像备份机制,当主数据库发生 故障时,镜像数据库提供了备份的认证源,能够保证基本业务的提供,防止因 为单一数据源失效导致接入控制的网络故障。
当TSM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或者TSM系统所在的网络发生严重故障时, 用户可以根据业务的情况进行选择:业务优先/安全优先。
如果选择业务优先,准入控制设备(802.1X交换机除外)上设计的逃生通 道能够检测到TSM系统的严重故障,启用逃生通道,防止重要业务中断。
TSM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提供服务器状态监控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监控服 务器的运行状态,如数据库链接不上、SACG链接故障以及CPU/内存异常等。当 检查到服务器的状态异常时,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管理员及时处理。
四、终端虚拟化技术
1.传统的终端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1) DLP
(1) 工作方式:DLP (Data Loss Prevention,数据丢失防护)技术侧重于信 息泄密途径的防护,是能够通过深度内容分析对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和使用中 的数据进行鉴定、检测和保护的产品。可以在PC终端、网络、邮件服务器等 系统上针对信息内容层面的检测和防护,能够发现你的敏感数据存储的位置, 之后进行一定的处理方式,但也是有些漏洞的。
(2) 使用场景与限制:虽然DLP方案从灵活性、安全性、管理性上都满足 了数据安全的需求,但同样成功部署DLP方案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其数据内 容匹配算法的误报率要足够低。然而,由于数据内容的表达方式千差万别,在 定义数据内容匹配规则的时候漏审率和误判率非常难平衡,无论是哪个厂商的 DLP产品,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的误报率普遍都偏高,DLP方案的防护效果体验 并不好。
2) DRM
(1) 工作方式:DRM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数字权限管理)是加密
及元数据的结合,用于说明获准访问数据的用户,以及他们可以或不可以对数 据运行进行某些操作。DRM可决定数据的访问及使用方式,相当于随数据一 起移动的贴身保镖。权限包括读取、更改、剪切/粘贴、提交电子邮件、复制、 移动、保存到便携式保存设备及打印等操作。虽然DRM的功能非常强大,但 难以大规模实施。
(2) 使用场景与限制:DRM极其依赖手动运行,因此难以大规模实施。用 户必须了解哪些权限适用于哪种内容的用户,这样的复杂程度常使得员工忽略 DRM,并导致未能改善安全性的失败项冃。如同加密一样,企业在应用权限时 必须依赖人为的判断,因为DRM丄具不具备了解内容的功能。成功的DRM 部署通常只限于用户训练有素的小型工作组。由于存在此种复杂性,大型企业 通常并不适合部署DRM。但如同加密一样,可以使用DLP来专注于DRM, 并减少某些阻碍广泛部署的手动进程。
3) 全盘加密
(1) 工作方式:所谓全盘加密技术,一般是采用磁盘级动态加解密技术, 通过拦截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对磁盘数据的读/写请求,实现对全盘数据的实时 加解密,从而保护磁盘中所有文件的存储和使用安全,避免因便携终端或移动 设备丢失、存储设备报废和维修所带来的数据泄密风险。
(2) 使用场景与限制:与防水墙技术类似,全盘加密技术还是无法对不同 的涉密系统数据进行区别对待,不管是涉密文件还是普通文件,都进行加密存 储,无法支持正常的内外部文件交流。另外,全盘加密方案虽然能够从数据源 头上保障数据内容的安全性,但无法保障其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旦软件 系统损坏,所有的数据都将无法正常访问,对业务数据的可用性而言反而是一 种潜在的威胁。
上述传统安全技术是目前银行业都会部署的基础安全系统,这些安全系统 能够在某一个点上起到防护作用,然而尽管如此,数据泄密事件依然是屡禁不 止,可见银行业网络整体安全目前最人的威胁来源于终端安全上。而且部署这 么多的系统方案以后,用户体验不佳,不容易推广,因此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彻底改变企业内网安全现状,必须部署更为有效的涉密系统数据防泄密方案。
2.数据保护的创新——终端虚拟化技术
为了能够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用户的易用性和部署快速性,冃 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使用终端虚拟化的技术来实现数据安全的保护。其中, 桌面/应用虚拟化技术以及基于安全沙盒技术的虚拟安全桌面就是两种比较常 见的方式。
1)桌面/应用虚拟化
桌面/应用虚拟化技术是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它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 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通过采购大量服务器,将CPU、存储器等硬件资 源进行集中建设,构建一个终端服务层,从而将桌面、应用以图像的方式发布 给终端用户。作为云计算的一种方式,由于所有的计算都放在服务器上,对终 端设备的要求将大大降低,不需要传统的台式计算机、笔记本式计算机,用户 可以通过客户端或者远程访问等方式获得与传统PC —致的用户体验,如图9-6 所示。
不过,虽然基于计算集中化模式的桌面虚拟化技术能够大大简化终端的管 理维护工作,能够很好地解决终端数据安全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服务端的部署 成本过大和管理成本提高等新问题。
(1) 所有的客户端程序进程都运行在终端服务器上,需要配置高性能的终 端服务器集群来均衡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2) 由于网络延迟、服务器性能、并发拥塞等客观因素影响,在桌面虚拟 化方案中,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大大低于物理计算机本地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
(3) 计算集中化容易带来终端服务器的单点故障问题,需要通过终端服务 器的冗余备份来强化系统的稳定性。
(4) 桌面虚拟化方案中部署的大量终端服务器以及集中化的数据存储之间 的备份、恢复、迁移、维护、隔离等问题。
(5) 由于数据集中化,管理员的权限管理也需要列入考虑,毕竟让网络管 理员能够接触到银行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也是违背数据安全需求的。
(6) 桌面集中化方案提高了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无法满足离线办公的需求。
因此,此种方案在大规模部署使用时会遇到成本高、体验差的问题,如图
9-7所示。
2)防泄密安全桌面
为了解决桌面/应用虚拟化存在的问题,一种新的终端虚拟化技术——基r 沙盒的安全桌面被应用到了防泄密领域,如图9-8所示。
在不改变当前IT架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本地PC的软、硬件资源,在本 地直接通过安全沙盒技术虚拟化了一个安全桌面,这个桌面可以理解为原有默 认桌面的一个备份和镜像,在安全桌面环境下运行的应用、数据、网络权限等 完全与默认桌面隔离,并且安全沙盒可以针对不同桌面之间进行细粒度的安全 控制,比如安全桌面下只能访问敏感业务系统,安全桌面内数据无法外发、复 制、打印、截屏,安全桌面内保存的文件加密存储等等。
这样一来,通过安全桌面+安全控制网关的联通配合,就可以确保用户只有 在防泄密安全桌面内进行了认证后才能访问核心敏感系统,实现了在终端的多 业务风险隔离,确保了终端的安全性。安全桌面虚拟化方案为用户提供了多个 虚拟的安全桌面,通过不同虚拟安全桌面相互隔离文件资源、网络资源、系统 资源等,可以让用户通过不同的桌面访问不同的业务资源。
比如为用户访问涉密业务系统提供了一个具有数据防泄露防护的防泄密安 全桌面,尽可能减少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影响,解决了物理隔离方案的易用性问 题,如图9-9所示。
基于沙盒的安全桌面方案的价值在于,在实现终端敏感业务数据防泄密的 前提下,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增强了易用性,还保护了用户的现有投资。目 前,防泄密安全桌面已经在金融、政府、企业等单位开始了广泛的应用,主要部署在CRM、ERP、设计图样等系统前端,以防止内部销售、供应链、财务等 人员的主动泄密行为。
但是安全桌面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不适用于Java、C语言的代 码开发环境,存在一定兼容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两种终端虚拟化技术各有优劣,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具体可以参照图9-10。
电脑双系统有什么坏处
电脑第一个系统---DOS。有Ms-dos,Pc-dos等
DOS的历史
1.1974年4月,Intel推出8位芯片8080。这块芯片的体积和性能,已经能够满足开发微型电脑的需要,标志微机时代即将来临。
2.1975年初,MITS电脑公司推出了基于8080芯片的Altair 8800微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PC(个人电脑)。
3.1975年1月,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以封面报道的形式,介绍了Altair 8800。这是历史上第一篇关于微机的新闻报道。
4.22岁的西雅图程序员Paul Allen看到了这一期杂志,深感震动,就把它拿给好友20岁的Bill Gates看。
两人决定为Altair 8800开发一套BASIC解释器,卖给MITS公司。1975年7月,他们用这个产品成立了微软公司。
5.1975年,另一家公司Digital Research为Altair 8800开发了操作系统CP/M。它很快成为Intel 8080芯片的标准操作系统。(上图为CP/M的运行界面。)
6.1978年,Intel公司推出历史上第一块16位芯片8086。
7.1979年,一家名叫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SCP)的公司,决定开发基于8086芯片的个人电脑。它原计划采用CP/M作为操作系统,但是此时CP/M还未完成针对16位芯片的升级。
8.1980年4月,足足一年之后,CP/M还是没有推出16位的版本。SCP决定不等了,自己开发16位操作系统。24岁的程序员Tim Paterson负责这个任务。
9.1980年8月,Tim Paterson完成了原始的操作系统,取名为QDOS,意思是"简易的操作系统"(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在设计上,他充分借鉴了CP/M,用户界面和编程接口几乎完全一样,这使得CP/M上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QDOS上运行。他做出的最大改变,就是为QDOS引入了微软公司BASIC解释器的FAT文件系统。
10.1980年10月,IBM公司决定推出基于Intel 8086芯片的PC。
它找到Digital Research公司,要求获得授权使用CP/M系统。但是,协议没有谈成。于是,IBM又去找微软公司,要求微软为它提供操作系统。当时,微软没有操作系统产品,但是Bill Gates知道SCP公司正在开发QDOS。微软支付2.5万美元给SCP,获得了QDOS的使用许可。(上图为DOS的运行界面。)
11.1981年7月,微软对IBM PC的整个设计已经相当了解,Bill Gates意识到未来PC市场的巨大规模,决定不再使用许可证模式,而是直接把QDOS买下来。这又花费了微软公司5-7万美元。
与此同时,Tim Paterson也从SCP辞职了,微软雇用了他。
12.1981年7月27日,协议达成。QDOS成了微软的财产,名称正式改为MS-DOS。微软对DOS的解释是"磁盘操作系统"(Disk Operating System)。
这一天,就是微软公司DOS操作系统的诞生纪念日。
13.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正式推出个人电脑产品IBM PC,使用的操作系统是MS-DOS 1.14版。
14.1983年3月8日,IBM又推出增强版IBM PC/XT,第一次在PC上配备了硬盘,使用的操作系统是MS-DOS 2.0版。
15.年,IBM推出了下一代个人电脑IBM PC/AT,操作系统是MS-DOS 3.0版。
16.1989年,MS-DOS 4.0版发布,开始支持鼠标和图形界面。
此时,微软已经准备终结DOS这个产品了。微软公开表态,用户可以考虑放弃DOS,转而使用由IBM和微软共同开发的OS/2操作系统。
但是不久以后,Windows 3.0获得巨大成功,微软也就不再考虑OS/2了。
17.1991年,MS-DOS 5.0版发布,内置QBasic编程环境。这是MS-DOS最后一次作为单独产品出现。
18.1993年,MS-DOS 6.0版发布,具备了磁盘压缩技术。
19.1995年,MS-DOS 7.0版支持FAT32文件系统,它随同Windows 95一起发布。
20.2000年9月14日,MS-DOS的最后一个版本8.0版发布,只用于Windows XP系统的启动盘。至此,微软公司的DOS开发正式宣告全部结束。
计算机是怎么被发明创造出来的
相信大家都曾有过电脑装双系统的念头,而正常情况下一台电脑只配置一个系统,这就需要我们手动在安装一个系统上去了。而一些电脑小白则会带着特别多的疑虑:电脑装双系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殊不知,事情总有两面性的,所以今天快启动小编为大家分享电脑装双系统的好处和坏处吧。
一、装双系统的核心思想
电脑安装双系统,也就是在原来装了系统的硬盘上在多装一个系统,而这两个双系统可以放在一块硬盘或者不同的硬盘上,同时也要求电脑硬盘上最少需要有2个主分区才可以支持安装双系统。大家在装好第一个系统的时候,可以把此系统的所在的分区取消激活状态,然后激活第二个主分区,在去装第二个系统。两个系统装完之后,重启会出现双系统启动菜单,如果没有出现此选择,可以用快启动u盘启动盘进pe修复引导即可正常使用。
二、我们来了解电脑安装双系统有什么影响
1、电脑的操作系统是安装在硬盘上面的,要是说到影响的话,则是对电脑硬盘的影响较大了。因为电脑系统都是安装在c盘,要是打算安装双系统的话,就需要占用到电脑上的第二个磁盘分区了,一般是D盘或者E盘了,其实就是多占用空间而已,要是你的电脑硬盘空间不是很大的话,装双系统则会造成硬盘空间不足的情况了。
2、其实,电脑操作系统对硬件还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你的电脑配置过低的话,就只能安装xp系统,要是你强行在电脑其他硬盘上安装win7 64位,虽然能够成功安装双系统,但是运行方面却存在问题,xp可以正常运行,win7 64位系统运行起来却很卡,因为硬件条件不够硬的问题。
3、而有些小白会问快启动小编,安装双系统是不是会影响电脑运行速度,其实不然,电脑虽装了双系统,但却不可支持同时运行,大家开启第一个系统的话,第二个系统就没有运行,就像装在D盘的软件上一样,不会影响到第一个系统的运行的。
三、我们来了解电脑安装双系统的好处
1、测试兼容性:举个栗子,电脑安装一老一新(win7/win10)双系统,用户根据需求,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调试软件或者游戏来达到测试目的,而对于普通用户,大家安装个别软件对系统是有严格要求的,大家装个支持软件的系统位数。
2、体验不同操作系统的功能:一般来说,我们用的最多的是win7/win10这个两个系统,如果你实在很难舍弃这两个系统的话,则可以安装双系统来体验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功能。
3、杀毒方便:要是电脑不小心中毒了,我们只要开启另外一个系统,将其另外一个系统中将它剿灭即可,但需要提醒大家最好使用两个系统的内核不同。
4、方便数据备份:其实系统损坏占据系统问题故障的多数,大家安装双系统的好处,可以防止一个系统坏了,我们可以进入另外一个系统中正常使用数据和工作,也可以直接将坏的系统里面的重要数据拷贝出来,防止数据丢失。
四、我们来了解电脑安装双系统的坏处
1、导致开机速度变慢:在安装双系统的时候,我们在开机时会多出一个启动项,要是用户没有默认启动系统的话,在开机时候需要跳到运行系统界面,我们需要手动选择运行哪个系统才可以,而这样就容易造成开机时间变长。
2、安装双系统要占用硬盘容量:如果你的硬盘容量足够大,则影响会较小,但如果你的硬盘空间太小的话,安装双系统则会成功负担,这一点大家做下了解就可以,现在的硬盘都很大,可以忽略此问题。
3、双系统菜单容易出问题:我们在使用双系统过程中,偶尔会碰到双系统菜单会出现问题,这样一来,就特别容易造成两个系统都没办法进入了。
第一个电脑操作系统和软件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四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20世纪以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他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备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在美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是,这种计算机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1945年3月他们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随后于1946年6月,冯·诺伊曼等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同年7~8月间,他们又在莫尔学院为美国和英国二十多个机构的专家讲授了专门课程《电子计算机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推动了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率先制成电子离散时序自动计算机(EDSAC);美国则于1950年制成了东部标准自动计算机(SFAC)等。至此,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萌芽时期遂告结束,开始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
在创制数字计算机的同时,还研制了另一类重要的计算工具——模拟计算机。物理学家在总结自然规律时,常用数学方程描述某一过程;相反,解数学方程的过程,也有可能采用物理过程模拟方法,对数发明以后,1620年制成的计算尺,己把乘法、除法化为加法、减法进行计算。麦克斯韦巧妙地把积分(面积)的计算转变为长度的测量,于1855年制成了积分仪。
19世纪数学物理的另一项重大成就——傅里叶分析,对模拟机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相继制成了多种计算傅里叶系数的分析机和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等。但是当试图推广微分分析机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拟机解决一般科学计算问题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模拟机在通用性和精确度等方面的局限性,并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数字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以后,模拟计算机仍然继续有所发展,并且与数字计算机相结合而产生了混合式计算机。模拟机和混合机已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的特殊品种,即用在特定领域的高效信息处理工具或仿真工具。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一直处于高速度发展时期,计算机由仅包含硬件发展到包含硬件、软件和固件三类子系统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平均每10年提高两个数量级。计算机种类也一再分化,发展成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包括巨型、大型和中型计算机),以及各种专用机(如各种控制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等。
计算机器件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以至微处理器,促使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三次飞跃。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1946~1959),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主存储器是决定计算机技术面貌的主要因素。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通常按此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到了晶体管计算机时期(1959~1964),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辅助存储器。不仅科学计算用计算机继续发展,而且中、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廉价的小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
1964年,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系列化的发展时期。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并且开始普遍采用虚拟存储技术。随着各种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微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出现固件子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用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迅速从中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水平,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各类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随着字长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的微型计算机相继问世和广泛应用,对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了。
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大量应用后,一座办公楼、一所学校、一个仓库常常拥有数十台以至数百台计算机。实现它们互连的局部网随即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从集中式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的发展。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一些计算机配置了汇编语言和子程序库,科学计算用的高级语言FORTRAN初露头角。在晶体管计算机阶段,事务处理的COBOL语言、科学计算机用的ALGOL语言,和符号处理用的LISP等高级语言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操作系统初步成型,使计算机的使用方式由手工操作改变为自动作业管理。
进入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时期以后,在计算机中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软件子系统,高级语言种类进一步增加,操作系统日趋完善,具备批量处理、分时处理、实时处理等多种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处理程序、网络软件等也不断增添到软件子系统中。软件子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明显地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属性,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在现代计算机中,外围设备的价值一般已超过计算机硬件子系统的一半以上,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的技术面貌。外围设备技术的综合性很强,既依赖于电子学、机械学、光学、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又取决于精密机械工艺、电气和电子加工工艺以及计量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等。
外围设备包括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两大类。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磁鼓、磁带、激光存储器、海量存储器和缩微存储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又分为输入、输出、转换、、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在这些品种繁多的设备中,对计算机技术面貌影响最大的是磁盘、终端设备、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转换设备等。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计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计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远在商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计算每一个数学问题时,通常编出一套歌诀形式的算法,一边计算,一边不断地重新布棍。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是用算筹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结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盘是中国的又一独创,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项重大发明。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计算工具,最初大约出现于汉朝,到元朝时渐趋成熟。珠算盘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过有益的作用,而且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至今仍在使用。
中国发明创造指南车、水运浑象仪、记里鼓车、提花机等,不仅对自动控制机械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对计算工具的演进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张衡制作的水运浑象仪,可以自动地与地球运转同步,后经唐、宋两代的改进,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记里鼓车则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数装置。提花机原理刘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发展有过间接的影响。中国古代用阳、阴两爻构成八卦,也对计算技术的发展有过直接的影响。莱布尼兹写过研究八卦的论文,系统地提出了二进制算术运算法则。他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表示法就是中国的八卦。
经过漫长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计算技术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先后建立了研究机构,在高等院校建立了计算技术与装置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并且着手创建中国计算机制造业。
1958年和1959年,中国先后制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6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成功一批晶体管计算机,并配制了ALGOL等语言的编译程序和其他系统软件。6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研究集成电路计算机。70年代,中国已批量生产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重点研制微型计算机系统并推广应用;在大型计算机、特别是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计算机服务业,逐步健全了计算机产业结构。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面,中国在有限元计算方法、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汉字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软件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中国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有关经营管理和过程控制等方面,计算机应用研究和实践也日益活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的面向广大社会的技术学科,它建立在数学、电子学 (特别是微电子学)、磁学、光学、精密机械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之上。但是,它并不是简单地应用某些学科的知识,而是经过高度综合形成一整套有关信息表示、变换、存储、处理、控制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与规模的科学,主要包括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则泛指计算机领域中所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的系统技术、软件技术、部件技术、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五个分支学科,即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织与实现、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
理论计算机学 是研究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学科。在几千年的数学发展中,人们研究了各式各样的计算,创立了许多算法。但是,以计算或算法本身的性质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理论,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
当时,由几位数理逻辑学者建立的算法理论,即可计算性理论或称递归函数论,对20世纪40年代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影响。此后,关于现实计算机及其程序的数学模型性质的研究,以及计算复杂性的研究等不断有所发展。
理论计算机科学包括自动机论、形式语言理论、程序理论、算法分析,以及计算复杂性理论等。自动机是现实自动计算机的数学模型,或者说是现实计算机程序的模型,自动机理论的任务就在于研究这种抽象机器的模型;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形式语言,形式语言理论根据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分为O~3型语言,与图灵机等四类自动机逐一对应;程序理论是研究程序逻辑、程序复杂性、程序正确性证明、程序验证、程序综合、形式语言学,以及程序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算法分析研究各种特定算法的性质。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算法复杂性的一般性质。
计算机系统结构 程序设计者所见的计算机属性,着重于计算机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性,硬件、软件和固件子系统的功能分配及其界面的确定。使用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者所见到的计算机属性,主要是软件子系统和固件子系统的属性,包括程序语言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等的用户界面。使用机器语言的程序设计者所见到的计算机属性,则是硬件子系统的概念结构(硬件子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特性,包括指令系统(机器语言),以及寄存器定义、中断机构、输入输出方式、机器工作状态等。
硬件子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冯·诺伊曼结构,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采用“指令驱动”方式。当初,它是为解非线性、微分方程而设计的,并未预见到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等的出现,以及适应其他应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软件子系统都是以这种冯·诺伊曼结构为基础而发展的。但是,其间不相适应的情况逐渐暴露出来,从而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变革。
计算机组织与实现 是研究组成计算机的功能、部件间的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计算机实现的技术,均属于计算机组织与实现的任务。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确定分配给硬子系统的功能及其概念结构之后,计算机组织的任务就是研究各组成部分的内部构造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性。这种相互联系包括各功能部件的布置、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扩展和性能的提高,计算机包含的功能部件也日益增多,其间的互连结构日趋复杂。现代已有三类互连方式,分别以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或通信子系统为中心,与其他部件互连。以通信子系统为中心的组织方式,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分布计算机系统等重要的计算机研究与应用领域。
与计算实现有关的技术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计算机的元件、器件技术,数字电路技术,组装技术以及有关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等。
软件 软件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软件、软件工程三个方面。程序设计指设计和编制程序的过程,是软件研究和发展的基础环节。程序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有关的基本概念、规范、工具、方法以及方法学等。这个领域发展的特点是:从顺序程序设计过渡到并发程序设计和分币程序设计;从非结构程序设计方法过渡到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从低级语言工具过渡到高级语言工具;从具体方法过渡到方法学。
基础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起基础作用的软件。计算机的软件子系统可以分为两层:靠近硬件子系统的一层称为系统软件,使用频繁,但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另一层则与具体应用领域直接有关,称为应用软件;此外还有支援其他软件的研究与维护的软件,专门称为支援软件。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方法研究和维护软件的过程,以及有关的技术。软件研究和维护的全过程,包括概念形成、要求定义、设计、实现、调试、交付使用,以及有关校正性、适应性、完善性等三层意义的维护。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涉及上述全过程有关的对象、结构、方法、工具和管理等方面。
软件目动研究系统的任务是:在软件工程中采用形式方法:使软件研究与维护过程中的各种工作尽可能多地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创造一种适应软件发展的软件、固件与硬件高度综合的高效能计算机。
计算机产业
计算机产业包括两大部门,即计算机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业。后者又称为信息处理产业或信息服务业。计算机产业是一种省能源、省资源、附加价值高、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实力和社会进步均有巨大影响。因此,不少国家采取促进计算机产业兴旺发达的政策。
计算机制造业包括生产各种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终端设备,以及有关装置、元件、器件和材料的制造。计算机作为工业产品,要求产品有继承性,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和综合性能。计算机的继承性特别体现在软件兼容性方面,这能使用户和厂家把过去研制的软件用在新产品上,使价格很高的软件财富继续发挥作用,减少用户再次研制软件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性能-价格比是计算机产品更新的目标和动力。
计算机制造业提供的计算机产品,一般仅包括硬件子系统和部分软件子系统。通常,软件子系统中缺少适应各种特定应用环境的应用软件。为了使计算机在特定环境中发挥效能,还需要设计应用系统和研制应用软件此外,计算机的运行和维护,需要有掌握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这常常是一股用户所作不到的。
针对这些社会需要,一些计算机制造厂家十分重视向用户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一些独立于计算机制造厂家的计算机服务机构,也在50年代开始出现。到60年代末期,计算机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为独立的行业。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门学科相结合,改进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发展。过去,人们主要通过实验和理论两种途径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现在,计算和模拟已成为研究工作的第三条途径。
计算机与有关的实验观测仪器相结合,可对实验数据进行现场记录、整理、加工、分析和绘制图表,显著地提高实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工程设计优质化、自动化的重要手段。在理论研究方面,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可代替人脑的若干功能并加以强化。古老的数学靠纸和笔运算,现在计算机成了新的工具,数学定理证明之类的繁重脑力劳动,已可能由计算机来完成或部分完成。
计算和模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常使一些学科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例如,空气动力学、气象学、弹性结构力学和应用分析等所面临的“计算障碍”,在有了高速计算机和有关的计算方法之后开始有所突破,并衍生出计算空气动力学、气象数值预报等边缘分支学科。利用计算机进行定量研究,不仅在自然科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也是如此。例如,在人口普查、社会调查和自然语言研究方面,计算机就是一种很得力的工具。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常常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引起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在产业结构中已出观了计算机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业,以及知识产业等新的行业。
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已嵌入机电设备、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使这些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被引入各种生产过程系统中,使化工、石油、钢铁、电力、机械、造纸、水泥等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升、质量提高、成本下降。计算机嵌入各种武器装备和武器系统干,可显著提高其作战效果。
经营管理方面,计算机可用于完成统计、计划、查询、库存管理、市场分析、辅助决策等,使经营管理工作科学化和高效化,从而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水准,改善服务质量,缩短新产品研制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办公室自动化方面,计算机可用于文件的起草、检索和管理等,显著提高办公效率。
计算机还是人们的学习工具和生活工具。借助家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计算机网、数据库系统和各种终端设备,人们可以学习各种课程,获取各种情报和知识,处理各种生活事务(如订票、购物、存取款等),甚至可以居家办公。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将与计算机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普及计算机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之,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已不仅是一种技术现象而且是一种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现象。世界各国都力图主动地驾驭这种社会计算机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克服计算机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更顺利地向高
造计算机的原理早已经公布,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国家造不出来?
最早的程序直接写的是二进制机器代码,没有编译器,将编好的代码通过读卡机读入机器,直接执行。
然后出现的是汇编语言,通过二进制的机器代码来实现汇编的编译连接工作,
然后在用汇编语言完善优化汇编语言;
接着才是高级语言,使用汇编语言编译,逐渐实现高级语言编译高级语言。
第一个操作系统是通过最早的计算机是直接用电信号控制,然后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逐渐才发展到诸如C语言、BASIC语言之类的高级语言,微软早期的DOS操作系统主要用汇编语言编写,Windows开始用C/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写,最后形成软件。
最初的电脑是先有硬件还是先有系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高通因特尔之类的处理器品牌,不是不会有,而是需要时间。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还任重道远。而超级计算机是国家工程,往往会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安全,所以往往不惜重金和人力投入,能自行研发自然用自主研发的。好在,国产的自行研发还是比较成气候的。但是民用或者说商用的处理器,则不太相同。首先不仅仅是处理器的问题,而是产业链的问题。
高通的芯片,类似的实际上有华为的麒麟芯片,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原因在于中国手机品牌的崛起,以及华为公司长期的持续投入。往往有对产业链有控制权和话语权,才能造出好的处理器。而在电脑行业则不一样,联想等主要是组装,对系统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
操作系统兼容性问题,如果中国造出与英特尔相上下的芯片,微软很可能要封杀中国的处理器,这样就会出现芯片兼容性的问题。而且问题是,造出与英特尔相上下的芯片也非常不容易。产业链强,产业链里面的各个环节才会强。
很多国内企业已经习惯于提起教条。只要把外国芯片带回并添加其他部件并组装它,它就会变成一个新的手机,卖掉昂贵的价格,为什么需要艰苦的研发。研发投资非常巨大,很多公司不愿意支付这笔钱,但只有华为每年将投入超过100亿元的研发资金。在民商领域,真正依靠领导力量的不是国家,而是企业。只有当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研发责任,投入更多的钱,他们才能制造出真正的国内芯片。
一台电脑可以装两个系统吗?
? 肯定是现有硬件啊,硬件是软件的载体!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无论是哪一台,肯定是没有操作系统的,因为这玩意对当时来说太复杂了。当时的电脑开机以后就会直接读取程序开始执行。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人发明的,而这台电脑是个庞然大物,重30余吨,占地约170平方米,在机器内部装有18000只电子管,6000个开关,7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40千瓦。当初研发的电脑可是没有系统的,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种纯机械,完全依靠操作者下达相应的指令,然后它再根据设定的规则反馈结果,就像是我们打开开关灯泡就亮起来,关闭水龙头自来水就断了一样,你要它干嘛就干嘛。
电脑的诞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换代起来确实很快的,从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到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用晶体管制造的计算机,使用了晶体管以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对压缩计算机体积设想也就更容易实现了。到后来的第三代计算机以小规模集成电路(每片上集成几百到几千个逻辑门)LSI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到现在的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都是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人类进步的表现,科技进步的步伐。
? 从这些信息中都体现了,计算机的开始是先有硬件后来才有的软件,在硬件的基础上才进行了软件的开发。
新手怎么学电脑我是一个电脑初
可以,双系统的原理是将不同的系统分别装在不同的磁盘分区里。\r\n双系统就是在计算机上安装两个操作系统。双系统在安装的时候,两个系统是分别装在不同的分区内,后安装的系统不会覆盖前一个系统。而且每个单独的系统都有自己的分区格式,不会造成冲突。安装了双系统后,在启动的时候,有一个多重启动的选择菜单,可以选择进入哪个操作系统。当前状态下,只有一个系统是在运行的,不能随意的切换。如果想要进入另外一个,就要重新启动,重新选择。\r\n安装方法\r\n一、Win7下安装WinXP\r\n相信很多买了新电脑的用户都是预装的Win7操作系统,但同时也还需要用到WinXP系统。因此就需要在Win7当中安装WinXP。\r\n(一)方法一用WinXP安装光盘全新安装\r\n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用于安装WinXP系统的主分区。建议在Win7系统中,用磁盘管理器创建一个容量不小于10GB的主分区然后用WinXP安装光盘启动电脑并进行安装即可,安装方法与安装WinXP系统类似。\r\n需要注意的问题:\r\n1.由于Win7已默认地占用了两个分区(100MB隐藏的系统保留分区及系统分区),为此,在选择安装位置时,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区。\r\n2.由于该分区是在Win7当中创建的,因此WinXP安装程序无法识别,所以还需要在下一步中再次进行格式化操作。\r\n安装完成后,将只能进入WinXP系统,这时就需要进一步的手动配置,以恢复启动菜单。\r\n用Win7安装光盘启动电脑,当进行到“现在安装”一步时,选择“修复计算机”,直到出现“系统恢复选项”菜单。\r\n选择“命令提示符”,接着在弹出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依次输入以下命令(每输入一条按一下回车,若屏幕上返回“操作成功完成”的信息,则继续输入下一条命令,否则请检查刚才的输入是否有误并重新输入):\r\nbcdedit/create{ntldr}-d"WindowsWinXP"\r\nbcdedit/set{ntldr}devicepartition=D:\r\nbcdedit/set{ntldr}pathntldr\r\nbcdedit/displayorder{ntldr}/addlast\r\n全部命令运行后重新启动电脑,即可出现启动菜单(注:其中“D:”为WinXP所在分区,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r\n(二)方法二利用Ghost镜像安装\r\n相信很多用户都有制作Ghost镜像光盘进行备份和系统安装的习惯。相对利用WinXP安装光盘进行安装,利用WinXP的Ghost镜像文件进行安装,就要简单一些了。只需要在恢复WinXP系统后配置启动菜单即可。\r\n与上面的方法一样,首先在Win7下准备一个用于恢复WinXP的主分区。然后用相应的工具光盘启动电脑,并将WinXP的Ghost镜像文件恢复到刚才准备好的主分区之中。\r\n完成后,暂时没有启动菜单,只能启动到Win7下。不要紧,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进入Win7后,将WinXP分区中的“ntldr”、“boot.ini”、“NTDETECT.COM”三个文件(全部在WinXP系统根目录下)拷贝到Win7的分区中。接着运行命令提示符,输入上文的4条命令即可。\r\n小结:在Win7中安装WinXP,给人最深的感受莫过于“倒行逆施”,安装的难度也比较高,因此建议普通用户在有一定电脑基础的用户指导下安装。此外,文中无法罗列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但对于偶尔出现的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如Win7无法启动等),一般都可以利用Win7的安装光盘进行修复。\r\n二、WinXP下安装Win7\r\n相信不少用户对WinXP的忠诚度就跟笔者一样,但Win7的新功能也同样具有吸引力,所以,在WinXP当中安装Win7,自然就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相对来说,在WinXP中安装Win7是最简单的。\r\n(一)方法一WinXP系统中用光盘安装Win7\r\n众所周知,操作系统由低版本到高版本的安装,一般都是非常顺利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WinXP系统中安装Win7也是非常顺利的。\r\n需要注意的问题:\r\n1.在安装选择具面请注意选择“自定义安装”而非“升级安装”,WinXP并不能升级至Win7,因为它们是不同的内核。\r\n2.选择安装位置时,不要选择已安装了WinXP的分区,否则将无法创建双系统。\r\n3.安装向导会询问是否获取重要更新,请选择“否”,因为更新可在安装完成后集中进行。\r\n4.安装Win7的分区空间不得少于20GB且必须为NTFS格式,因此建议在WinXP当中提前做好预留安装空间的准备工作。\r\n(二)方法二用Win7安装光盘启动安装\r\n在WinXP系统中安装Win7简单易行,但美中不足的是无法对分区进行调整。而采用Win7安装光盘启动的方法进行安装,却可以对分区进行任意调整,包括创建、删除、格式化分区以及调整分区大小等。\r\n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前一种方法类似。\r\n小结:两种方法,用户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基本操作也非常简单,只要根据相应的提示即可完成。而启动菜单也可以自动生成。\r\n三、最佳方案——独立双系统安装\r\n上文介绍的是较为传统的双系统安装方案,因为它主要依靠启动菜单进行引导,因此局限性较高,一旦启动菜单配置文件损坏,两套系统都将瘫痪。而与之对应的无启动菜单的独立式双系统则克服了这个弊端,更重要的是,独立多系统还可相互维护。\r\n由于无启动菜单,要选择进入不同的系统,可使用从Windows版分区魔术师中提取出来的系统转换工具。\r\n首先,使用第三方工具(如“分区魔术师”)在硬盘上创建两个主分区(分别用于安装WinXP和Win7)且将其中之一设置为激活状态。当激活一个主分区时,另一主分区将自动处于隐藏状态,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本例中,我们先激活安装Win7的分区。\r\n提示:一旦系统中安装了Win7,DOS版的分区魔术师将无法正常识别硬盘,为此,请提前创建两个主分区。\r\n然后,用Win7安装光盘启动电脑,将Win7安装到预定的分区之中。安装完成后启动系统,并运行转换工具中的“pqbw.ex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如图4所示)选择WinXP的分区后再选择“RestartNow”,单击“OK”重新启动电脑。此时,用于安装WinXP的分区将处于激活状态,而已安装Win7的分区将自动隐藏。接下来,利用WinXP安装光盘引导电脑来安装WinXP即可,完成后将自动启动WinXP。\r\n提示:在这一步中,也可以利用Ghost镜像文件来安装WinXP。\r\n至此,无论启动到哪个系统中,只要运行“pqbw.exe”,选择另外一个系统所在的分区并重新启动即可切换到另一系统之下。同时,无论在哪一系统下,都可利用工具软件对另一系统进行备份或恢复。如果真的是倒霉到家,两套系统都不能启动,还可通过WinPE等工具光盘来修复。\r\n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无疑是WinXP下安装Win7,普通用户操作起来也没有太大难度;Win7下安装WinXP,则相对困难很多,而且容易产生不少问题,因此不推荐普通用户独立安装;独立多系统的安装,难度相对适中,但优势也相当明显,比较适合电脑技术爱好者尝试使用。\r\n因此,对于那些已经安装了Win7的用户,可以考虑做好Win7的系统备份后重新格式化系统,安装WinXP之后再利用备份文件恢复安装Win7,操作起来相对更为简单、安全。
这有个老帖子 你参考下
电脑新手入门十大守则
对于一位电脑初学者来说,电脑操作显得非常复杂,这其中包括了开机、软件的安装以及系统设置等许多麻烦的步骤,若想要拥有一个安定且高效率的电脑操作环境,请先把握以下介绍的十大守则,才能临危不乱,逢凶化吉。
一、制作系统启动盘:电脑拿到手,第一件事应该立即制作一张"能够驱动光驱的系统启动盘"。为什么要制作系统启动盘呢?一旦系统中毒、损坏或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时,少了这张小小的软盘,一切都无法进行。普通系统启动盘制作很简单,在格式化软盘的时候带个 /S 的参数就行了,但是如果要将光驱的驱动程序也随同这张启动盘一起启动,那就必须要费一些工夫,以前正版 Windows95 都带有附赠的一张启动盘,光驱驱动程序也保存在其中,但是似乎无法适合各种电脑,常常有找不到光驱的情况发生,不过,现在 Windows98 制作的系统启动盘,已经可以值得信赖,甚至驱动 SCSI 规格的光驱也没问题。
二、小心保存驱动程序盘:电脑搬回家,一定有一大堆的说明书、保修单,以及存有各类硬件驱动程序与应用软件的软盘或光盘,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这些软盘和光盘,这些都是安装整理系统时候必须要用到的文件,少了它们,您的电脑无法驱动周边硬件或其他储存设备,形同残废,千万不要将它们随地放置,或是移作他用,要仔细一一核对检查,是否有遗漏,之后分类归纳集中保存。普通软盘片容易受潮失效,最好将其中的软件备份到硬盘或其他储存设备上,然后把原盘放入防潮箱中保存。建议:若可能的话,把重要的程序和软件用刻录机刻成光盘保存起来,这不失是备份程序的一种好方法。
三、临危不乱:电脑在操作时突然没有反应,并不表示一定"当"掉了,一般人通常会激动起来,拼命的乱敲键盘和鼠标,没等几秒钟就按下 Ctrl + Alt + Del 三键,甚至按Reset按钮强迫电脑重新启动,结果通常能够挽救得了的数据也因此灰飞烟灭。正确的做法是:遇到画面冻结,按两下按键或鼠标,然后等三到五分钟,顺便观察电脑机壳上的硬盘指示灯状况,如果指示灯偶尔还在不断闪烁,则表明电脑还没昏迷,只是暂时的丧失理智而已,稍待一会儿应该能恢复正常;如果指示灯在三到五分钟内不断亮起或不亮,才可能是凶多吉少的征兆,此时强迫重新开机才算恰当。其实Windows95/98最怕按下 Ctrl + Alt + Del 三键和不恰当的重新启动了;常常有朋友跟我抱怨说他的系统没有乱做什么动作呀,只是当机之后就重新开机而已,为什么老是"死掉"?这其实这跟使用者不正确的操作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可能是电脑本身有一定的问题,但如果厂商帮你作过种种测试之后都没发生任何问题,那使用者绝对占了最大责任,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双手造成的,何不改善一下自己的使用方式呢!要说明的是:当您觉得已经当机的时候,不妨利用快捷键ALT+F4来强迫关闭窗口,看看是否可行,如果这样做都无法挽回时,才考虑按下RESET或是Ctrl + Alt + Del。
四、勿把"忠臣"当"妖怪":有一些工具软件,最常见的是杀毒软件或者系统维护程序,在开机之后,会自行启动,在您看不见的地方敲敲打打,修修补补,偶尔时间到了,也会蹦到屏幕桌面上来个大扫除,此时作为新手可不要以为它们是不速之客,立即终止它们的运行,甚至以为是中毒而强迫关机,这样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软件之外,现在也有许多的程序喜欢搞这种地下活动,猛不其然蹦出个信息说如何如何,这种设计出发点固然是为使用者的方便着想,但搞太多的话,一则消耗电脑的系统资源,二则各种类型的软件在后台同时运行,恐怕也会发生系统冲突,使系统不稳定,如果可以的话,除了一些必要的驱动程序以及杀毒软件之外,其余程序一律取消开机自动运行功能,需要的时候再请出来施展身手。
五、不要随便安装软件:作为电脑新手,这一条应该列为最重要的原则,向电脑中安装软件,看似单纯,其实等于系统被重装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软件所执行的功能越接近硬件层级,危险性就越大,首号危险人物,应是安装额外的驱动程序,这些驱动程序或可以加速网络速度,或可以降低处理器的工作温度,好用则好用,一旦安装不成功,或与其他软件相冲突,作为一名新手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再者,一些多功能的多媒体播放程序固然好看好用,但是它们通常会更改系统内定的程序库或登录参数,系统本身也很有个性喔!当它发现有人竟然随便改变了自己,就会加以纠正,这一纠正回来,原本的播放程序就不能正常运行了,这种混乱情况,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新手要安装新软件,请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购买正版软件,因为正版软件说明书解说详细,而且售后服务有保证,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帮助;
其二,游戏软件不要安装的太多,安装游戏时尽量选择"由光盘执行"模式,以减少对硬盘文件的增删;
其三,谨慎安装试用版软件,而且采取数量控制,硬盘中以同时存在三种试用版软件为上限,要装新的试用版软件,请先将旧软件删除。如果您已经是电脑高手,重新安装系统如同吃饭喝水,那上面的限制就可通通解除了。
建议:当您不小心安装了不喜欢的软件之后,不要自作聪明的把硬盘中你所能看得到的软件程序删除,这可能会造成系统"登录"错误,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也有某些软件的反安装程序Uninsatll写得并不好,删除后也不能恢复系统本来的面目,反而会出现"程序执行无效,请关闭程序"或"请重新安装"等错误;还有大部份的程序在删除后也都会留下一二个DLL的垃圾程序文件,这不仅造成系统的肥大,还会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最好的方法有二:
其一,是找用过这套软件的朋友先问一问,然后再去装它;
其二,上网请求各路高手指点。
六、说"NO"比说"YES"保险:如同险恶的社会一样,当电脑屏幕出现一个对话窗口,说明了一大堆文字之后,要您选择按下"YES"或是"NO"之时,如果您不知道这项选择到底是做什么的时候,回答"NO"是比较保险的做法,因为回答"YES",系统通常会主动的改变一些设置,这些您无法预测的结果,不论是好是坏,都会造成困扰,还不如先说"NO",待慢慢了解问题的原委之后再作改变也不迟。
七、不要乱删文件:不要因为 Windows95/98 的屏幕桌面上有个回收站,就兴奋的将许多文件都放到里面"试试看",
第一,您丢的进去,不一定能够及时的将它们恢复原位;
第二,有些文件进了回收站,就再也回不来了。而且,凡是扩展名为 EXE、COM、BAT、SYS、DLL之类的文件,通通都是动不得的文件,还有,对于操作系统大本营的"Windows"这个文件夹,请您不要轻易删除其中的任何文件,否则即使开得了机,屏幕上也会出现一大堆缺东少西烦死人的提示信息。
八、求人帮助要有原则:遇到一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一定要向别人请求帮助了,这时您必须要做好以下这些工作:首先,将您电脑的硬件配置,CPU的种类、内存容量、所有硬件产品的品牌规格,软件配置,什么操作系统?使用哪些软件?最近安装了哪些软件?发生问题时的详细描述,当机时正在执行什么工作、网络连接不上时的状态等等,统统详细的记录下来,并向求救对象详述,这样才能让对方及时掌握重点,对症下药,一句"为什么我的电脑不能看VCD?"是不会引起任何反应的。请记住,电脑是您的,不会修电脑不是您的错,但是起码您要了解它的病痛。
九、养成使用逻辑思维的思考习惯:这是能否成为电脑高手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有果必有因,电脑的任何反应,都是有指令下达,都是有软硬件在运作,尝试开始了解电脑系统各组件与软件之间的互动关系,当一个错误发生时,通盘思考导致错误的各种可能原因,然后依次排除,一个一个的试试看,这是进步的开始,长期的积累必然会从量变引起质变,当然,您也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电脑知识。
十、练好基本功夫:系统基本操作、中文输入法(智能ABC,全拼等)、基本文书处理软件(写字板,记事本)、基本绘图软件(画图)、网络相关软件(拨号网络、浏览器、电子邮件收发)这五大入门神功务必演练一遍,请注意,这些软件通通在您的WINDOWS系统中,不必另外寻找,然而它们都是电脑操作的基本功,将基本功练好以后,您会发现,用电脑其实也有快马轻蹄、悠游自在的境界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