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白也能看懂」被神化的M1苹果本和Win本比孰优孰劣?

2.如何评价 Mac 版 Microsoft OneNote

3.如何评价 Office 2016 for Mac

4.如何评价MacBook Pro 2021?

5.你如何评价“黑苹果”的存在?

如何评价mac电脑系统_如何评价mac电脑系统版本

苹果电脑挺好用的。

苹果笔记本以时尚轻薄、独有的人性化操作系统著称,但是性价比不高。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苹果笔记本的追求。

苹果电脑确实是电脑界的佼佼者,它昂贵的价格和它的超高配置是成正比的。苹果电脑不仅代表着顶尖数码产品,而且它拒绝盗版的系统也代表着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苹果电脑的用户对苹果电脑的评价也大多数是好评。

苹果笔记本和普通笔记本的区别:

1、系统区别

苹果笔记本搭载的都是MacOS系统(仅支持苹果笔记本安装),拥有相对独立封闭的系统环境,无法和其他系统平台的笔记本兼容;普通笔记本一般出厂安装的是Windows系统或者Linux系统,在通用性上相比苹果笔记本更强(比如Windows系统笔记本的用户基数更大)。

2、硬件区别

苹果笔记本内置部分苹果独家开发的芯片(比如指纹验证开启的安全芯片、日后可能使用ARM架构的苹果处理器核心等);普通笔记本内置的芯片多数都是由第三方厂商提供(品牌笔记本其实都是对各个硬件的方案整合),在对硬件的升级迭代的难度上普通笔记本更低。

3、生态区别

苹果笔记本可以联动包括苹果手机、苹果平板、苹果耳机(AirPods)等设备,实现更加高效的切换操作。

普通笔记本因为各个品牌的硬件生态相对割裂,所以联动的可能性更低,联动的效果也没有苹果笔记本这么好。

「小白也能看懂」被神化的M1苹果本和Win本比孰优孰劣?

报道称,新款MacBook Pro将搭载许多新功能,例如Touch ID传感器,以及键盘上方的OLED小屏幕。

如果你关注MacBook Pro的升级动态,那么会知道,这些传闻并不新颖。此前,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和美国科技博客9to5Mac都曾报道过同样的消息:新款MacBook Pro将迎来重大升级。

 从外观来看,新款MacBook Pro将更轻薄,但不会像MacBook Air和12英寸视网膜显示屏MacBook一样有着楔形的外观。屏幕的外框将变窄,设备整体框架也会更小。

 MacBook Pro的外观不会变得像MacBook Air一样,对于需要用到多种接口的用户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苹果可能会用USB Type-C接口取代USB接口、MagSafe接口,甚至Thunderbolt接口,因为USB-C接口能支持Thunderbolt协议。或许,苹果将放弃HDMI接口和SD卡插槽,以节约空间。不过,这仍然有很大的变数。

 在设备内部,苹果将会使用英特尔的Skylake处理器,从而带来性能提升和能耗的优化。预计苹果还将用更好的WiFi和蓝牙芯片。

如何评价 Mac 版 Microsoft OneNote

距苹果MacBook用自研的ARM架构M1处理器有一年多时间了,其间,苹果还推出了M1 Pro和M1 Max两颗新处理器用在MacBook Pro上。而M1每次发布都伴随着“一波猛吹”,很多报道甚至照抄苹果的广告话术,“领先X倍”“超越Y倍”,拿出来当既定实时猛吹,营造出了一种“M1苹果本逆天而行,打破了自然界和科学界规律”的宏伟格局,也让我这个二十年的媒体人瞠目结舌——还可以这样操作!?

另外,这帮吹文都有个特点,就是只拿M1 MacBook对比英特尔处理器的老款MacBook,完全无视占据市场95%份额的x86处理器+Windows系统笔记本;而且,基本只对比剪辑这一个应用。按这逻辑,英特尔11代酷睿U的Gigapixel AI图像放大/智能细节重塑效率是竞争对手的十倍左右(实测数据),那英特尔就可以宣传自家的处理器十倍效率吊打竞争对手咯?这显然是偏颇且严重失真的。

但偏偏这些简单粗暴、以点代面、偷梁换柱的宣传,让很多不懂行的消费者激动万分,跃跃欲试,欲入手MacBook体验这种它的神奇。而因为价高止步的消费者,大多也对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和产品”充满好奇。

为了给消费者呈现M1处理器MacBook的真实表现,以及它和x86处理器Windows笔记本(下文简称x86本)的差异(含优势和劣势),我们找来了M1处理器新款MacBook Air(16GB内存,256GB SSD),来给大家做全面的解读。同时,我们还找来了价格相仿的x86机型华为MateBook X Pro,方便在某些方面进行对比。

要特别说明两点:

1.之所以等这么久才做这种文章,其实M1发布之初我就解释过:我们要等到M1生态尽可能成熟再进行解读和对比,这样更公平;

2.为了让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小白读者看得懂(其实即便是电脑老鸟,大多数也没接触过MacBook生态),我们放弃了传统的“评测软件跑分”形式(两个生态对比也不容易实现),转而从“一个普通用户,一个非专业、仅日常应用的用户”角度切入去谈它们的差异。同时,本文用了QA形式,效率更高!

Q:M1处理器的MacBook真的是革命性的存在吗?

A:并不算! M1、M1 Pro和M1 Max这三颗处理器,都是ARM架构的,也就是大家手机里用的处理器的架构。相对于个人电脑常用的x86处理器(也就是酷睿、锐龙等),ARM架构处理器最大的优势就是“功耗低”。另外通过深度的优化,可在某些应用方面具备更好的表现,比如说剪辑(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后文会提到)。

而苹果的M1系列处理器,在ARM架构处理器中,的确算是性能很强的,可理解为“高性能版ARM处理器”。虽然它的功率较一般的手机ARM处理器要高不少,但相对于放在笔记本里的x86处理器,它的功耗还是更低。

因此,M1处理器的MacBook(系列机型)其实也不神奇,更谈不上“革命性产品”。比如市面上也有用高通ARM处理器的笔记本产品,本质上它们是一类产品。当然,还是前面说的,M1的应用性能的确很强,是ARM处理器中的翘楚。

Q:相对x86本,M1 MacBook最直观的优势是什么?

A:安静,功耗低,续航更长。 续航部分,你这样理解:就好像用ARM处理器的平板和x86笔记本对比,肯定是平板赢(电池相同情况下)。

我们沿用同一标准测试续航(功率):满足室内光线环境的观影需求,全屏播放720P MKV格式**《LUCY》。M1MacBook Air的环境设置是50%亮度+40%音量,播放器用Elmedia Video Player(Mac OS系统自带的播放器放不了MKV格式,必须用第三方播放器),整机功率只有4W 4.5W,而同样分辨率的x86处理器+Win系统笔记本(下文中简称x86本),功率的确要高一截。下面有个详尽的对比表 。

注意看这个表。由于 ARM架构处理器的基础功耗低,日常应用功耗也明显比x86处理器低,所以,在播放这种轻量级应用上优势很明显。 要特别提到的是: 播放,腾讯也好,B站也好,M1 MacBook Air具备质的功耗优势——其整机功耗相对于本地播放并无多大区别。但x86本的播放功率则高很多。你可以说苹果针对网站优化做得好(的确如此,B站**用M1 MacBook播放甚至支持杜比音效),也可说x86体系针对网站的优化还不到位——但无论如何,这就是事实!

也正因为播放这种常见应用的功率差异极大,所以M1 MacBook用户总是骄傲地说“我们根本不为续航发愁”——这是真的!目前x86本还无法在日常应用功率上和M1 MacBook匹敌!

不过这里有个转折:x86本功率相对高,但并不等于续航就一定输给M1 MacBook——这和电池容量有关! 如今有超大电池容量的轻薄本(比如70Wh+),更有90Wh+容量的 游戏 本。在集显模式下,它们在本地播放时,其实和M1 MacBookAir有得一拼。

Q:剪辑M1 MacBook无敌?有什么不足或问题?

A: 牛大叔本人并不专精剪辑,但鉴于在此领域,M1 MacBook风头太盛,且被疯狂吹捧,所以我们有责任验证并告诉大家真相!为此,我们请教了很多“x86平台和Mac平台双修的编辑”,得到的答复如下:

M1 MacBook配合Final Cut Pro,在一般性的剪辑时,的确非常流畅,导出效率较x86轻薄本(含MX独显轻薄本)也有很明显的优势,甚至GTX 1060显卡以下规格的独显本都不是对手。

但,和用RTX 3060及以上档次显卡的x86处理器平台相比,至少M1这颗处理器(不含M1 Pro和M1Max)还是有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一帮猛吹M1的人只用它比较老款的英特尔处理器MacBook的主要原因。

说得再直观点就是:剪辑方面,用高端独显的x86处理器平台(当然都指的移动平台)还是比M1平台厉害。然而目前有个特殊情况——由于数字货币挖矿潮,NVIDIA的独显价格被抬得奇高,所以暂时来说,M1的MacBook的确是剪辑领域的“性价比利器”!

但大家也要明白,在商业领域,M1 MacBook其实并不能完成“全链条工作”,依然需要x86平台配合。举个例,After Effects的部分特效插件,M1 MacBook版没有,所以还得靠x86平台——后者可实现的“上限”和“功能”更高、更全面!另外,真正要进行8K超清剪辑时,M1也是不够看的。

就好像Pr不是绝对稳定一样,M1 MacBook上的Final Cut Pro也有不稳定的情况。很多有个人用户和商业机构都抱怨Final Cut Pro总是崩溃。

实际上,别说是Final Cut Pro容易崩,Mac OS的Beta版也比较容易崩掉。B站上就有UP主表示M1果本的“出状况几率太高了”。

还有就是,制作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工作,M1 MacBook也不是在所有项目上都能碾压x86轻薄本。比如转码。还是我们熟悉的4K《烤鸭》转码到FHD@24fps,都用Media Encoder 2022,M1 MacBook仅小胜i7 1165G7的集显成绩,但输给了11代酷睿U+MX450的组合(这一组合机型也就5000元左右,对比用的M1 MacBook Air现价要8599元,还只有256GB SSD)。

Q:听说MacBook有“两个无敌”——触控板操控体验无敌,扬声器音量无敌,真的吗?

A:早就不是这样了!十年前或许能这样说,但如今体验好的x86本比比皆是。

苹果的MacBook很早就引入了顶级的毛玻璃材质触控板,当时,的确是笔记本中无敌的存在。但这十年,越来越多的x86本开始用毛玻璃触控板,如今甚至5000元级机型就有(比如ThinkPad X13),操控体验同样舒适优雅。

更深入的说,MacBook所谓“触控板体验无敌”,其实主要是大量应用针对触控板操作进行了优化,甚至很多专业软件也可通过触控板进行操控——这一点上,的确比x86本要强,但同时也需要一定时间学习。

但是,x86本的触控板如今也早就支持各种多指手势,而且还有不少优于MacBook触控板的日常操控体验,比如说:两指轻触,调出右键菜单速度更快;又比如说,拖拽窗口更轻盈更优雅(在窗口上边栏上,单指两次轻触触控板,第二次不抬手就能拖拽窗口了;而M1 MacBook虽也能单指拖拽窗口,但需要用点力按压触控板,不抬手拖拽)。

另外,部分做得好的x86本,其触控板功能在日常操作层面已经超越MacBook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MateBook X Pro,沿触控板左、右侧边缘上下滑动可调节音量和屏幕亮度,沿触控板上边缘左右滑动可快速调节播放进度。还有更多功能不赘述了,看下面吧 。

加载中...

再说说扬声器表现。MacBook的扬声器功率一直很大,拿M1 MacBook Air为例,声音比较高亢,卧室内,流行音乐女声,SIA的《Alive》,副歌部分近机身声压最高可达104dBA。但如果说它扬声器体验无敌,那也不对——因为华为、荣耀、戴尔、华硕等厂商的不少中高端机型的扬声器,都能达到这个功率,便宜的如华硕无畏Pro 14、荣耀MagicBook V14,都能匹敌MacBook Air;如果算上大尺寸x86本,更有不少“轰炸机”级别机型,音量大不说,而且浑厚得多,体验远优于MacBook Air。总之,无论是MacBook Air,还是大尺寸的MacBook Pro,都谈不上“扬声器无敌”。

小结来说,无论触控板体验还是扬声器体验,MacBook家族只能说“出色”,但x86本触控板好的、扬声器好的也已比比皆是。

Q:M1 MacBook能运行移动应用,x86本有这本事吗?

A:x86本从“双11组合”开始,也能运行移动APP了!比如刷抖音、上拼多多都没问题。

M1 MacBook因为用的是ARM架构处理器,所以运行iOS的移动应用,比较轻松就实现了(不过我发现功率也很高,开个抖音都14W了)。但x86本,要运行移动应用,似乎很难。不过,益于微软对Win11的全新设计,以及英特尔在底层上的Bridge技术打通了系统壁垒,现在x86本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行移动APP了(要求至少是11代酷睿+Win11,也就是所谓的“双11组合”)。

提示: A家的x86处理器结合Win11也能有条件运行移动应用,但效率相对较低。

华为则让这种体验更上一层楼: 部分2021年和2022年发布的MateBook机型(含MateBook X Pro),通过安装“华为移动应用引擎”,就能在应用商店里看到“移动应用”分类了——在这里直接下载移动应用就能基本流畅地运行。我们测试了抖音和拼多多,体验还不错!而结合MateBook X Pro的触屏,甚至可以玩《崩坏3》——相反,没有触控屏的MacBook则缺少了这种乐趣。

当然了,目前x86本运行移动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持续的优化和不断的完善,未来体验应该会更好。

Q:MacBook有AirDrop、接力、屏幕扩展等协同应用,x86本能比过吗?

A:多设备协同,x86平台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其中,华为、荣耀本的多设备协同生态已更胜一筹。

很多人都知道苹果设备可使用AirDrop功能进行文件无线传输,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iPhone发照片给iPad或MacBook。而实际上,苹果还有“接力”功能,可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相同的接续操作。另外,还有“随航”功能,用iPad给MacBook当扩展屏使用。

但坦率说,除了AirDrop,其他功能的实现都比较麻烦,小白用户可能搞不定。即便是老鸟也得到处找教程,而且还是有可能搞不定。比如“随航”功能,前提就是要iPad和MacBook用相同的ID登录iCloud,还要启用“双重认证”——但多用户不愿意使用iCloud(操作稍有不慎就容易弄丢照片或通讯录),且厌恶双重认证,麻烦不说,还给人感觉是“被了,你必须使用更多的苹果设备”,令人反感。

MacBook的多设备协同还存在用不了的情况。

而在x86阵营中,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进入笔记本领域,它们都引入了多设备协同生态。其中华为和荣耀的尤其出色,一碰启动、一碰传、屏幕扩展(平板给笔记本当扩展屏)、无线扩屏、三屏应用(手机屏可同时显示三个在笔记本屏幕上)……相当丰富实用。如果算上 游戏 本,甚至还有一碰录制精彩 游戏 片段并分享的功能。不仅是功能层面的全面超越MacBook,在易用性上,也甩MacBook几条街那么远。

华为和荣耀的多设备协同功能比苹果体系要强得多。

x86平台的多设备协同生态正在蓬勃发展,在功能和易用性上已超越苹果体系了。更重要的是,“双11组合”面对的受众群是那95%!

Q:购入M1 MacBook后,最初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A:若你从未使用过MacBook电脑,那么你买后,得花相当多的精力去学习每一种操作——因为它绝大部分操作都和Windows系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通常,这个学习过程在1个月左右。不排除用更多时间。

可能有部分果粉觉得我“危言耸听”,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去买一台MacBook自己感受。只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得事先提醒你。

我之前还看过一个民间调查,说国内市场的MacBook,近90%都装了Windows系统,甚至很多用户只使用Windows(当时MacBook还是英特尔处理器,可安装Windows系统(双系统))。即便我周围使用MacBook的专业用户,也都安装了Windows。而如今使用M1处理器后,装Windows几乎不可能了,那么,直面操作上的差异是必须的。

当然,大部分用户拿着MacBook用Windows系统,操作不适应只是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请继续往后面看),但这种操作不适应的确有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崩溃——你若是彻头彻尾的电脑菜鸟,从未使用过电脑反而还好点,如果你熟悉了Windows操作,那上手MacBook多半会感到非常痛苦。

随便举几个例:

最基础的文字输入部分,功能按键和Windows键盘名称不同。另外,由于没有“一键快速进入英文大写锁状态”的设计(有对应按键,但要长按才行,且事先还得进入设置菜单去设置),所以在以中文为主的文字输入,又要涉及到大小写混合的英文单词输入(如ThinkPad、EliteBook、3DMarkTime Spy等)时会非常麻烦,效率赶不上Win键盘。

M1 MacBook Air的键盘布局按照很多“挑剔人士”的标准来说并不合格,比如说:半高光标键。另外,按键非常容易沾染指纹上的油渍。

没有“剪切”操作,这是很多人不适应的;另外,Windows里的“复制/粘贴”,在MacBook上叫“拷贝/粘贴”。如果你点了“复制”就惨了——你会发现过几秒钟,一个同样的文件副本出现在同一个目录中——我至今不能理解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窗口界面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三个按钮在窗口左上角而不是右上角,并且小得离谱,生怕你看清楚了。

硬盘没分区概念,也没有清晰明了的“路径”概念(有路径,但大部分用户都不知道在哪里查看)。以至于很多人买了MacBook后不知道文件应该放哪里——这就是为什么海量的MacBook用户都只会在桌面上新建文件夹,把文件一股脑塞进去的原因。

Q:除了学习成本高,M1 MacBook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A:不仅是M1 MacBook,整个苹果Mac体系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生态封闭,应用少,且获取不易! 游戏 应用就更少了,国服《英雄联盟》都玩不了。

前面我们提到了,入手MacBook你得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操作——这还仅仅是操作层面。接下来,你将面临一个永久性的问题:应用少,且获取不易。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为方便阅读,我们“高度精简”:

而在行业领域,某些行业Mac体系也是处于“基本空白”状态,比如工业设计,和Mac体系基本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即便是日常应用,在MacBook自带的App Store(应用商店)里,你也很难找到熟悉的面孔,比如全球知名的压缩软件WinRAR你就找不到Mac版;好用的万能播放器Potplayer貌似很久也没有更新Mac版了,老版也很难下载到;另外,部分软件即便有Mac版,在App Store里也找不到,比如Adobe的Photoshop、PremierePro、After Effects等——Adobe将这些软件放在了自家的Creative Cloud上。

总体来说,Mac电脑上每一款软件的获取都得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对于电脑小白来说完全是噩梦,也是很多人买了MacBook只会浏览网页、聊QQ微信和在线看剧的原因!“电脑很好,听说还有其他不少功能,但是没用过”——这是我这些年见得最多的“MacBook用户评价” 。

A:苹果电脑的发展就是靠着“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攻陷”成长起来的,部分是“真有价值”,也有部分是“圈子文化”。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无论哪种场合,DJ都是用MacBook。

另外,苹果电脑也一直在进行“领域拓展”,最凶猛的“攻坚活动”就是“学生电脑”市场。在欧美国家,从常青藤学校开始攻入,大量的大学开始“必须使用苹果电脑”。而到了国内,苹果首先瞄准的是上海和北京的名校,以及各种国际学校、贵族学校,同时,提供学生机折扣,将iPad和MacBook打入学生购市场(注意不是零售市场)。

Q:MacBook有明显的“体验遗憾”吗?

A:人无完人,机无完机,和Windows存在体验不佳的设计一样,MacBook(无论新老),和它用的Mac OS系统也存在各种设计问题。不用多复杂的研究,你上手几天就会发现一堆问题,且有些设计堪称奇葩!

随便举几个例:

如果你嫌Win10、Win11的初始化过程啰嗦,那MacBook的Mac OS系统初始化过程一定会烦死你,让你做大量的选择题——Win系统问的问题你至少看得懂,Mac OS的提问你有可能根本不不明白是啥意思(基于都是菜鸟的情况下)!

21世纪都22岁了,MacBook触控板竟然默认不开启轻触响应功能,只能按压!用户得进入设置菜单进行设置才能启用轻触功能——Win本触控板N年前就已默认轻触操控了,这简直是 搞笑 和讽刺(难道某东给我的不是新机?)。

M1 MacBook有环境光传感器,在环境光较弱时会自动调节键盘背光亮度——这很智能。但键盘上却没有关闭键盘背光的按键,组合键也没有!要关闭背光,也要进入设置菜单进行设置,这就很弱智了!

苹果笔记本也发展几十年了,至今没有单独的截屏按键!非要用组合键,而是三个按键组合!我不相信小白用户记得住(其实它的截屏功能倒不弱)!

拖动一堆文件到一个文件夹中,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被拖动的文件“乱七八糟呈一坨状堆在新文件夹窗口的一个角落里”,窗口还不会自动缩放,所以你可能不知道拖过去的文件已经到目标文件夹了,于是你又拖一次,又拖一次……几次操作后,文件夹窗口的角落就藏了好几坨文件——但你依然没看到。而且这些文件一坨坨相互叠加挤在那里完全无法使用,要排序,还得鼠标右键菜单手动选择“排序方式”——这是什么奇葩设计啊!

双击打开一个目录里面的某张,然后想看另一张,却发现无论如何切换不到下一张!我当时就懵了——难道Win10自带的《照片》APP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切换浏览下一张图是跟Mac OS学的?急问“老鸟”,告知,要选择一组,打开后,才能浏览这里面的下一张!但正确答案是:用空格键浏览,就能顺利切换下一张了!这设计……啥目的呢?

我点开一个播放,暂停后,发现声音还在继续响,懵了!最后发现“预览图”模式在自动播放,相当于“一个两处都在播放”——请问设计师你想表达什么?老用户告知:Mac OS就这个鸟样。

最后聊个绝大部分MacBook用户都不知道答案的奇特,大家来猜猜答案!

初上手M1 MacBook Air时,看到桌面底部的Dock栏有“照片”项,可将网站下载的精美保存在“照片”目录中——这符合苹果喜欢分门别类的设计,照片放一起,文档放一起。其实这种分类方式多少有问题,因为工作电脑最好按照时间或项目类型分设文件夹——这是后话了!

安装Ps很不容易,前面说了,App Store里是找不到Ps标准版的。好不容易装上了,总得用用吧!于是,我打开了“照片”目录中的,打算微调色彩!但当我把这些打开后,傻眼了——这些全部自动变小了(比如4K的原图,变成1100多分辨率了),而且文件名变得乱七八糟 。

总结:

苹果的M1处理器的确在特定的领域有非常好的表现,也正因为这样,搭载它的MacBook笔记本在剪辑领域有强悍的表现。尤其是在NVDIA独显价格疯狂上涨的特定环境中,M1 MacBook成了剪辑的性价比利器。另外,它安静,续航超长。以上,是M1 MacBook最大的卖点。

结合Mac OS系统,MacBook的确有出色的人机交互体验,尤其是针对触控板的应用程序优化,做得比x86本更彻底。以至于很多人在没有仔细研究x86本触控板体验的前提下,得出“MacBook触控板比x86本体验好得多”的偏颇结论。真实情况是:有鼠标还是更方便,而且x86本中也有海量机型触控板体验相当出色(这里指通用操控体验),只是你没有接触到,或者接触到了,但用鼠标去了,没认真体验触控板而已。

M1 MacBook的“上手难度”较大。准确说:MacBook体系的上手难度都较大。而且还面临一个更大的掣肘:应用生态匮乏,只在特定领域内能大展拳脚。对于小白用户、普通用户,甚至可说是“每一款称手软件的获得都要付出艰辛努力”,过程有些痛苦——这也是我们一直不推荐小白用户和普通用户购买MacBook的主要原因。至于 游戏 ,国服《英雄联盟》都没有,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当然,如果你只是用来打字和儿,那我还是推荐的!

M1款MacBook也好,英特尔款MacBook也好,也就是设计不错,交互体验出色,特定功能出色的笔记本电脑,和x86笔记本一样,MacBook也有设计Bug,也有体验不好的地方,也会“失去响应”——而且这种失去响应的频率好像还不低。

客观来说,像“双11组合”(11代酷睿+Win11,不过马上是12代酷睿了)这样的x86平台与Windows系统的组合能够实现的应用、功能、性能上限都更高(算上桌面平台,甚至是高得多)!而且其通用性更强,上手更容易。另外绝大部分应用上,投入的成本也更低。

“双11组合”中也有很多体验出色的笔记本,它们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已超越MacBook。而且如今以x86本为核心打造的多设备协同生态正澎湃崛起、快速发展,已超越了Mac体系。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话题太宏大”,所以无法顾及太多细节,每个方面都只能“高度概括”或举例说明。但相信对大部分用户还是有帮助的,应该已经对M1,对M1 MacBook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哦对了,12代酷睿马上登场了,目前来看处理器性能暴增不少,M1(家族)的压力又大了……

如何评价 Office 2016 for Mac

相信OS X简约风格的用户来说,这样繁杂的OneNote的主界面看上去就非常不爽。OS X版OneNote的整体界面设计与Windows没有太大的区别,在Windows系统有各种使用Ribbon界面的软件配合,看上去也不会太突出,而在OS X中,微软依然固执的使用Ribbon界面。首先Ribbon界面分为了3个功能区,也就是开始、插入和视图,虽然Ribbon可以通过右侧的隐藏功能隐藏,但这3个功能的文字依然显示,这就与菜单栏中的功能产生了重复。

应用标题栏也增加了很多功能按键,包括打开文件、前进/后退、撤销和右侧的搜索,添加用户等等,右上角还有OS X标准的全屏功能。这些设计与OS X的标准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对比,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才能用的顺手。开始菜单下包含了各种操作的图标快捷键,可以对文字调整,也可以插入待办事项、问题、重要、定义等各种类型的内容,这些功能的设计还是非常不错的。

OneNote的主要内容输入区域,左上角可以显示目前的笔记本,右侧是各种标签页,通过点击最右侧的+号可以添加更多的标签页,使用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动画效果,更生硬。每个标签页右侧还能继续添加页,让内容进一步增加。这种设计看上去挺乱,但实际上比较有逻辑性,实际使用中没有卡顿现象,就是动画效果方面还有待增强。

点击新建笔记本后,可以选择新笔记本的封皮颜色,需要注意的是用户不能自己选择新颜色,只能从这16款笔记本中选择,选择后可以在右侧输入新笔记本的名字,随后就可以使用了。创建笔记本的过程比较慢,似乎要等到云端创建完毕后才可以,这样很影响体验,完全可以等待本地设置完成后自动后台云端同步。

对于最后的OneNote设置界面,只能用坑爹来形容,拼写检查和查看这两项功能也太聊胜于无了,最可恶的是还要隐藏在二级图标中,就不能优化成OS X风格的偏好设置界面么?总的来看,Mac版OneNote经过多年的等待,终于发布了,但却没有专门为OS X系统优化,存在太多的Windows痕迹,不会受到吸引喜欢OS X简约风格的用户。

如何评价MacBook Pro 2021?

1、跨平台从名称开始

你可能已经发现“Office 2016 for Mac”的命名方式和上一个版本“Office for Mac 2011”在用词顺序上发生了变化。新的名称首先强调这是全新一代的Office 2016,然后再说明这是Mac版的。这个小小的变化正揭示了一个大大的转变——微软Office在多平台和跨平台一致性的道路上坚(ren)定(xing)的“越走越远无法自拔”。

2、全新界面

Office 2016 for Mac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全新设计的UI界面,很Office也很Mac!

全新设计的Ribbon。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和Win Office的一致,让用户可以没有学习成本的自由切换。无论用Win还是Mac,你熟悉的按钮就在那里,不偏不倚。全新Ribbon设计理念和2011版的不同之处在于:从面向对象的组织方式转变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组织方式。比如所有常用的按钮都在“开始”标签下,如果要插入新的对象(表格、、图表等)那么就去“插入”标签,如果要对文档进行修订、批注那么就用“审阅”标签。当然,这和Win Office是一致的。

工具栏与标题栏合并为一行。整体界面更加简洁干净,同时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文档和内容。

全新的底部状态栏。以各个App不同的品牌颜色为底色,让Word、Excel和PPT做真正的自己。更重要的是新的状态栏可以展示更多有用的信息,比如选择一组Excel数据,可以在底部直接看到这组数据的平均值、求和和计数。

全新的侧边栏。我们将大量的设置对话框变成了侧边栏,不仅避免了遮挡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实时看到调整的效果,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在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侧边栏让你在内容与设置间自由切换,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宽屏。

3、全新功能

微软新的口号是Do More,让每个人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Office 2016 for Mac通过新的功能为用户带来全新价值!

云存储 - 可以直接打开或保存OneDrive、OneDrive for Business 和 SharePoint 上的文件。

云同步 - 最近编辑的文件列表可以在不同设备上自动同步。上班时没完成的文档,在路上用手机继续编辑,回到家这个文档自动出现在你的最近文件列表中。

PPT中新的过渡动画 - PPT中增加了全新的狂拽炫酷屌炸天的过渡动画,不要让他们夺走你PPT内容的光辉。

Excel智能推荐图表 - Excel中可以根据所选数据特点智能的推荐最适合的图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选错了图表。

全新的图表样式和配色 - 每次看到网上那些用老版本Office做出来的过时的图表样式时,我只想说:亲,做的这么丑不是你的错,但不升级就是你不对了。

Excel数据表切片器(Slicer) - 快速过滤数据表中的数据,都是数据分析师。

全新公式编辑器 - 放弃过时的第三方公式编辑器吧,试试全新的内建的公式编辑器。看到下拉框中预设的傅立叶级数、泰勒展开式这些公式模板,就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4、一致体验

君子,和而不同;跨平台软件,一致而不一样。Office 2016 for Mac既保持了Office的基因,又充分尊重Mac平台的特性。比如Office 2016 for Mac中的用户期待已久的一个改进就是键盘快捷键与Win Office保持一致,比如用户既可以用和Win Office一样的CTRL+B来加粗文字,也可以用Mac特有的CMD+B来实现同样的操作。跨平台就是要保持一致,尊重差异,而不是生硬的移植。

5、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这些显而易见的改进背后还隐藏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变化。

Office 2016 for Mac 全面支持Retina高分屏。从图标到内容,都是的(预览版中还有部分工作未完成)。处女座们不再纠结;

Office 2016 for Mac 摒弃了过时的Carbon技术,基于Cocoa全部重写了所有UI,光对话框就有数百个;

Office 2016 for Mac 真正支持了多语言,根据系统语言自动切换。而Office for Mac 2011则需要根据不同语言安装不同版本;

Office 2016 for Mac 全面支持了Mac Sandboxing(沙盒技术),让你的系统和应用更加安全;

Office 2016 for Mac 有了更好的Accessibility(功能),有视力障碍的用户可以通过VoiceOver朗读功能更好的使用软件。

当然,这个预览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我们每天都在不断改进。请通过App右上角的笑脸按钮告诉我们你喜欢什么你期待什么。也许你的建议就会出现在最终的正式版中。

Office 2016 for Mac不仅仅是一个新的版本,他同时是Office快速迭代敏捷开发的开始,我们在用互联网的方法对Office进行改造,让用户成为我们产品的设计师。你的建议和反馈不再需要等几年才能在产品中看到,也许就在下个月、下一周。。。

所以要我来评价Office 2016 for Mac,这将是由内而外脱胎换骨的一代。

取自知乎@吴飞

你如何评价“黑苹果”的存在?

一款不错的电脑,性价比比较高,值得购买。

苹果Macbook Pro 14 2021款发布了两个配置的价格,主要的区别是在处理器与存储容量上,搭载M1 PRO处理器8核+512GB硬盘容量,价格是14999元,搭载M1 PRO处理器10核+1TB硬盘容量,价格是18999元。

简介

苹果Macbook Pro 14 2021款全新的设计,外观材质使用非常环保的100%再生铝金属,既有质感又提倡了环保,1.6KG重量,15.5mm的厚度,携带非常的方便。

首次使用14.2英寸大小,Liquid视网膜XDR显示屏,3024x1964分辨率,1000nits最高持续(全屏)亮度,1600nits峰值亮度,1000000:1对比度,10亿色彩,P3广色域,原彩显示技术,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画质清新,画面细腻,色彩鲜艳,屏幕素质好。

玩黑苹果两年,起初是因为好奇,后来变得一发不可收,要说体验完美的话还是在硬件完美驱动的基础上,笔记本目前没见过几台完美的配置,不过移动工作站是不错的选择,硬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驱动,台式机只要按照免驱配置去买就没啥问题。至于实际使用感受,抛去R屏感受,其他无差距,配合苹果的键盘使用起来确实爽爆,硬件性能也不受约束,很多后期工作者基本都在使用黑苹果主机,毕竟价格便宜,面对昂贵的MacPro,性能也不是那么出色,相反,黑苹果花费就少了很多,性能也提升很多。如果有钱还是买个Macbook吧,因为用黑苹果被很多Mac用户鄙视,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好多用着Macbook的都有着高高的优越感,很奇怪的。当我用上iMac时并没有找到这种优越感,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