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2.化工安全评价方法

3.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哪些?

4.安全评价方法有哪些?

5.安全评价方法有哪些

6.安全评价的特点包括哪几方面

7.简述计算机安全的三种类型?

电脑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包括_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有什么

常用的事故隐患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排查方法包括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事故隐患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直观的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找出问题所在,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它适合于简单的工艺过程、设备和单一职业活动的辨识和排查。

2.层次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工具,在事故隐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排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通过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并综合评价各方案的优劣,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3.其他方法

除了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还有多种其他的事故隐患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排查方法,例如:安全风险评估、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和风险矩阵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总之,在事故隐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排查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采取科学、系统、综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和分析。

扩展资料:

处理程序:

1、组织机构

单位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本单位矿长任组长,安全员任副组长,各班组长为成员。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单位办公室,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二级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单位第一责任人任组长。

2、排查与报告

隐患的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部门、车间领导或安技员,各部门、车间报安督办,安督办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

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班组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3、报告形式

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报告人要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接受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式二份,一份交安督办,一份部门自己留底备查。

单位各班组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和各部门进行的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也应同时报告安督办进行登记备案。

4、核实与处理

各车间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安全事故隐患分析方法如下: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于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失去控制的危险因素将产生的伤害和损害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前,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可适用于不同系统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过程。这些方法可以核实行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按分析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按逻辑方法,可分为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按数理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安全事故简介:

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按照事故原因划分:物体打击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起重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火灾事故、灼烫事故、淹溺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

冒顶片帮事故、透水事故、放炮事故、火药爆炸事故、瓦斯爆炸事故、锅炉爆炸事故、容器爆炸事故、其他爆炸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其他伤害事故20种。

化工安全评价方法

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

风险评估在一个企业中,诱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安全风险评估”能为全面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评估出不同环境或不同时期的安全危险性的重点,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宣传教育、行政、技术及监督等措施和手段,推动各阶层员工做好每项安全工作。

使企业每位员工都能真正重视安全工作,让其了解及掌握基本安全知识,这样,绝大多数安全事故均是可以避的。这也是安全风险评估的价值所在。

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哪些?

1、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这是一种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化工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确定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2、事件树分析(ETA):ETA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事件序列分析方法,用于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并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

3、保障层分析(LCA):LCA是一种层次分析法,用于确定化工系统中的保障层,即用于预防事故和减轻事故后果的安全措施。

4、安全风险评估(SRA):SRA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用于评估化工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包括评估事故的概率、影响范围、后果等。

5、操作风险评估(ORA):ORA是一种评估化工操作过程中风险的方法,包括评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操作程序的有效性、设备的状态等。

6、事故树分析(FTA):FTA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事件序列分析方法,用于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上是化工安全评价的常用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安全评价方法有哪些?

1、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互联设备,用于加强网络间的访问控制,防止外网用户通过外网非法进入内网,访问内网资源,保护内网运行环境。它根据一定的安全策略,检查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路模式,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允许,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

目前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

2、杀毒软件技术

杀毒软件绝对是使用最广泛的安全技术解决方案,因为这种技术最容易实现,但是我们都知道杀毒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杀毒,功能非常有限,不能完全满足网络安全的需求,这种方式可能还是能满足个人用户或者小企业的需求,但是如果个人或者企业有电子商务的需求,就不能完全满足。

幸运的是,随着反病毒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主流的反病毒软件可以防止木马等黑客程序的入侵。其他杀毒软件开发商也提供软件防火墙,具有一定的防火墙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硬件防火墙的作用,比如KV300、金山防火墙、诺顿防火墙等等。

3、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

与防火墙结合使用的安全技术包括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界窃取、截获或破坏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

目前,各国除了在法律和管理上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外,还分别在软件和硬件技术上采取了措施。它促进了数据加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根据功能的不同,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判别等。

扩展资料:

首届全VR线上网络安全大会举办

日前,DEF CON CHINA组委会正式官宣,历经20余月的漫长等待,DEF CON CHINA Party将于3月20日在线上举办。

根据DEF CON CHINA官方提供的信息,本次DEF CON CHINA Party将全程使用VR的方式在线上进行,这也是DEF CON历史上的首次“全VR”大会。为此,主办方构建了名为The DEF CONstruct的虚拟空间和赛博世界。在计算机语言中,Construct通常被译为结构体。

安全评价方法有哪些

问题一: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点,缺点? 安全评价,国外也称为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它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4类。(实际它是3大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评价应属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 *** 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1、安全预评价Safety Asses *** ent Prior to Start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

2、安全验收评价Safety Asses *** ent Upon pletion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3、安全现状评价Safety Asses *** ent In Operation

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

问题二: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内容包括哪些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1)典型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优点: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价过程简单。缺点:依靠经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全评价结果的差异;安全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定性评价方法,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①逐项赋值评分法,简称评分法。这种方法首先根据评价对象和目的,按照系统分解(分割)的方法,编制安全检查表,确定查评项目,然后根据查评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因素的重要程度,逐项赋以同重要程度相对应的分值。具体做法上一般都先确定一个总分,然后逐项确定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即确定权重系数,根据权重系数将总分分配到各个子系统,如果需要还可按此法将子系统的总分再分配到下一级子系统,然后再按权重系数将子系统(或下一级子系统)的总分分配到各个评价项目。权重系数的确定,以往都是通过专家讨论或通过对专家的调查和咨询进行的,主要是依靠专家群体的知识和经验。这样确定下来的权重系数,大体上是能够得到公众认同的,但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确定权重系数时,如有条件可采用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些方法,如:特尔菲法或功能系数评价法。②单项加权计分法。这种计分法是将评价项目的实际检查结果,根据事先规定的条件评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等级数不限,但整体上等级数要统一)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每个等级的权重系数(即分值)得出整体评价值。

问题三:常用的典型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BCDE

总共有10种常用的典型的安全评价方法,这只是其中的5个。

问题四:关于学习安全评价方法的书有哪些 1.1.1 方法概述 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缩写SCA)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为了避免检查项目遗漏,事先把检查对象分割成若干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这种表就称为安全检查表。它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检查表在我国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 1.1.2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 (1)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3)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4)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即是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而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系统迸行分析得出能导致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1.1.3 安全检查表编制步骤 要编制一个符合客观实际、能全面识别、分析系统危险性的安全检查表,首先要建立一个编制小组,其成员应包括熟悉系统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主要步骤有: (1)熟悉系统 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消防设施。 (2)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过事故的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重要依据。 (3)划分单元 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编制检查表 针对危险因素,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定,参考过去事故的教训和本单位的经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要点、内容和为达到安全指标应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编制检查表。 ①按系统、单元的特点和预评价的要求,列出检查要点、检查项目清单,以便全面查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②针对各检查项目、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有关标准、法规列出安全指标的要求和应设计的对策措施; (5)编制复查表,其内容应包括危险、有害因素明细,是否落实了相应设计的对策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安全指标要求,遗留问题及解决办法和复查人等。 1.1.4 编制检查表应注意事项 编制安全检查表力求系统完整,不漏掉任何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关键因素,因此,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如下问题 (1)检查表内容要重点突出,简繁适当,有启发性。 (2)各类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针对不同被检查对象有所侧重,分清各自职责内容,尽量避免重复。 (3)检查表的每项内容要定义明确,便于操作。 (4)检查表的项目、内容能随工艺的改造、设备的更新、环境的变化和生产异常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修订、变更和完善。 (5)凡能导致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应列出,以确保各种不安全因素能及时被发现或消除。 1.1.5 应用检查表注意事项 为了取得预期目的,应用安全检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类安全检查表都有适用对象,专业检查表与日常定期检查表要有区别。专业检查表应详细、突出专业设备安全参数的定量界限,而日常检查表尤其是岗位检查表应简明扼要,突出关键和重点部位。 (2)应用安全检查表实施检查时,应落实安全检查入员。企业厂级日常安全检查,可由安技部门现场入员和安全监督巡检人员......>>

问题五: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需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首先要看评价人员对安全评价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很多,有的很好,有的非常适合项目,不过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评价人员能够掌握住,那样用起来才得心应手,能发挥出评价方法的优势。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应该看评价项目的特点,看项目属于什么类型的评价,是预评价、验收评价还是现状评价;另外就是看是矿山类还是危化类,还是冶金建材机械等工贸类还是电力、建筑、煤矿,,,,,,,,

其他需要考虑的要看项目的特点,具体的生产经营工艺物料过程特点和项目危险程度。还有要看评价组所属机构对过程控制的要求等等。

大型项目和小项目也是不同的。

问题六:试述安全评价新方法的运用中评估程序主要有哪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问题七: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方法有哪些 更感局势危急

问题八: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1 目的

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确定重要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工作,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公司内所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确定重要危险源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 3 引用文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4 职责

4.1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 4.2公司安全部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 4.3职业健康安全评审组负责进行危险源评价;

4.4各部门、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 5 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

5.1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流程

a)各部门、单位、项目部根据《危险源辩识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形成《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公司安全部;

b)公司安全部负责汇总、审核《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指导各部门、单位、项目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 5.2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在危险源辩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5.2.1 直接判断法

直接判断法应主要考虑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当危险源的现状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或已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时,应直接判定为重要危险源。

5.2.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5.2.2.1 根据危险源与系统风险性相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性的大小。其表达式为:

D=L*E*C

式中:D――风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风险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

5.2.2.2 L、E、C值的确定

a)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发生 3 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不可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b)风险的频繁程度(E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 风险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

6 每天工作时间内

3 每周一次 2 每月一次 1 每年几次 0.5

非常少地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C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 发生事故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2-9人死亡 15 1人死亡 7 伤残 3 重伤 1

轻伤

5.2.2.3 根据公式D=L*E*C计算出各危险源的风险分值D、按照风险分值大小参照下表规定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D值 风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1-159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为使与重大风险有关的作业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并确保管理目标、指标的实现,根据经验:

D≤20,为Ⅰ级,属稍有风险可以接受; 20≤D≤70,为Ⅱ级,属一般风险需要注意; D≥70,为Ⅲ级,属于显著风险,需要整改。

凡70≤D≤160时,均列为重要危险源,应制定整改计划,按计划进行整改; 凡160≤D≤320时,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凡D≥320时,应停止生产和施工作业,直至采取措施使风险降低后方可重新作业。

5.3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5.3.1 根据评审......>>

问题九: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1 目的

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确定重要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工作,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公司内所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确定重要危险源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 3 引用文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4 职责

4.1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 4.2公司安全部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 4.3职业健康安全评审组负责进行危险源评价;

4.4各部门、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 5 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

5.1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流程

a)各部门、单位、项目部根据《危险源辩识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形成《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公司安全部;

b)公司安全部负责汇总、审核《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指导各部门、单位、项目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 5.2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在危险源辩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5.2.1 直接判断法

直接判断法应主要考虑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当危险源的现状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或已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时,应直接判定为重要危险源。

5.2.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5.2.2.1 根据危险源与系统风险性相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性的大小。其表达式为:

D=L*E*C

式中:D――风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风险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

5.2.2.2 L、E、C值的确定

a)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发生 3 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不可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b)风险的频繁程度(E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 风险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

6 每天工作时间内

3 每周一次 2 每月一次 1 每年几次 0.5

非常少地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C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 发生事故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2-9人死亡 15 1人死亡 7 伤残 3 重伤 1

轻伤

5.2.2.3 根据公式D=L*E*C计算出各危险源的风险分值D、按照风险分值大小参照下表规定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D值 风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1-159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为使与重大风险有关的作业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并确保管理目标、指标的实现,根据经验:

D≤20,为Ⅰ级,属稍有风险可以接受; 20≤D≤70,为Ⅱ级,属一般风险需要注意; D≥70,为Ⅲ级,属于显著风险,需要整改。

凡70≤D≤160时,均列为重要危险源,应制定整改计划,按计划进行整改; 凡160≤D≤320时,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凡D≥320时,应停止生产和施工作业,直至采取措施使风险降低后方可重新作业。

5.3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5.3.1 根据评审组的评价结果,各单位要整理《危险源清单》、建立《重要危险源清单》......>>

安全评价的特点包括哪几方面

安全评价方法有哪些

 任何一项工作都讲究方法,那么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1 安全检查方法(Safety Review,SR)

 安全检查方法可以说是第一个安全评价方法,它有时也称为工艺安全审查或?设计审查?及?损失预防审查?。它可以用于建设项目的任何阶段。对现有装置(在役装置)进行评价时,传统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巡视检查、正规日常检查或安全检查。(例如,如果工艺尚处于设计阶段,设计项目小组可以对一套图纸进行审查。)

 安全检查方法的目的是辨识可能导致事故、引起伤害、重要财产损失或对公共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装置条件或操作规程。一般安全检查人员主要包括与装置有关的人员,即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工程师、管理人员、安全员等等,具体视工厂的组织情况而定。

 安全检查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操作度,而不是干扰正常操作或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罚。完成了安全检查后,评价人员对亟待改进的地方应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2 安全检查表方法(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SCA)

 为了查找工程、系统中各种设备设施、物料、工件、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

 3 危险指数方法(Risk Rank,RR)

 危险指数方法是一种评价方法。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以作业现场危险度、事故几率和事故严重度为基础,对不同作业现场的危险性进行鉴别)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进一步评价的对象。

 危险指数评价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设计、运行等),或在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前,或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当然它也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及操作危险性的依据。目前已有好几种危险等级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方法使用起来可繁可简,形式多样,既可定性,又可定量。例如,评价者可依据作业现场危险度、事故几率、事故严重度的定性评估,对现场进行简单分级,或者,较为复杂的,通过对工艺特性赋予一定的数值组成数值图表,可用此表计算数值化的分级因子,常用评价方法有:①危险度评价;②道化学火灾、爆 zha危险指数法;③蒙德法;④化工厂危险等级指数法;⑤其他的危险等级评价法。

 4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军用标准安全计划要求方法。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区域等进行分析,包括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预先危险分析可以达到以下4个目的:①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鉴别产生危险原因;③预测事故发生对人员和系统的影响;④判别危险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对策措施。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通常用于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经验觉察的工艺项目的初期阶段。通常用于初步设计或工艺装置的R&D(研究和开发),当分析一个庞大现有装置或当环境无法使用更为系统的方法时,常优先考虑PHA法。

 5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hat?If,W1)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的人员应对工艺熟悉,通过提问(故障假设)的方式来发现可能的潜在的事故隐患(实际上是假想系统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有潜在因素,在最坏的条件下,这些导致事故的可能性)。

 与其他方法不同的是,要求评价人员了解基本概念并用于具体的问题中,有关故障假设分析方法及应用的资料甚少,但是它在工程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可能经常采用。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一般要求评价人员用?What?if?作为开头,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任何与工艺安全有关的问题,即使它与之不太相关,也可提出加以讨论。例如:

 ?提供的原料不对,如何处理?

 ?如果在开车时泵停止运转,怎么办?

 ?如果操作工打开阀B而不是阀A,怎么办?

 通常,将所有的问题都记录下来,然后将问题分门别类,例如:按照电气安全、消防、人员安全等问题分类,分头进行讨论。对正在运行的现役装置,则与操作人员进行交谈,所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任何与装置有关的不正常的生产条件,而不仅仅是设备故障或工艺参数的变化。

 6 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What?If/Checklist Analysis,W1/CA)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检查表分析方法是由具有创造性的假设分析方法与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组合而成的,它弥补了单独使用时各自的不足。

 例如: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以经验为主的方法,用它进行安全评价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检查表编制人员的经验水平。如果检查表编制的不完整,评价人员就很难对危险性状况作有效的分析。而故障假设分析方法鼓励评价人员思考潜在的事故和后果,它弥补了检查表编制时可能存在的经验不足;相反,检查表这部分把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更系统化。

 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可用于工艺项目的任何阶段。与其他大多数的评价方法相类似,这种方法同样需要有丰富工艺经验的人员完成,常用于分析工艺中存在的最普遍的危险。虽然它也能够用来评价所有层次的事故隐患,但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一般主要对过程危险初步分析,然后可用其他方法进行更详细的评价。

 7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HAZOP)

 HAZOP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基本过程以引导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技术是基于这样一种原理,即,背景各异的专家们若在一起工作,就能够在创造性、系统性和风格上互相影响和启发,能够发现和鉴别更多的问题,要比他们独立工作并分别提供工作结果更为有效。虽然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技术起初是专门为评价新设计和新工艺而开发的,但是这一技术同样可以用于整个工程、系统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的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英国)最早确定要由一个多方面人员组成的小组执行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工作的。

 鉴于此,虽然某一个人也可能单独使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但这绝不能称为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所以,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技术与其他安全评价方法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其他方法可由某人单独去做,而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则必须由一个多方面的、专业的、熟练的人员组成的小组来完成。

 8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FMEA)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方法,根据系统可以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的特点,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然后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1)故障。元件、子系统、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或完成的不好。

 (2)故障类型。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发生的每一种故障的形式称为故障类型。例如:一个阀门故障可以有4种故障类型,即内漏、外漏、打不开、关不严。

 (3)故障等级。根据故障类型对系统或子系统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划分的等级称为故障等级。

 列出设备的所有故障类型对一个系统或装置的影响因素,这些故障模式对设备故障进行描述(开启、关闭、泄漏等),故障类型的影响由对设备故障有系统影响确定。FMEA辨识可直接导致事故或对事故有重要影响的单一故障模式。在FMEA中不直接确定人的影响因素,但像人失误操作影响通常作为一设备故障模式表示出来。一个FMEA不能有效地辨识引起事故的详尽的设备故障组合。

 9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

 故障树(Fault Tree)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FTA作为安全分析评价和事故预测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已得到国内外的公认和广泛采用。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为研究民兵式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开始对故障树进行开发研究,为解决导弹系统偶然事件的预测问题作出了贡献。随之波音公司的科研人员进一步发展了FTA方法,使之在航空航天工业方面得到应用。

 60年代中期,FTA由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到以原子能工业为中心的其他产业部门。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核电站灾害性危险性评价报告?拉斯姆逊报告,对FTA作了大量和有效的应用,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目前此种方法已在许多工业部门得到运用。

 FTA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因此在工程或设备的`设计阶段、在事故查询或编制新的操作方法时,都可以使用FTA对它们的安全性作出评价。日本劳动省积极推广FTA方法,并要求安全干部学会使用该种方法。从1978年起,我国开始了FTA的研究和运用工作。实践证明FTA适合我国国情,应该在我国得到普遍推广使用。

 10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

 事件树分析是用来分析普诵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称为初始事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是典型设备故障或工艺异常(称为初始事件)引发的结果。与故障树分析不同,事件树分析是使用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事件树可提供记录事故后果的系统性的方法,并能确定导致事件后果事件与初始事件的关系。

 事件树分析适合被用来分析那些产生不同后果的初始事件。事件树强调的是事故可能发生的初始原因以及初始事件对事件后果的影响,事件树的每一个分支都表示一个独立的事故序列,对一个初始事件而言,每一独立事故序列都清楚地界定了安全功能之间的功能关系。

 11 人员可靠性分析(Human Reiliability Analysis,HRA)

 人员可靠性行为是人机系统成功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这些?行为成因要素?(Performance Shoping Factors PSFs)可以是人的内在属性,比如紧张、情绪、教养和经验;也可以是外在因素,比如工作间、环境、监督者的举动、工艺规程和硬件界面等。影响人员行为的PSFs数不胜数。尽管有些PSFs是不能控制的,许多却是可以控制的,可以对一个过程或一项操作的成功或失败产生明显的影响。

 例如:评价人员可以把人为失误考虑进故障树之中去,一项?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可以考虑这种情况?在异常状况下,操作人员可能将本应关闭的阀门打开了。典型的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通常也把操作人员失误作为工艺失常(偏差)的原因考虑进去。尽管这些安全评价技术可以用来寻找常见的人为失误,但它们还是主要集中于引发事故的硬件方面。当工艺过程中手工操作很多时,或者当人一机界面很复杂,难以用标准的安全评价技术评价人为失误时,就需要特定的方法去评估这些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研究机器设计、操作、作业环境以及它们与人的能力、局限和需求如何协调一致的学科。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供人为因素专家用来评估工作情况。一种常用的方法叫做?作业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JSA),但该方法的重点是作业人员的个人安全。JSA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就工艺安全分析而言,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更为有用。人员可靠性分析技术可被用来识别和改进PSFs,从而减少人为失误的机会。这种技术分析的是系统、工艺过程和操作人员的特性,识别失误的源头。

 不与整个系统的分析相结合而单独使用HRA技术的话,似乎是太突出人的行为而忽视了设备特性的影响。如果上述系统是一个已知易于由人为失误引起事故的系统,这样做就不合适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建议将HRA方法与其他安全评价方法结合使用。一般来说,HRA技术应该在其他评价技术(如HAZOP,FMEA,FTA)之后使用,识别出具体的、有严重后果的人为失误。

 1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ob Risk Analysis,LEC)

 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ilbert.F.Ki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正)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13 定量风险评价法(Quantity Risk Analysis,QRA)

 在识别危险分析方面,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价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这些方法仅是定性的,不能提供足够的定量化,特别是不能对复杂的并存在危险的工业流程等提供决策的依据和足够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够提供完全的定量的计算和评价。定量风险评价可以将风险的大小完全量化,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的后果的乘积。QRA对这两方面均进行评价,并提供足够的信息,为业主、投资者、政府管理者提供有利的定量化的决策依据。

 对于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成果,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完成了以Burro,Coyote,Thorney Island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规模现场泄漏扩散实验。到了90年代,又针对毒性物质的泄漏扩散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数以百计的事故后果模型,如著名的DEGADIS,ALOHA,SLAB,TRACE,ARCHIE等。

 基于事故模型的实际应用也取得了发展,如DNV公司的SAFETY Ⅱ软件是一种多功能的定量风险分析和危险评价软件包,包含多种事故模型,可用于工厂的选址、区域和土地使用决策、运输方案选择、优化设计、提供可接受的安全标准。Shell Global Solution公司提供的Shell FRED,Shell SCOPE和Shell Shepherd 3个序列的模拟软件涉及泄漏、火灾、爆 zha和扩散等方面的危险风险评价软件。

 这些软件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数学模型,有着很强的可信度。评价的结果用数字或图形的方式显示事故影响区域,以及个人和社会承担的风险。可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有助于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

;

简述计算机安全的三种类型?

安全评价,国外也称为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它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安全评价方法按指标(目标)量化的程度,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

1.定性危险评价?

定性危险评价不需要精确的数据和计算。目前主要以安全检查表为依据,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逐项赋值评价法?

针对安全检查表中的每一项检查内容,按其重要度的不同,由专家讨论赋予一定的分数值。评价时,单项检查完全合格者给满分,部分合格者按规定的标准给分,完全不合格者给零分。这样逐条逐项地检查评分,最后累计所有各项得分,便得到系统评价的总分。根据实际得分多少,按规定的标准来确定评价系统的安全等级,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如我国机械行业制定的《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即属于此。?

(2)单项定性加权计分法?

这种评价计分法是把安全检查表所有的评价项目,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分别给予“优”、“良”、“可”、“差”等定性等级的评定,同时赋予相应的权重(如4、3、2、1),累计求和,得出实际评价值,即?

n

S=Σfi·gi?

i=1

式中fi——评价等级的权重系数;?

gi——在总N项中取得某一评价等级的项数和;?

n——评价等级数。?

依据实际要求,在最高目标值(N项都为“优”时的S值Smax)与最低目标值(N项都为“差”时的S值Smin)之间分成若干等级,根据实际的S值所属的等级来确定系统的实际安全等级。?

2.定量危险评价?

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可靠性为基础的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和道化法为代表的指数法或评点法。?

(1)概率危险评价方法?

该法需要使用累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发生故障或事故概率,并计算事故的后果,进而计算出风险率。该风险率与社会允许的安全值进行比较,评价系统是否安全。?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起源于核电工业的风险、安全评价。目前,这种方法在系统结构简单、清晰、相同元件的基础数据相互借鉴性强,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并能准确地描述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从发展看,随着模糊概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概率风险评价的现有缺点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克服。但使用概率法需要取得组成系统各零部件和子系统的危险发生概率的数据。目前我国数据的积累很不充分,这是使用这一方法的根本性障碍。但在英国和北欧国家的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系统的风险评价中,由于长期的数据积累,这种定量风险评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指数法或评点法?

美国道(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的蒙德评价法,日本的六阶段安全评价法,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等均为指数方法。指数的采用使得化工厂这类系统结构复杂、用概率难以表述各类因素的危险性的危险源的评价有了一个可行的方法。这类方法操作简单,是目前比较可行的评价方法之一。?

指数的采用,避免了事故概率及其后果难以确定的困难。这类方法均以系统中的危险物质和工艺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数值同时考虑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两个方面的因素。这类方法的缺点是模型对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体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未予考虑。尽管在蒙德法和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中有一定的考虑,但这种缺陷仍是难以接受的。各因素之间均以乘或加的方式处理,忽视了因素之间重要性的差别。评价自开始起就用指标值给出,使得评价后期对系统的安全改进工作十分盲从、困难。

在目前的各类指数评价模型中,指标值的确定只和指标的设置与否有关,而与指标因素的客现状态存在水平无关。致使危险物质的种类、含量、空间布置相似,而实际安全水平相差较远的系统其评价结果相近,导致这类方法灵活性和敏感性差。指数法目前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应用,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

3.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

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首先要依赖于安全分析技术。通常安全分析技术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定性分析能够找出系统的危险性,估计出危险的程度;而且定量分析可以计算出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率。系统安全分析的具体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故障树分析(FTA)?

该方法于1962年起源于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它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定量计算,能全面地对系统危险性进行辨识分析及预测评价,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又称故障树分析或事故逻辑树分析。?

故障树是一种演绎地表示故障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逻辑关系的逻辑树图。上下层故障事件是结果原因关系,它们用逻辑“与”“或”关系连接。最后形成一棵倒立的树状图形。?

故障树分析一般要经历资料收集准备、事故树编制、定性定量分析、预防措施制定几个阶段。?

(2)事件树分析(ETA)?

ETA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的决策论。与FTA恰好相反,该方法是从原因到结果的归纳分析法。其分析方法是:从一个起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起因事件,坚持分析下去,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其特点是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各事件都要按条件概率来考虑,即后一事件是在前一事件出现的情况下出现的,后一种事件选择某一种可能发展途径的概率是在前一事件做出某种选择的情况下的条件概率。?

(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PHA应用于系统安全程序计划的初始阶段或形成设计概念的时候。其目的在于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去辨识系统内原有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事故的危险性等级。应用PHA分析方法,首先要把明显的或潜在的危险性调查清楚,然后研究控制这些危险性的可行性,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系统中安全检查表是PHA分析常用的方法。如果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应用了PHA时,就可以避免在以后因对安全因素考虑不周而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从而能确保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经济效益。?

(4)安全检查表分析技术(SCL)?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由于这种检查表可以事先编制并组

织实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已发展成为预测和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FMEA是一种归纳分析法,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元件、组件、子系统等进行分析,找出它们所能产生的故障及其类型,查明每种故障对系统的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判明故障的重要度,以便采取措施予以防止和消除。FMEA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

如果对某些可能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故障类型单独拿出来分析,称为致命度分析(CA)。FMEA与CA合称为FMECA。FMECA通常也是采用安全分析表的形式分析故障类型、故障严重度、故障发生频率、控制事故措施等内容。?

(6)安全操作研究(OS)?

安全操作研究亦称为可操作性研究(Operability study ,简称OS)。它是由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开发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针对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及操作控制中的偏差,分析各种偏差的原因及对系统的影响,针对其后果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安全操作研究的特点是由中间的状态参数的偏差开始,分别向下找出原因,向上判明其后果,所以是从中间向两头分析的一种方法。各种分析评价方法的特点比较见表所示。?

4.评价方法的选用?

选用评价时应根据对象的特点、具体条件和需要,以及评价方法的特点选用几种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评价,互相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选择评价方法应考虑下列问题。?

(1)评价对象(系统)的特点?

根据评价对象的规模、组成部分、复杂程度、工艺类型(行业类别)、工艺过程、原材料和产品、作业条件等情况,选择评价方法。?

(2)根据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选择?

随着规模、复杂程度的增大,有些评价方法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和费用相应地增大,甚至超过容许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应先用简捷的方法进行筛选,然后确定需要评价的详细程度,再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规模小或复杂程度低的对象,如机械工厂的清洗间、喷漆室、小型油库虽属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可采用日本劳动省劳动基准局定量评价法(日本六阶段法的一部分)、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等较简捷的评价方法。?

(3)根据评价对象的工艺类型和工艺特征选择?

评价方法大多适用于某些工艺过程和评价对象,如道化学、蒙德的评价方法等适用于化工类工艺过程的安全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适用于机械、电气系统的安全评价。?

(4)评价对象的危险性?

据过去的统计资料,对危险性较高的对象往往采用系统的、较严格的评价方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火灾爆炸指数法等);反之,倾向采用经验的、不太详尽的评价方法(如直观经验分析、检查表法等)。?

评价对象若同时存在几类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往往需要用几种评价方法分别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规模大、复杂、危险性高的评价对象往往先用简单、定性的评价方法(如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进行评价,然后再对重点部位(单元)用较严格的定量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火灾爆炸指数法等)进行评价。?

(5)评价目标?

虽然对系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评价出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但在具体评价中可根据需要(或用户提出要求)对系统提出不同的评价目标,例如,危险(危害)等级、事故(故障)概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危险区域(半径)等;故需要根据评价目标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6)资料占有情况?

如果评价对象技术资料、数据齐全,则可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若对象属于新开发性质,资料、数据不充分,又缺乏可类比的技术资料和数据,则只能采有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进行概略性评价。?

一些评价方法,特别是定量评价方法,应用时需要有必要的统计数据(如各因素、事件、故障发生概率、班次价标准目标值等)作依据;若缺少这些数据,就限制了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7)其他因素?

包括评价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完成评价工人的时限、经费支持状况、评价单位设施(软、硬件)配备和评价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习惯、爱好等。?

就道化法和蒙德法比较而言,①评价单元的主要物质是有毒物质,且对毒物危害要求有具体的评价指标时,应考虑选用蒙德法;②如评价要求对火灾、爆炸后的影响范围、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和停产损失等有具体的反应时,可考虑选用道化法;③如要求对单元的火灾、爆炸、毒性危险因素指标有更全面的反应时,宜采用蒙德法;④在进行项目预评价时,由于整个项目还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很多参数处于待定状态,此时采用道化法会更合适些。

1、实体安全

计算机系统实体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应包括计算机本身的硬件和各种接口、各种相应的外部设备、计算机网络的通讯设备、线路和信道等。

而计算机实体安全是指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确保在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致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使信息丢失、泄密或破坏,对计算机设备、设施(包括机房建筑、供电、空调等)、环境、人员等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是防止对信息威胁和攻击的第一步,也是防止对信息威胁和攻击的天然屏障,是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安全。主要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环境的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要求计算机场地要有防火、防水、防盗措施和设施,有拦截、屏蔽、均压分流、接地防雷等设施;有防静电、防尘设备,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在一定的控制范围等等。

设备安全。主要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包括设备的防毁、防盗、防止电磁信号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对UPS、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的保护等。

媒体安全。主要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目的是保护媒体数据的安全删除和媒体的安全销毁,防止媒体实体被盗、防毁和防霉等。

2、运行安全

系统的运行安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保证,才能完成对信息的正确处理,达到发挥系统各项功能的目的。包括系统风险管理、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处理四个方面内容。

风险分析是指用于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系统易于受到攻击的脆弱性而引起的潜在损失步骤,是风险管理程序的基础,其最终目的是帮助选择安全防护并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设计前和运行前需要进行静态分析,旨在发现系统的潜在安全隐患;其次对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即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测试,跟踪并记录其活动,旨在发现系统运行期的安全漏洞;最后是系统运行后的分析,并提供相应的系统脆弱性分析报告。

常见的风险有后门/陷阱门、犯大错误、拒绝使用、无法使用、伪造、故意对程序或数据破坏、逻辑炸弹、错误传递、计算机病毒和超级处理等。常见分析工具有自动风险评估系统ARESH、Bayesian判决辅助系统、Livermore风险分析法等。

审计跟踪是利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工作过程进行详尽的审计跟踪,记录和跟踪各种系统状态的变化,如用户使用系统的时间和日期及操作,对程序和文件的使用监控等,以保存、维护和管理审计日志,实现对各种安全事故的定位。

也是一种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的常用且有效的技术手段。

备份与恢复是对重要的系统文件、数据进行备份,且备份放在异处,甚至对重要设备也有备份,以确保在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后能及时准确进行恢复,保障信息处理操作仍能进行。可采取磁盘镜像、磁盘冗余阵列等技术。

应急处理主要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损害、系统崩溃或发生灾难事件时,应有完善可行的应急计划和快速恢复实施应急措施,基本做到反应紧急、备份完备和恢复及时,使系统能正常运行,以尽可能减少由此而产生的损失。

3、信息安全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核心,是指防止信息财产被故意或偶然的泄漏、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辨识、控制,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存在形式和运行特点,信息安全可分为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控制和加密。

操作系统安全。是指操作系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对程序执行期间使用资源的合法性进行检查,利用对程序和数据的读、写管理,防止因蓄意破坏或意外事故对信息造成的威胁,从而达到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操作系统安全可通过用户认证、隔离、存取控制及完整性等几种方法来实现。用户认证就是系统有一个对用户识别的方法,通过用户名和口令实现,口令机制有口令字、IC卡控制、指纹鉴别和视网膜鉴别等。

隔离技术是在电子数据处理成份的周围建立屏障,以使该环境中实施存取规则,可通过物理隔离、时间隔离、逻辑隔离和密码技术隔离来实现。

存取控制是对程序执行期间访问资源的合法性进行检查,并通过控制对数据和程序的读、写、修改、删除和执行等操作进行保护,防止因事故和有意破坏造成对信息的威胁。系统完整性涉及到程序和数据两方面,程序完整性要在整个程序设计活动中严格控制;数据完整性由错误控制进行保护。

数据库安全。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的安全性包括:完整性——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修改信息,不允许用户对信息进行非法修改;可用性——当授权用户存取其有权使用的信息时,数据库系统一定能提供这些信息;保密性——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存取信息。

实现数据库安全可通过用户认证、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数据库内外加密等方法来实现。用户认证通过在操作系统用户认证基础上,要求用户对通行字、日期和时间检查认证。身份鉴别是数据库系统具备的独立的用户身份鉴别机制。

访问机制,运用安全级元素的确定、视图技术等方法,确保用户仅能访问已授权的数据,并可保证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用户被授予不同访问权限。

数据库外加密是操作系统完成的,如采用文件加密方法等,把数据形成存储块送入数据库;数据库内加密是对数据库以数据元素、域或记录形式加密,常用加密方法有DES加密、子密钥数据库加密和秘密同态加密技术等。

访问控制。是系统安全机制的核心,对处理状态下的信息进行保护,对所有直接存取活动进行授权;同时,对程序执行期间访问资源的合法性进行检查,控制对数据和程序的读、写、修改、删除、执行等操作,防止因事故和有意破坏对信息的威胁,主要包括授权、确定存取权限和实施权限三个内容。

通过最小授权、存取权分离、实体权限的时效性和对存取访问的监督检查、访问控制表、访问控制矩阵和能力表等方法来实现。

密码技术。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加密基本上属于通信加密的类型,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通信保密技术,被加密的明文往往是程序或其他处理的原始数据或是运行结果,而形成的密文是静态的,一般不是执行中的程序,仅用以存储或作为通信输出。

一般密码系统包括明文、密文、加密、解密和密钥五部分,常见密码加密有换位加密、矩阵移位加密、定长置换加密、替代密码和DES加密、RAS加密、PKI和MD5等算法。

计算机网络安全。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的信息普遍面临着主动攻击的危害,主动攻击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对信息进行修改,比如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更改、删除、添加;改变信息的源或目的地;改变报文分组的顺序或将同一报文反复;篡改回执等。

而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信息的交换是其存在的基础。而从安全角度上考虑,就必须保证这些交换过程的安全和内容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对于网络安全的实用技术有:身份验证;报文验证;数字签名;防火墙。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其本质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程序,具有复制性、传播性和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不同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故意编制的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有极大的危害性,轻者可以增加系统开销,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可使程序、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无法工作,更甚者造成计算机主板毁坏,如CIH病毒等。

扩展资料

常用防护策略

1、安装杀毒软件

对于一般用户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为电脑安装一套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所安装的杀毒软件,打开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程序。

2、安装个人防火墙

安装个人防火墙(Fire Wall)以抵御黑客的袭击,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计算机,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防火墙在安装后要根据需求进行详细配置。

3、分类设置密码并使密码设置尽可能复杂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密码,如网上银行、E-Mail、聊天室以及一些网站的会员等。应尽可能使用不同的密码,以免因一个密码泄露导致所有资料外泄。对于重要的密码(如网上银行的密码)一定要单独设置,并且不要与其他密码相同。

设置密码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姓名缩写以及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泄露的字符作为密码,最好采用字符、数字和特殊符号混合的密码。建议定期地修改自己的密码,这样可以确保即使原密码泄露,也能将损失减小到最少。

4、不下载不明软件及程序

应选择信誉较好的下载网站下载软件,将下载的软件及程序集中放在非引导分区的某个目录,在使用前最好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以免遭受病毒邮件的侵害,这些病毒邮件通常都会以带有噱头的标题来吸引你打开其附件,如果下载或运行了它的附件,就会受到感染。同样也不要接收和打开来历不明的QQ、微信等发过来的文件。

5、防范流氓软件

对将要在计算机上安装的共享软件进行甄别选择,在安装共享软件时,应该仔细阅读各个步骤出现的协议条款,特别留意那些有关安装其他软件行为的语句。

6、仅在必要时共享

一般情况下不要设置文件夹共享,如果共享文件则应该设置密码,一旦不需要共享时立即关闭。共享时访问类型一般应该设为只读,不要将整个分区设定为共享。

7、定期备份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毋庸讳言,无论你的防范措施做得多么严密,也无法完全防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出现。如果遭到致命的攻击,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以重装,而重要的数据就只能靠你日常的备份了。所以,无论你采取了多么严密的防范措施,也不要忘了随时备份你的重要数据,做到有备无患!

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组织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安全管理,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发挥办公自动化的效益,保证工作正常实施,确保涉密信息安全,一般需要指定专人负责机房管理,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如下:

1、计算机管理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爱护机器,了解并熟悉机器性能,及时检查或清洁计算机及相关外设。

2、掌握工作软件、办公软件和网络使用的一般知识。

3、无特殊工作要求,各项工作须在内网进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优盘、光盘、硬盘、移动硬盘)上的工作内容管理、销毁要符合保密要求,严防外泄。

4、不得在外网或互联网、内网上处理涉密信息,涉密信息只能在单独的计算机上操作。

5、涉及到计算机用户名、口令密码、硬件加密的要注意保密,严禁外泄,密码设置要合理。

6、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不得接入内网,不得操作、存储机密文件、工作秘密文件。

7、非内部计算机不得接入内网。

8、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互联网使用的管理规定,严禁登陆非法网站;严禁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炒股等。

9、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计算机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觉性。计算机进行经常性的病毒检查,计算机操作人员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应立即中断运行,并及时消除。确保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工作。

10、下班后及时关机,并切断电源。

百度百科-计算机信息系统

百度百科-计算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