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谁?

2.电脑是谁发明的?

3.计算机的发展状况。

4.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5.电脑之父是谁?急急急

6.世界上的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样的?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谁?

电脑系统流是谁开创的-电脑系统谁发明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谁?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地是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开始 取名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简称"埃尼亚克". 由电气工程师 普雷斯波·埃克特和物理学家 约翰·莫奇莱教授 两个人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类比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储存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式执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资料的现代化智慧电子装置。由硬体系统和软体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体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路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充套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资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使用者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网际网路、通讯、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使用者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网际网路使用者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网际网路有6.7 亿移动使用者,其中手机上网使用者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阶到高阶的不同阶段,例

ENIAC计算机

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设计思路。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类比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效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体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储存器采用汞延迟线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储存器、磁鼓、磁芯;外储存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体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组合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电晶体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体方的作业系统、高阶语言及其编译程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效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积体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体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积体电路(MSI、SSI),主储存器仍采用磁芯。软体方面出现了分时作业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书处理和图形影象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积体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体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LSI和VLSI)。软体方面出现了资料库管理系统、网路管理系统和面向物件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矽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整合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晶片的整合度更高,每块晶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电晶体,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晶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积体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积体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晶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我国继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Ⅰ这型巨型机以后,又于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十亿次的银河Ⅱ型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一代的程式设计语言以及资料库管理系统和网路软体等。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装置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储存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碟,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碟(CD—ROM)。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其实是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 ENIAC是第二台。 以前的资料声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 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简称,英文全称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 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总工程师埃克特在当时年仅24岁。

世界上第一台的计算机的发明者是谁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者是谁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

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的发明者是谁?

1834 德国 雅可比 发明直流发动机

1888 南斯拉夫裔美国 特斯拉 发明了交流电动机

182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证明可以把电力转变为旋转运动。最先制成电动机的人,据说是德国的雅可比。他于1834年前后成了一种简单的装置:在两个U型电磁铁中间,装一六臂轮,每臂带两根棒型磁铁。通电后,棒型磁铁与U型磁铁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 ,带动轮轴转动。后来,雅可比做了一具大型的装置。安在小艇上,用320个丹尼尔电池供电,1838年小艇在易北河上首次航行,时速只有2.2公里,与此同时,美国的达文波特也成功地制出了驱动印刷机的电动机,印刷过美国电学期刑《电磁和机械情报》。但这两种电动机都没有多大商业价值,用电池作电源,成本太大、不实用。

直到第一台实用直流发动机问世 ,电动机才行了广泛应用。1870年比利时工程师格拉姆发明了直流发电机,在设计上,直流发电机和电动机很相似。后来,格拉姆证明向直流发动机输入电流,其转子会象电动机一样旋转。于是,这种格拉姆型电动机大量制造出来。效率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德国的西门子接制造更好的发电机,并着手研究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于是西门子公司制成了世界电车。1879年,在柏林工业展览会上,西门子公司不冒烟的电车赢得观众的一片喝彩。西门子电机车当时只有3马力,后来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试验的电机车已达12—15马力。但当时的电动机全是直流电机,只限于驱动电车。

1888年南斯拉夫出生的美国发明家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动机。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又称感应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结构简单,使用交流电,无需整流,无火花,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家庭电器中,交流电动机通常用三相交流供电。

1902年瑞典工程师丹尼尔森首先提出同步电动机构想。

同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同感应电动机一样,由定子产生旋转磁场,便转子绕组用直流供电,转速固定不变,不受负载影响。因此同步电动机特别适用于钟表,电唱机和磁带录音机。

直流电动机是直流激磁,工作特性接其激磁绕组的接线方式不同而有区别。串激电动机起动转矩大,适用于牵引和起重,并激电动机转速随负载大小而变动较小,且可以调节,可用为定速或调速之用,复激电动机兼有以上两种激磁方式发动机的特性。

交流换向器电动机,即转子具有换向器的交流电动机。因它既可用于交流 又可用于直流,故称作交直流两用电动机或通用电动机,多用于家用电器。

世界上第一台空调的发明者是谁?

美国人开利于190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空调机,人类在漫长历史中,一直在高温天气下表现得被动、沮丧和不快,只能祈祷上帝之手尽快驱走炎热,带来清凉,从某种意义上,开利的工作最能表现人类取代上帝的极大野心。开利不仅是空调的发明者,而且创办了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空调公司之一:开利公司。在纪念开利发明空调100周年的会议上,强烈重复了这样一种说法:假如没有空调,世界的工作效率会降低40%。

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工程师普雷斯伯·埃克特(J – Presper Eckert)领导研制的取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计算机。

1942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的莫克利提出了用电子管组成计算机的设想,这一方案得到了美国陆军弹道研究所高尔斯特丹(Goldstine)的关注。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新武器研制中的弹道问题涉及许多复杂的计算,单靠手工计算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急需自动计算的机器。于是在美国陆军部的资助下,1943年开始了ENIAC的研制,并于1946年完成。当时它的功能确实出类拔萃,例如它可以在一秒钟内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3毫秒便可进行一次乘法运算,与手工计算相比速度要大大加快,60秒钟射程的弹道计算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到30秒。但它也明视讯记忆体在着缺点。它体积庞大,机器中约有18800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0000只电阻及其他各类电气元件。这样ENIAC就有了8英尺高(约2.44米)、3英尺宽、100英尺长的身躯,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另外,它的储存容量很小,只能存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位数,而且是用线路连线的方法来编排程式,因此每次解题都要靠人工改接连线,准备时间大大超过实际计算时间。

尽管如此,ENIAC的研制成功还是为以后电脑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每克服它的一个缺点,都对计算机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是“程式储存”方式的采用。将程式储存方式的设想确立为体系的是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其思想是:计算机中设定储存器,将符号化的计算步骤存放在储存器中,然后依次取出储存的内容进行译码,并按照译码结果进行计算,从而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

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游戏机的发明者是谁?

1966年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拉尔夫.贝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名为`棕盒`(BROWN BOX)的电视游戏机,1972的的第七个原形机有MAGNAVOX公司推出正式名称叫~奥德赛`。因为贝尔拥有游戏机的发明专利,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包括像任天堂,世嘉在内的许多游戏公司都要向贝尔交纳一定的权利金。2006年布什亲自给拉尔夫.贝尔颁发了国家技术勋章.

电脑是谁发明的?

193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了。发明它的人是Konrad

Zuse,并将它命名为Z1计算机。Z1是第一台系统的可完全编程的计算机。其实在Z1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一些电子设备,但它们都不具备计算能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

直到1942年,才有人陆续发现计算机的真正价值和潜力。就在这一年,史上第一家计算机公司:ABC

computers成立了,创建者是John

Atanasoff

和Clifford

Berry。两年后,计算机Harvard

Mark

I面世了,计算机的发展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此后的日子里,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把焦点集中在计算机的研究上,以及怎么升级和发展。后十年里晶体管的出现了,对电脑的发展又起到了跨时代的意义,计算机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代。ENIAC

1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两万个真空管组成,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伙。从此以后,计算机开始变得更快,更小。

计算机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也要注重环保。

计算机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机器语言、程序语言、简单操作系统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现代操作系统四代,运行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几十亿次每秒。

未来计算机性能应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发展。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2、微型化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

3、网络化

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4、人工智能化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辅助管理者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策略的计算机技术。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3、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CAD、CAM和CAI。

4、多媒体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多媒体”(Multimedia)。

5、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独立的和具备信息交换能力的计算机互联构成,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百度百科-计算机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stDecade (1985-1995)

 Windows 1.0

 1985年,微软公司正式发布了第一代窗口式多任务系统──Windows 1.0。该操作系统的推出标志着PC机开始进入了图形用户界面(GUI)时代, 打破了以往人们用命令行来接受用户指令的方式,用鼠标点击就可以完成命令的执行。此外,日历,记事本,计算器,时钟等有用的工具开始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管理简单的日常事务。

 Windows 3.X

 1990年微软推出Windows 3.0,随后首次发布了Windows3.2中文版本。不论是图形操作系统的稳定性,还是友好性,Windows 3.X都有了巨大的改进。

 Windows 3.X在界面人性化和内存管理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具备了模拟32位操作系统的功能,显示效果大有长进,对当时最先进的386处理器有良好的支持。这个系统提供的对虚拟设备驱动(VxDs)的支持,极大改善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Windows 3.X添加了对声音输入、输出的基本的多媒体支持和CD-ROM: 1992年推出的Windows 3.2版本可以播放音频、视频,并首次具备屏幕保护程序。

 2ndDecade (1995-2005)

 Windows 95

 1995年8月24日,微软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Windows 95。

 Windows 95是第一个独立的32位操作系统,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形用户界面,使操作界面变得更加友好。

 Windows 95使基于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应用软件极大地得到丰富,个人电脑走入了普及化的进程。

 另外,Windows 95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它能够在同一个时间片中处理多个任务,充分利用了CPU的资源空间,并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响应能力。

 同时,Windows 95还集成了网络功能和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功能。

 Windows 98

 1998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 98。

 与Internet的紧密集成是Windows 98最重要的特性,它使用户能够在共同的界面上以相同方式简易、快捷地访问本机硬盘、Intranet和Internet上的数据,让互联网真正走进个人应用。

 作为性能更佳及更稳定的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 98较Windows 95更易于安装,并提供全新的系统管理能力,可有效节省整体拥有成本(TCO)。比如,新增的系统管理工具Windows维护向导、增强版错误信息报告工具Dr. Watson等将使用户更容易诊断问题并改正错误,进行自我维护,提高使用效率。

 Windows 98内置了大量的驱动程序,基本上包括了市面上流行的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硬件的最新驱动程序,而且硬件检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Windows 98通过增设多种娱乐功能真正使用户在"轻松工作"的同时,享受“无穷乐趣”(Works Better, Plays Better)。它对高质量的图象、音响效果、数码影碟(DVD)、多媒体等硬件技术的全面支持,用户将可以享受具备丰富图象效果的互动放映形式。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于2000年年初发布,是第一个基于NT技术的纯32位的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用户。

 基于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在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综合特性上面的巨大提升使其成为所有企业中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的主流操作系统,从此Windows操作系统进入商业用户市场。

 Windows XP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家族中极具开创性的版本Windows XP(Experience)面世。 Windows XP具有全新的户用图形界面,整合更多更实用的功能:防火墙,即时通讯,媒体播放器。加强了用户体验,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及数码设备的发展。增强的即插即用的特性使许多硬件设备更易于再Windows XP上进行使用。Windows XP具有全面为中国用户开发的中文技术及特性,全面满足中国用户在数字时代的需求。

 2004年9月微软发布Windows XP SP2。SP2的发布是Windows操作系统在安全方面的一个巨大提升,表明微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能进入了一个“主动防护”的新阶段,它从操作系统的底层出发,使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电脑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更加安全。

 Windows XP目前包括Home(家庭版), Professional(专业版), Media Center以及Tablet PC版本。

 Windows XP家庭版是为个人或者家庭用户而设计的,包括数字多媒体、家庭联网和通讯的体验。

 Windows XP专业版是为各种规模的企业和需要最高计算体验的用户而设计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专业版增加了远程访问,提高了安全性,具备更高的性能、管理功能以及多语言特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使他们更方便接入网络。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简称MCE)是基于Windows XP 专业版本并增加了众多的多媒体娱乐功能的新版本操作系统。基于MCE的媒体中心电脑将多种多媒体娱乐内容进行整合、扩展,并不受空间、娱乐设备和娱乐内容格式的限制以创新方式欣赏电视、**、音乐和照片以及网上的娱乐内容服务:利用 Media Center,用户可以暂停和倒退实况电视或广播,以数字化的方式录制电视节目或某个节目类别,观看 DVD 和录像,组织和播放音乐收藏,以及用个性化的创新方式展示数码照片和DV。同时基于MCE的电脑具备家电化的操作能力,易用好学,用户使用遥控器就能轻松地获得各种娱乐体验。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是微软专门为那些需要更便捷的移动计算以及更人性化的人机操作的专业人士而开发的操作系统,它的出现标志着便携计算技术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Tablet PC 可提供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的所有安全特性和功能,以及对数字墨水技术支持的手写功能的改进。Tablet PC 具有现今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和能力,并带有更多支持更强移动性的选项。

 Windows 7

 Windows 7 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具有革命性变化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目前的最高版本。该系统旨在让人们的日常电脑操作更加简单和快捷,为人们提供高效易行的工作环境。

 Windows 7 原生包括了触摸功能 ,但这取决于硬件生产商是否推出触摸产品。系统支持10点触控,Windows 不再是只能通过键盘和鼠标才能接触的操作系统了。

 Windows 7 的Aero效果更华丽,有碰撞效果,水滴效果,还有丰富的桌面小工具。

 Windows 7的资源消耗却是最低的。不仅执行效率快人一筹,笔记本的电池续航能力也大幅增加。

 Windows 8

 Windows 8是微软于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点15分推出的最新Windows系列系统。Windows 8支持个人电脑(X86构架)及

 平板电脑(X86 构架 或 ARM 构架)。Windows 8大幅改变以往的操作逻辑,提供更佳的屏幕触控支持。新系统画面与操作方式变化极大,采用全新的Metro(新Windows UI)风格用户界面,各种应用程序、快捷方式等能以动态方块的样式呈现在屏幕上,用户可自行将常用的浏览器、社交网络、游戏、操作界面融入。

 拓展内容: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实用技巧

 一、关闭SP2防火墙提示窗口

 安装SP2后,发现经常在系统拖盘中提示“系统存在危险”的提示,其实我们只要依次点击“开始―控制面板―Windows安全中心”,打开安全中心窗口后,选择“更改安全中心通知我的方式”,然后在“警报设置”窗口中重新设置警报设置项就可以了

 二、XP也可批量命名

 喜欢收集的朋友一定经常对进行批量重命名操作,一般都使用ACDSEE等工具软件对其进行重命名,其实不用任何软件,XP本身就可以进行重命名操作的。首先选中要重命名的所有,然后右键点击选择“重命名”这时第一个就会呈现重命名状态,对其进行重命名操作,如重命名为:,这时你就会发现其实的会自动重命名为“(1)”、“(2)”等。

 三、个性登录XP

 在登录XP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为登录,但其中就只有几个供选择,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作为XP登录呢?只要把做成48*48像素的BMP格式的,然后复制到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User Account PicturesDefault Pictures文件夹下,这样就可以在控制面板中设置登录了。

 四、使用ACDSEE批量旋转视频

 我们在使用DC照的照片,输入电脑后发现其中一部分侧立过来了,这样会影响我们查看照片的效果,其实我们可以使用ACDSEE来把照片旋转过来,只要点击依次点击“工具-旋转/翻转菜单”,在弹出的旋转窗口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旋转方向就可以了,如果有多张还可以批量旋转呢。

 使用ACDSEE批量旋转视频

 五、文件夹重命名也玩批处理

 从网上下载文件保存到本地硬盘后,文件名都没有规律,不方便对其进行管理,如果一个个单独重命名会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我们可不可以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批量重命名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我们可以不借助任何第三方软件,XP本身就支持文件名(或文件夹)批量重命名功能,首先选中所有想要重命名的文件(或文件夹),然后点击右键,选择“重命名”菜单,接着输入文件名如“”,这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文件( 或文件夹)会依次以“1”、“2”进行批量重命名了。

电脑之父是谁?急急急

●谁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议,在美国曾持续了近30年;而由此构成的诉讼,也成为美国历史上耗时最久的知识产权官司。

●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桩历史公案依然鲜为国人所知。国内绝大多数计算机方面的教科书、科普读物和主流媒体,甚至像《大国崛起》这样的历史文献巨片,还都认为毛克利和艾克特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事实上,真正的计算机发明人,应该是依阿华州立大学的阿坦那索夫(Atanasoff)。前不久,阿坦那索夫之子小阿坦那索夫来到中国,为人们还原历史真相。

电子计算机已经进入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和生活须臾不离的工具。计算机的发明可说是上个世纪最重大的科技贡献。而关于谁是现代计算机发明人的问题,在美国争论了近30年。1973年以前,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那是在1946年由毛克利和艾克特造出来的叫做ENIAC(埃尼阿克)的一台机器。但是争议从来不断,毛克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事们议论纷纷,认为毛克利有剽窃之嫌。

美国法院对于计算机发明权的归属展开了多年法庭调查,在1973年作出最终宣判: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依阿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森特·阿坦那索夫于1939年发明的ABC,而不是由毛克利等制造的ENIAC。当时美国的新闻媒体为此惊呼:阿坦那索夫是“被遗忘了的计算机之父”。

1 阿坦那索夫和毛克利:“李逵”和“李鬼”

依阿华州立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阿坦那索夫自1935年开始探索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进行计算工作的可能性,他最初是希望设计一种新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他的学生们处理那些繁杂的计算问题。当时,美国大学里普遍使用手摇机械式计算机,但那难以承担复杂的计算工作,例如求解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两年苦苦钻研,毫无突破性进展,他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1937年一个冬季的夜晚,阿坦那索夫在一家路边小酒馆里突发灵感。他把当时那些想法匆匆地划在随手抓到的餐巾纸上,勾画出了他的计算机器轮廓,包含四个要素:

1.采用电能与电子元件,在当时就是电子真空管;

2.采用二进位制,而非通常的十进位制;

3.采用电容器作为存储器,可再生而且避免错误;

4.进行直接的逻辑运算,而非通常的数字算术。

这可是划时代的一刻:计算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将要跨越机械历史,而迈向电子与数字的新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都呈现在阿坦那索夫的笔下。

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之内,他设计电路,画出蓝图,写成科研项目计划书。经他所在的物理系批准后,呈报给依阿华州立大学学术委员会,申请并获得了少得可怜的650美元科研经费。

阿坦那索夫还找到了理想的合作者克利福德·贝里,一位聪明并且懂得机械、又有动手能力的物理系研究生。两个人终于在1939年研究制造出来了一台完整的样机,人们把这台样机称为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

ABC是电子与电器的结合,装有300个电子真空管执行数字计算与逻辑运算,使用电容器来进行数值存储,数据输入采用打孔读卡方法,还采用了二进位制。它是一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电子的而非机械的,尽管它粗糙简陋,甚至显得寒酸。

阿坦那索夫给依阿华州立大学的专利律师写过若干封信,并提供了申请专利所需要的文件。二次大战时期,他应征去海军服务,大学校方并没把ABC的发明当一回事,非但没有帮助阿坦那索夫完成专利申请,还命系里的研究生拆掉了ABC,因为在战争时期,计算机ABC上的那300个真空电子管是紧缺用品。当年被派去拆取电子管元件的研究生名叫斯图尔德,他后来成为依阿华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与首任系主任,现仍健在,是ABC的一位重要见证人。

然而到了1943年,美国国防部批准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毛克利和艾克特的一项研究计划:设计制造一台可以解决天气预报问题的机器。军方慷慨解囊,拨款40万美元,这与阿坦那索夫当年所获得的科研经费真是天壤之别。1946年,毛克利和艾克特的机器问世,名叫ENIAC(埃尼阿克),一台在功能上比ABC棒得多的计算机。

阿坦那索夫后来从媒体报道中知道了ENIAC,还认出来制造者毛克利,就是那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1941年夏天跑来参观ABC、在他家住了5天并向他与贝里讨教的人。阿坦那索夫看出,ENIAC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抄袭他的概念,里面所有加法电路都是ABC的直接拷贝或演变。

毛克利却不承认他曾经向阿坦那索夫请教过ABC设计原理一事,甚至对于在1941年曾去阿木斯市造访阿坦那索夫那件事也讳莫如深。毛克利与艾克特为他们“发明”的ENIAC申办了发明专利。他们把专利权卖给了一家名叫兰德的制造计算机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真正的发明家阿坦那索夫已经无法恢复自己的发明权:他的发明没有专利保护,他也没有经济能力和毛克利及其背后的兰德公司打官司。看来,阿坦那索夫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2 霍尼威尔和兰德公司对簿公堂:歪打正着

阿坦那索夫已然心灰意冷,不再奢望从毛克利手里夺回计算机的发明权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美国两家计算机制造商——霍尼威尔公司和兰德公司,因商业诉讼对簿公堂,因而找到阿坦那索夫出庭作证。诉讼的初衷并非为了主持正义,而是由于背后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但是这场官司却在客观上帮了阿坦那索夫,为他恢复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提供了机会。

事情发生在1966年。霍尼威尔公司与兰德公司争执的核心涉及到关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专利权问题。

兰德公司声称自己拥有计算机发明专利权,那是该公司向“发明人”毛克利和艾克特二人购买来的,它被称为“埃尼阿克专利”。兰德公司准备起诉霍尼威尔公司,告它侵权:霍尼威尔公司制造生产计算机,但却拒付兰德公司专利费。

霍尼威尔公司的目的极其简单明确,就是要否定兰德公司拥有“埃尼阿克专利”。若能成功,公司将不再付给兰德公司巨额的专利费。因此公司决定,无论花费多少诉讼费用,都在所不惜,决心一搏。

利益冲突,针锋相对,没有调和的余地。双方争当原告,要在法庭一决胜负。

可是,如何才能打赢官司?早在1962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就曾经兴起法律诉讼,挑战过兰德公司拥有“埃尼阿克专利”的合法性。但美国地区法官道森,以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控告缺乏充足证据为由,判决贝尔败诉,而兰德公司继续拥有“埃尼阿克专利”。

因此,对于即将开打的官司,兰德公司以为胜券在握。

霍尼威尔公司明白这将是一场艰巨的官司,打赢官司意味着推翻法官道森原先的判决,别的先不说,能否找到一个地方法院受理这个案子都是问题。其次在打官司的策略上也要斟酌:绝对不能重蹈贝尔的覆辙。与其质疑兰德公司拥有“埃尼阿克专利”的合法性,不如釜底抽薪,证明毛克利和艾克特根本就不是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因而他们拥有的专利其实是非法的。

霍尼威尔公司怀疑到毛克利和艾克特有假,并非凭空捏造。他们不但听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里有指责毛克利是个冒牌发明家的传闻,还搜集到1941《德孟内斯论坛报》的一篇关于阿坦那索夫发明了ABC的新闻报道和一幅贝利操作ABC的照片。霍尼威尔公司对于推翻“埃尼阿克专利”信心十足。

霍尼威尔公司与兰德公司几乎同时进入法律程序,互相控告对方,他们在进行一场“法院赛跑”,争当案子的原告。事情闹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联邦大法官斯里卡对本案作出司法裁决:本案的司法审判权放在明尼苏达州;并且还裁定霍尼威尔公司为本案原告;指派拉森法官审理此案。拉森法官当年58岁,年富力强,具有丰富经验和接受这件复杂而耗时的案子的体魄与精力。

霍尼威尔公司在法律程序的马拉松赛跑中暂时领先,完成法律立案程序竟用了一年时间。

另一方面,霍尼威尔公司必须找到阿坦那索夫和贝里,他们将是本案最关键的证人。贝里在二战期间也离开了依阿华州立大学,全家去了加利福尼亚州。不幸的是,贝里在1963年独自一人去纽约工作,不知何故撇下妻子和一双儿女,自杀了。

阿坦那索夫明白此事对他的意义,这是可以恢复他的计算机发明权的惟一的机会。他终于有机会揭穿毛克利说“没有从ABC的设计中学到任何东西”的谎言,而且打官司不需要他出钱。阿坦那索夫立即表示愿意出庭作证。

当然,还必须找到毛克利,他也要作为证人出庭。毛克利明白这场官司对他凶多吉少,但他别无选择,必须硬着头皮出庭,顽抗到底。

沉重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就很难停下来。即将开始的是一场阿坦那索夫“打不起”,毛克利“输不起”的官司。多少美国人都在关注:好戏就要上演了。

3 阿坦那索夫与律师配合:相得益彰

1968年,将要出庭作证的阿坦那索夫开始准备他的证词与证据。他和贝里一起在依阿华州立大学设计制造的计算机样机ABC,25年前被校方拆掉了,现在他要按照当时的设计蓝图把ABC复原。阿坦那索夫十分兴奋,对原来的设计观念,想法和计划仍然记忆犹新。他要运用这台复原的ABC向法庭陈述他的发明是什么。他还要向法庭剖析,毛克利和艾克特制造的ENIAC的基本原理与ABC毫无二致。

1971年6月1日,拉森法官开庭,传讯到庭的第一位证人就是阿坦那索夫。阿坦那索夫有备而来,连续三天出庭作证。他首先向法庭叙述了1937年冬季,他产生灵感的那个夜晚,那个依利诺伊州路边的小酒馆。他接着叙述如何设计电路、实现了他预见的概念,ABC成功运转等等。

阿坦那索夫还向法庭作证道:1939年3月,他把ABC的工作原理写成论文,经他所在的物理系批准后,呈报给依阿华州立大学学术委员会,申请并获得科研经费650美元。

法庭在以后的两天中,传讯了原告方面的其他证人,他们出庭作证支持了阿坦那索夫的法庭陈述;法庭还调阅了相关文件,所有文字证据也与阿坦那索夫的证词吻合。

开庭的头三天,阿坦那索夫努力使法庭确信:他早在1939年,就已经建立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台样机ABC。

6月21日,法庭调查进入第二个阶段,调查毛克利是否剽窃了阿坦那索夫的发明。法庭开始调查阿坦那索夫与毛克利是否于1941年6月会面,以及会面的经过。阿坦那索夫在法庭作证说: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是个星期一。一早我就把毛克利接走,去看我们那个机器。贝里已经等在那里。毛克利与贝里见面之后,立即开始讨论机器的细节。我真后悔,那天早晨,我给了毛克利一本设计书的副本,就像面前的这个副本一样。”

阿坦那索夫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它向法官展示。设计书是在1940年完成,共35页,有一个绿色的封面,它仔细描述了ABC的构造和概念,阿坦那索夫与贝里手绘草图。

紧接着阿坦那索夫清晰而准确的陈述,干练的原告律师立即向法庭呈交了一个打印的手册,名叫:“电子计算设备笔记”,那是毛克利在1941年8月写的,仅在他刚刚参观过ABC的几个星期之后。同时原告律师向法庭确认:阿坦那索夫的“绿皮书”写于1940年8月14日;ABC的工作原理要点包括:二进制、求解线性方程组、ABC的时间控制与同步、点容器存储和数字读取、自动化电路操作以及逻辑电路。

作证之后,阿坦那索夫离开明尼苏达州,回到马里兰州,在那儿他有一个农场。阿坦那索夫对霍尼威尔公司的律师们的表现和法庭取证都很满意:这些计算机的“门外汉”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弄懂了计算机的原理和术语,他们还用法律语言确立了他本人以及ABC在计算机发展史中的地位。律师们的所作所为,是任何职业的计算机史学家都难以再超越的。法庭调查的完备充分,律师们严谨的举证,法官对庭审程序的严格控制和对事实的准确判定,令阿坦那索夫出乎意料,大为感叹。

4 毛克利出庭:被逼到墙角还能跳舞

轮到毛克利出庭了。

在开庭前,按照美国法律程序,双方律师应分别向对方证人取证,律师也不能仅听一面之词。在这个环节中,毛克利向原告律师提供的证词有些含混不清,与阿坦那索夫及其他证人的证词不一致,也与法庭掌握的证据不符合。例如,他虽然承认了访问过依阿华州的阿木斯,并且参观了ABC,但矢口否认曾经看到ABC的内部细节,也从未见过阿坦那索夫35页的“绿皮书”。法庭认为他的证词难以成立,不可采信,于是决定当堂审问。

律师们个个伶牙俐齿,咄咄逼人,又善于声东击西,发现与揭破虚词。毛克利就让原告律师着实“修理”了三天。他前后说法不一,破绽百出,大出其丑。

毛克利原来说:在昏暗的光线下,仅看到蒙着罩子的阿坦那索夫的机器。但他却无意中从一张律师给他看的拍摄于1942年5月的照片中,认出了ABC。后来只好改口,承认看过ABC的工作情况。

毛克利原来说:不记得贝里这个人。可事实是,给他演示ABC工作情况的人就是贝里,有三个人可以作证。

尽管如此,毛克利仍然坚持说,在参观过ABC之后,他并没有学到什么关于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东西。他还用轻蔑的语气分辩说:阿坦那索夫的机器只能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仅有特殊用途。而他感兴趣的乃是研制具有广泛用途的机器。

在法庭上,在被问到他写的那个“笔记”时,毛克利向法庭陈述,那是他思考关于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备忘录,想法并非产生于他与阿坦那索夫的交流。

所有在场的人,包括法官,甚至被告的律师们,人人都能清楚地判断毛克利在撒谎狡辩,他是个“已经被逼到墙角里还能跳舞”的家伙。

三天庭讯之后,霍尼威尔公司的律师当堂发言,递交物证,归纳事实,最后用近乎挖苦的语气“劝告”毛克利承认:

1.从1941年6月13日到18日,他到阿坦那索夫位于阿木斯的家中作客。

2.在作客期间,他与阿坦那索夫和贝里花了大量时间讨论ABC和计算机理论。

3.在阿坦那索夫和贝里的陪同下,他曾在三、四天内多次去大学的物理大楼参观ABC。

4.他观察了ABC的运行,还曾经与贝里一起装卸某些部件。

5.他整册阅读了那35页的关于ABC构造与操作的说明书。

6.阿坦那索夫和贝里乐意回答他的任何问题,阿坦那索夫拒绝了他把该说明书副本带回宾夕法尼亚的请求。

7.访问依阿华州之后不久,他写信给阿坦那索夫和他的气象学家朋友克勒顿,表示他对ABC的热情,以及他正在宾州大学赶修一门电子学课程。

8.1942年8月15日,他写下一份关于模拟计算器与脉冲装置区别的综合备忘录,其内容与阿坦那索夫35页的关于ABC构造与操作说明书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

9.1941年9月30日,他写信给阿坦那索夫,建议合作发展阿坦那索夫的计算机,询问阿坦那索夫是否反对他运用阿坦那索夫的概念制造计算机。

毛克利实在招架不住了,他抬不起头来,不敢面对法庭上人们那蔑视的目光。在他离开证人席位前,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既没有直接承认霍尼威尔公司的律师罗列的事实要点,也未加以否认,他在精神上完全垮掉了。

5 法庭终审判决:自有公论

1973年10月19日,法庭终审。从1971年6月1日起,开庭审讯135次,庭审中一共传讯了77个证人,开庭前双方律师取证阶段共采集了80份书面证词。这场美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知识产权官司,随着拉森法官的宣判而最终落下帷幕。如果从1967年霍尼威尔公司和兰德公司的“法院赛跑”起始,到案子终结,实际上超过了6年。

在拉森法官宣判的那一天,法庭没有像审判其它多数案子那样,出现法庭激烈争辩或者慷慨陈词。没有,什么都没有。有的仅仅是整理文件,核对物证,因为面对再清楚不过的事实,连被告兰德公司也无话可说,毫无争辩余地。

首先,拉森法官宣布法庭调查结果:事实清楚,毫无疑问“毛克利关于ENIAC的基本构思是来自于阿坦那索夫,所宣称的在ENIAC上的发明也是源于阿坦那索夫。”拉森法官进一步强调:“毛克利和艾克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他们做的只是阿坦那索夫发明中的概念与设计原理的演变。”

基于法庭调查结果,拉森法官宣判:

“在1939年至1942年之间,阿坦那索夫和贝里,在依阿华州立大学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但毛克利和艾克特实际上已经拥有了25年的计算机发明专利权,他们获得了巨额的不义之财,但他们无法再逃脱道义的惩罚。拉森法官任凭霍尼威尔公司的律师们向毛克利抛出一个又一个尖酸刻薄的问题,令毛克利在法庭上丢尽了脸,他的谎言一个又一个被揭穿,着着实实地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这场颇具戏剧性的官司的起因和结局,令人匪夷所思,美国人只好说:上帝是最公平的!

阿坦那索夫对这个判决满意极了。尽管他没有、也不可能因为他那影响了全人类的重大发明而获得任何经济利益了,但他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其中主要的有:

1983年,拉森法官宣判十年后,一部记述阿坦那索夫和他的ABC的纪录片公映。

1990年,布什在白宫为他颁发国家技术奖,一个工程类别的最高奖励。

他一生荣获了5个荣誉博士学位。

1995年,阿坦那索夫去世。为了永远地纪念他,依阿华州阿木斯市通往机场的一条大街被命名为阿坦那索夫大道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样的?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为了协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

世界第一台机械式加法计算机(1642年)

法国人帕斯卡于1642年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虽然它只是利用手转动齿轮来实现加法运算,但它向人类揭示了:用机械装置可以代替人的大脑进行思考和记忆。从此,计算机开始了它神奇发展的道路。

1674年发明的乘法计算机

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1822年研制的差分机

1834年研制的分析机

巴贝奇

1822年,英国人巴贝奇在他研制的差分机中第一次体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这种程序设计思想为现代计算机发展开辟了道路。

1936年制造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

电动机械式计算机(1930年)

1941年研制的Z-3型计算机

1938年,德国科学家朱斯成功制造了第一台二进制Z-1型计算机,此后他又研制了Z系列计算机。其中,Z-3型计算机是世界第一台通用程序控制机电式计算机,它不仅全部采用继电器,同时采用了浮点记数法、带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如上图所示。

1943年12月,“巨人”计算机运行。

集数千继电器的“马克”1号全机电式计算机

马克3号第一次使用磁鼓作为存储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艾肯研制成功了一台机电式计算机,它被命名为自动顺序控制计算器MARK-Ⅰ。1947年,艾肯又研制出运算速度更快的机电式计算机MARK-Ⅱ。到1949年由于当时电子管技术已取得重大进步,于是艾肯研制出采用电子管的计算机MARK。

从此,在计算机技术上存在着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各种台式机械和较大机械式计算机的发展道路;另一条是采用继电器作为计算机电路元件的发展道路。后来建立在电子管和晶体管之类电子元件基础上的计算机正是受益于这两条发展道路。

1946年运行的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

1946年运行的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美国军方花费了48万美元经费在ENIAC项目上,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要不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谁能舍得出这么大的钱?事实上ENIAC也是美国陆军军械部和宾州大学莫尔学院联合发布的,而非书本上所提的只有宾州大学。

从技术上而言,ENIAC是没有太明晰的CPU概念的。因为它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用了足足18800个电子管,而每个电子管大约有一个普通家用 25瓦灯泡那么大。这样整部电脑就有了8英尺高、3英尺宽、100英尺长的身躯,体积有研立方米,重达30吨,耗电高达140千瓦。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而人最快的运算速度每秒仅5次加法运算),还能进行平方和立方运算,计算正弦和余弦等三角函数的值及其它一些更复杂的运算。这样的速度在当时已经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水平。

内部有成千上万个电子管、二极管、电阻器等元件,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在机器表面,则布满电表、电线和指示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耗电量超过 174千瓦小时,据说在使用时全镇的电灯都会变暗;而且它的电子管平均每隔15分钟就要烧坏一只,科学家们不得不满头大汗地不停更换。然而,“埃尼阿克” 的计算速度却是手工计算的20万倍、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美国军方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因为它计算炮弹弹道只需要3秒钟,而在此之前,则需要200人手工计算两个月。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涉及诸多的科研领域,曾在第一颗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2日,“ENIAC埃尼阿克”宣告“退役”后,被陈列在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里。

1959年IBM7090晶体管计算机

IBM公司推出IBM7090型全晶体管大型机, 运算速度达到每秒229000次,成为第二代电脑的标志产品。美洲航空公司为它的订票系统购买了两台主机,远程连接65座城市。

这是IBM公司的黄金季节,它登上了美国《幸福》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榜首;它创造出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在美国运转的64部电脑中,有 44部是IBM生产;它的企业标志和商品标志“IBM” 三个大写字母,每个字都由八根蓝条拼成;它的销售人员,一律着深蓝色的西装,以代表公司形象。人们开始把IBM公司称作“蓝色巨人”(BigBlue)。

IBM360

1964 年4月7日,美国IBM公司同时在14个国家,全美63个城市宣告,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系列IBM 360系统研制成功,该系列有大,中,小,型计算机,共6个型号,它兼顾了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两方面的应用,各种机器全都相互兼容,适用于各方面的用户,具有全方位的特点,正如罗盘有 360度刻度一样,所以取名为360。它的研制开发经费高达50亿美元,是研制第一颗的曼哈顿计划的2.5倍。

IBM 360系统是最早使用集成电路元件的通用计算机系列,它开创了民用计算机使用集成电路的先例,计算机从此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IBM 360成为第三代计算机的里程碑。

1967 年,美国无线电有限公司制成了领航用的机载计算机LIMAC,其逻辑部件采用双极性大规模集成电路,缓冲存储器用MOS大规模集成电路。1969年,美国自动化公司制成计算机D-200,采用了MOS场效应晶体管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由24块大规模集成电路做成;得克萨斯仪器公司也制成机载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载大规模集成电路试验的成功,为过渡到民用大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1年,IBM公司开始生产IBM370系列机,它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做存储器,小规模集成电路做逻辑元件,被称之为三代半电子计算机。

1976年研制的CRAY巨型电子计算机

1976年,CRAY公司推出CRAY-1矢量电子计算机,开始了矢量电子计算机的蓬勃发展,其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5亿次。

1978年 第一款32位超级计算机——DEC VAX

在1978 年,DEC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基于VAX( virtual address extension)即虚拟地址扩展的计算机体系,它是DEC计算机系统特有的复杂指令计算(CISC)体系结构的计算机VAX11、780。这台大家伙在当时是基本32位的计算机,并且能够有高达1MIPS的运算性能。在那个年代,这台计算机的速度和性能都是无与伦比的。在当时要值$200,000。但显然他是最棒的。

日本的CM-5超级电子计算机

20 世纪80年代中期思维机公司开始推出著名的“连接机”(Connection Machine)系列CM-1,CM-2和CM-5,把大量简单的存储一处理单元连接成一个多维结构,在宏观上构成大容量的智能存储器,再通过常规计算机执行控制、I/O和用户接口功能,能有效地用于智能信息处理。CM—l由4 个象限组成,每个象限包含多达16 384个一位处理器,全部处理器则分为4096组,组间形成12维超立方体结构,其集成峰值速度达到每秒600亿次。 CM-5的结点数更多,功能更强。

美国CM-200电子计算机

IBM深蓝计算机

IBM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500万亿次以上。

1981年 IBM 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

1981年8月12日,IBM 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这标志着个人电脑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当时该个人计算机,售价2880美元。第一台 IBMPC 采用 Intel 4.77M 的 8088 芯片,仅 64K 内存;采用低分辨率单色或彩色显示器;有可选的盒式磁带驱动器;两个 160KB 单面软盘驱动器。并配置了微软公司的 MS-DOS 操作系统软件。该产品特点是包含多项创新、荧幕每列能显示80个字元、拥有大小写字元的键盘、可扩充的记忆体、零件可向其他厂商采购、其他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可以依照 IBM 的标准生产 IBM 的相容机种电脑,称为“clones”等。

5150的设计抛弃了繁文缛节,脱离了 IBM 正常的工作流程,这是为了对抗当时已经红透半边天的 Apple II(Apple II 是第一个带有彩色图形的个人计算机,售价为1300美元,1977年6月启售,处理器为1MHz,内存4KB)。IBM 5150一面市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市仅一个月其订单数已达24万台。

由于5150,IBM 品牌开始跨越专业领域,“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熟知。从此,IBM PC 成为高端、价高以及信赖的代名词。

1996年 首款Java架构的网络PC——SUN JavaStation

1996年,Sun推出的JavaStation网络计算机,被称做是一个“瘦客户机”,专门用来在网络中执行Java应用程序。

其主要应用于通信、金融业机构等,比如可以将出纳员柜台、用户电话咨询中心和交易大厅的单功能PC机替换为更通用的、无须管理的JavaStation网络计算机,以大大减少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