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产电脑操作系统到底哪家强?

2.计算机系统开发流程以及步骤!

3.如何把一台电脑变成开发服务器

4.电脑系统是怎么做出来的?

5.电脑系统?

6.电脑系统一共有几种?

国产电脑操作系统到底哪家强?

怎样拿到开发组的电脑系统-怎样拿到开发组的电脑系统软件

这里盘点一下目前主流的国产操作系统,它们各有所长,排名不分先后。另外一点,国产操作系统大多是基于Linux开源内核开发的。

1、优麒麟(UbuntuKylin)

该系统由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国防科技大学联手打造,针对中国用户定制,预装并通过软件中心提供了大量适合中国用户使用的软件服务。最新的“优麒麟”操作系统已经实现了支持ARM和X86架构的CPU芯片。

2、红旗Linux

该操作系统最早在1999年8月亮相,主要用于一些部门。不过现在这款系统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过了,而且研发公司已经在2014年2月10日解散。不过好的消息是中科红旗仍将继续开发红旗Linux国产操作软件。目前国家工化部、国家电网、中国银行、CCTV等单位仍有在使用红旗Linux,最新的桌面操作系统已经更新到10.0版本。

中科红旗目前暂时无免费的官方链接下载,可以去网上其他渠道下载或者国内专业的IT技术社区CSDN下载。

3、中标麒麟(NeoKylin)

该系统是由民用的“中标Linux”操作系统和军用“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合并而来,最终以“中标麒麟”的新品牌统一出现在市场。这款系统还成为了2018-2019中国 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系统。此外该系统还针对X86及龙芯、申威、众志、飞腾等国产CPU平台进行自主开发,率先实现了对X86及国产CPU平台的支持。

4、 深度Linux

该操作系统在2004年亮相,更新速度较快,推荐使用。该系统主要用于民用版本,其源代码开放可控,目前累计下载量达数千万次,曾经在Distrowatch上排名最高的中国Linux操作系统。目前他们正在解决迁移Windows平台软件带来的各种兼容性问题。

5 、中兴新支点桌面操作系统

该系统出自于中兴,是国产操作系统中最大的黑马,也是一款较为成熟的系统。同样基于开源Linux核心进行研发的桌面操作系统,此外同样支持产芯片(兆芯、申威、龙芯、ARM)及软硬件。目前已经聚集了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成熟度较高。

计算机系统开发流程以及步骤!

计算机系统开发的流程如图所示:

计算机系统开发步骤包括:

1、制定开发计划,根据用户对系统功能的要求和业务管理的需要,在充分分析当前省级界线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设计的技术与平台的基础上,确定本系统的技术方案和开发计划,为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一个基本的概要方案。

2、系统调研与需求分析,调研考察与用户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这个过程就是客户将系统要完成的工作描述给系统设计者;另外,客户的业务流程要描述给系统设计者。从技术角度为客户提高系统的档次。总之,客户与系统设计者要充分交流思想,最后要达成一致。

3、功能设计,在系统需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组织和安排,确定系统中各项业务功能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每项功能需要实现的具体内容。

4、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系统组织结构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和实现方式的设计、系统用户界面设计等,也包括系统应用中的软硬件结构组织设计。

5、系统编码与实现,系统的设计书是一种可操作性描述,接下来就是根据该设计书的数据结构及软件流程进行程序编码;同时要对系统软件进行采购以便建立起相应的开发环境。完成系统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服务的启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6、集成阶段,当各子系统样机已实现并经测试后,这些样机必须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可运行的系统。

扩展资料

开发一种能提供期望服务的高可信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化过程,通常包括需求、 设计、 实现、 集成四个阶段为使系统达到期望的可信程度。

计算机系统可信性是描述系统所提交服务的性质的一种定性量度,用于表征系统可提交用户有足够理由依赖的期望服务能力。

系统提交的服务是指所有由用户察觉到的系统行为,可信性作为一种定性量度需根据不同应用来对其属性具体化或定量化。

典型的可信性定性/定量量度包括:可靠度、可用度、安全度。可维修度、可测性、完整性等。

百度百科-计算机系统开发

如何把一台电脑变成开发服务器

如何把自己电脑设置成服务器

这里我们讲一下怎样把自己的电脑变成一台网站服务器来使用, 把自己的电脑用作网站服务器并不难。

无需别的硬件或软件就能够轻松实现, 只需利用Windows95OSR2中提供的"个人Web服务"(PersonalWebServer)就可以。

如果想功能更加多一些的话, 就需要用 WindowsNTServer4.0。 您甚至还可以创作自己的HomePage发布信息、进行文件传送或开展网上讨论等等。

总言而之, 过去我们只能在网络上看见的, 现在全部都可以自己来完成。

一、Web服务器功能的设置 安装完Windows95OSR2后, 应该考虑让别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访问我们的Web服务器, 如用电话拨号来访问, 就应该安装像Plus之类的电话拨号服务软件。

如果只能提供电话拨号服务, 建议采用后一种方案, 即用 WindowsNTServer4.0, 因为它能提供256条电话线同时拨号。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先连上一个公共的网络服务器, 让别人从这个服务器访问我们的Web服务器, 但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IP地址 , 并在这个服务器的DNS(域名服务器)中注册。

如果只有IP地址, 但没有在DNS中注册, 那么局域网以外的用户就不能访问该个人Web服务器。

不管用什么方式, 我们都要为计算机设置TCP/IP协议和Web个人服务器功能。

这可以在"网上邻居"中设置。

方法非常简单, 只需在"网上邻居"的"属性"中添加TCP/IP协议, 然后在"TCP/IP属性"中的"IP地址"标签中选择"指定IP地址"并输入正确的 IP地址。 在"DNS配置"标签中选择"使DNS无效"。

安装个人Web服务器的方法如下:

(1)在"网上邻居"的"属性"对话框"配置"标签中单击"添加"按钮;

(2)在弹出的"选择网络组件类型"对话框中, 在"厂商"栏中选择"Microsoft", 在"网络服务"栏中选择"PersonalWebServer",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时Windows95将自动配置系统。 机器启动后, 在Windows95所在驱动器的根目录下面将建立一个名为Webshare的子目录, 其下还有三个子目录:WWWroot、Scripst和FTProot, 分别存放HTML超文本文件、CGI脚本文件和FTP文件传送文件。

安装完成后, 先可以进行一下测试。 启动机器,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个人Web服务器"图标, 在"服务"选项栏中分别选择"HTTP"和"FTP"并单击"启动", 这样就开启这两项服务功能。 也可以设成"自动方式", 这样每次开机后, 就自动启动Web服务器功能。 启动Web服务器功能后, 我们可以打开 WWW浏览器(如IE), 在地址栏中键入我们的IP地址, 马上就会出现Web个人服务器中自带的一个主页。

然后可以在一个局域网中(如Intranet 网)进行测试。 方法是在网上的其他计算机中, 用WWW浏览器键入用作个人Web服务器的计算机的注册名, 这时应当出现同样的主页。 如果不能看见, 可以在个人Web服务器上用DOS方式运行一下winipcfg命令, 看一看这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不是正确。

下面介绍怎样在WindowsNTServer4.0中文版中设置Web服务器功能。

WindowsNTServer4.0中文版中的Web服务功能通过 IIS2.0(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2.0)来实现。 在安装WindowsNTServer4.0中文版的过程中 , 系统会提示"是否安装IIS2.0?", 应回答"安装"。 这样启动WindowsNTServer4.0中文版后, 就有Web服务器的功能。 和 Windows95中的情况一样, 在WindowsNT中也同样存在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别人访问Web服务器的问题。

如果是在局域网中, 要安装网卡、设置协议及IP地址等。 如果准备用调制解调器让别人拨号访问, 则要安装调制解调器、电话线路。 还要在"服务项目"中添加"RAS远程服务"功能, 并在这个功能的"属性"中设置协议等等。 如果对这些设置不太清楚的话, 可以参考有关WindowsNT的书籍。

安装完成后, 可以按照前面在Windows95OSR2 中的方法进行一下测试, 看看能不能在另外的计算机中用WWW浏览器看到IIS2.0提供的一个主页例子。

二、制作自己的主页 要制作主页, 先要安装一些必要的网页制作软件, 笔者使用的是FrontPage97。

先把个人Web服务器中自带的主页修改成自己的主页。

方法是进入这个主页的目录(Windows95在Webshare目录的WWWroot子目录中, WindowsNT在InetPub目录的WWWroot子目录中), 找到default.htm文件双击打开后, 选中工作条中的"编辑", 系统会自动调出FrontPage97, 这时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一番设计。

在这个主页中, 我们能够向外发布消息, 让别人下载放在Webshare目录下FTProot子目录中的文件, 但是还不能实现双向交流, 接收访问者的信息。

三、安装CGI系统 要使Web服务器能为别人提供"写"的功能, 必须在服务器上安装CGI(通用网关接口)系统。

通用网关接口是一个信息服务器主机对外信息服务的标准接口(见图2)。

事实上, 任何一种程序语言所设计的应用程序可以在服务器主机上执行, 并利用CGI接口来传送应用服务信息, 皆称之为"CGI程序语言", 而用这种语言编写的CGI程序又被称为"脚本"。

现在常用的有Shell、VB、C/C++、Java、Perl等语言。

以PerlforWin32为例, 您可以从Internet上下载自解压文件pw32i316.exe, 然后安装。

我们先来看看怎样在Windows95OSR2版中的"个人Web服务"上安装Perl系统: 启动Windows95后, 用鼠标双击下载下来的pw32i316.exe, 自解包就会自动运行解压并进行安装, 整个安装过程可以全部回?quot;Y"完成。

完成后一般会在C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Perl的目录, 并在其下建立几个子目录, 其中在Bin子目录中有一个名为 perl.exe的可执行程序, 这就是Perl系统的主程序。

但是这时的Perl主程序并不能运行按Perl语言方法编写的CGI脚本, 所以还必须修改 Windows95的注册表。

方法是先运行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 然后依次打开"HKEY_LOCAL_MACHINE \System \Currentcontrlset \Services \W3svc \Parameters \ScriptMap\", 加入".pl'C:\PERL\BIN\perl.exe%s%s'"。

退出注册表文件后, 重新启动计算机, 然后进入Perl 目录下的Eg子目录, 从中任选一个扩展名为.pl的文件并双击, 这时系统会出现一个列表窗口, 询问使用什么程序来打开这个文件, 这时应该在可选的可执行文件列表中找到"perl"(如果找不到可以在"其他"项中按路径来指定), 并选定"始终使用该软件打开这种类型的文件"项, 单击"确定"即可。

在 WindowsNTServer4.0中的安装过程与Windows95基本一样, 只是修改注册表时应运行regedit32, 加入的内容为:".pl:REG_SZ:C:\Perl\Bin\perl.exe%s%s"。

安装完成Perl系统后, 我们就可以写一个CGI脚本试一试。

下面的例子中, 程序1是用Perl语法规则写成的一个CGI脚本, 这是一个 ASCII文本文件, 可用一般的记事本来编写, 完成后用sample.pl文件名存盘。

注意不论是在WindowsNTServer4.0还是在 Windows95中, 都应把这个文件放在Scripts的子目录中。

程序2是相应的HTML文件, 这个文件应放在WWWroot子目录中。

接下来我们可以运行测试。

打开WWW浏览器, 在地址栏中键入:http://您的Web服务器名/程序2的文件全名, 会出现一个填写界面(见图 3), 当输入数据完成后, 单击"确定"按钮, 马上就会把您填写的这些内容写在屏幕上(见图4)。

当然, 我们也可以从网上的另一台计算机来测试。 这仅仅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要想得到更好的结果(如问卷调查、网上留言、BBS等), 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有关Perl语言的知识。

总而言之, 通过不懈努力, 完全可以使我们的个人Web服务器达到专业水平。如何把自己电脑设置成服务器

电脑系统是怎么做出来的?

你用到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大量程序员,写出来的。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让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供各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为其它软件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等。实际上,用户是不用接触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硬件资源,同时按照应用程序的资源请求,分配资源,如:划分CPU时间,内存空间的开辟,调用打印机等。

现代操作系统通常都有一个使用的绘图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并附加如鼠标或触控面版等有别于键盘的输入设备。旧的OS或性能导向的服务器通常不会有如此亲切的界面,而是以命令行界面(CLI)加上键盘为输入设备。以上两种界面其实都是所谓的壳,其功能为接受并处理用户的指令(例如按下一按钮,或在命令提示列上键入指令)。

选择要安装的操作系统通常与其硬件架构有很大关系,只有Linux与BSD几乎可在所有硬件架构上运行,而Windows NT仅移植到了DEC Alpha与MIPS Magnum。在1990年代早期,个人计算机的选择就已被局限在Windows家族、类Unix家族以及Linux上,而以Linux及Mac OS X为最主要的另类选择,直至今日。

大型机与嵌入式系统使用很多样化的操作系统。在服务器方面Linux、UNIX和WindowsServer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超级计算机方面,Linux取代Unix成为了第一大操作系统,截止2012年6月,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基于Linux的超级计算机占据了462个席位,比率高达92%。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Android和iOS已经成为目前最流行的两大手机操作系统。[1]

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相对稳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一直被几个手机制造商巨头所控制,而安卓的垄断地位主要得益于三星智能手机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2012年第三季度,安卓的市场份额高达74.8%,2011年则为57.4%。2013年第一季度,它的市场份额继续增加,达到75%。虽然 Android 占据领先,但是苹果 iOS 用户在应用上花费的时间则比 Android 的长。虽然在这方面 Android 的数字一度接近苹果,但是像 iPad 3 这样的设备发布之后,苹果的数字还是会进一步增长。Windows Phone 系统在 8.1 版发布后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应用生态正在改善,众多必需应用不断更新,但是速度还略嫌迟缓。微软收购了诺基亚,发展了许多OEM厂商,并不断发布新机型试图扭转WP的不利局面,小有成效。

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理论研究者有时把操作系统分成四大部分:

驱动程序: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它们的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提供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

内核:操作系统内核部分,通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负责提供基础性、结构性的功能。

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它们职责在于把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编程接口(API),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例如,GNU C运行期库就属于此类,它把各种操作系统的内部编程接口包装成ANSI C和POSIX编程接口的形式。

外围:是指操作系统中除以上三类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于提供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例如,在微内核结构中,大部分系统服务,以及UNIX/Linux中各种守护进程都通常被划归此列。

并不是所有的操作系统都严格包括这四大部分。例如,在早期的微软视窗操作系统中,各部分耦合程度很深,难以区分彼此。而在使用外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中,则根本没有驱动程序的概念。

操作系统中四大部分的不同布局,也就形成了几种整体结构的分野。常见的结构包括:简单结构、层结构、微内核结构、垂直结构、和虚拟机结构。

内核结构编辑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础的构件,因而,内核结构往往对操作系统的外部特性以及应用领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演进,操作系统高层特性与内核结构之间的耦合有日趋缩小之势,但习惯上,内核结构仍然是操作系统分类之常用标准!

内核的结构可以分为单内核、微内核、混合内核、外内核等。

单内核(Monolithic kernel),又称为宏内核。单内核结构是操作系统中各内核部件杂然混居的形态,该结构于1960年代(亦有1950年代初之说,尚存争议),历史最长,是操作系统内核与外围分离时的最初形态。

微内核(Microkernel),又称为微核心。微内核结构是1980年代产生出来的较新的内核结构,强调结构性部件与功能性部件的分离。20世纪末,基于微内核结构,理论界中又发展出了超微内核与外内核等多种结构。尽管自1980年代起,大部分理论研究都集中在以微内核为首的“新兴”结构之上,然而,在应用领域之中,以单内核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混合内核(Hybrid kernel)像微内核结构,只不过它的组件更多的在核心态中运行,以获得更快的执行速度。

外内核(Exokernel)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的减少软件的抽象化,这使得开发者可以专注于硬件的抽象化。外核心的设计极为简化,它的目标是在于同时简化传统微内核的讯息传递机制,以及整块性核心的软件抽象层。

在众多常用操作系统之中,除了QNX和基于Mach的UNIX等个别系统外,几乎全部采用单内核结构,例如大部分的Unix、Linux,以及Windows(微软声称Windows NT是基于改良的微内核架构的,尽管理论界对此存有异议)。 微内核和超微内核结构主要用于研究性操作系统,还有一些嵌入式系统使用外核!

基于单内核的操作系统通常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例如,绝大部分UNIX的家族史都可上溯至1960年代。该类操作系统多数有着相对古老的设计和实现(例如某些UNIX中存在着大量1970年代、1980年代的代码)。另外,往往在性能方面略优于同一应用领域中采用其他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但通常认为此种性能优势不能完全归功于单内核结构)!

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资源管理,程序控制和人机交互等。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为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两大类。设备资源指的是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打印机,磁带存储器,显示器,键盘输入设备和鼠标等。信息资源指的是存放于计算机内的各种数据,如文件,程序库,知识库,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操作系统位于底层硬件与用户之间,是两者沟通的桥梁。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操作系统则对命令进行解释,驱动硬件设备,实现用户要求。以现代观点而言,一个标准个人电脑的OS应该提供以下的功能:

进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

内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

文件系统(File system)

网络通讯(Networking)

安全机制(Security)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

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

资源管理

系统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都是操作系统根据用户需求按一定的策略来进行分配和调度的。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就负责把内存单元分配给需要内存的程序以便让它执行,在程序执行结束后将它占用的内存单元收回以便再使用。对于提供虚拟存储的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还要与硬件配合做好页面调度工作,根据执行程序的要求分配页面,在执行中将页面调入和调出内存以及回收页面等。

处理器管理或称处理器调度,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功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允许多道程序同时执行的系统里,操作系统会根据一定的策略将处理器交替地分配给系统内等待运行的程序。一道等待运行的程序只有在获得了处理器后才能运行。一道程序在运行中若遇到某个事件,例如启动外部设备而暂时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或一个外部事件的发生等等,操作系统就要来处理相应的事件,然后将处理器重新分配。

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功能主要是分配和回收外部设备以及控制外部设备按用户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等。对于非存储型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它们可以直接作为一个设备分配给一个用户程序,在使用完毕后回收以便给另一个需求的用户使用。对于存储型的外部设备,如磁盘、磁带等,则是提供存储空间给用户,用来存放文件和数据。存储性外部设备的管理与信息管理是密切结合的。

信息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主要是向用户提供一个文件系统。一般说,一个文件系统向用户提供创建文件,撤销文件,读写文件,打开和关闭文件等功能。有了文件系统后,用户可按文件名存取数据而无需知道这些数据存放在哪里。这种做法不仅便于用户使用而且还有利于用户共享公共数据。此外,由于文件建立时允许创建者规定使用权限,这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程序控制

一个用户程序的执行自始至终是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进行的。一个用户将他要解决的问题用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了一个程序后就将该程序连同对它执行的要求输入到计算机内,操作系统就根据要求控制这个用户程序的执行直到结束。操作系统控制用户的执行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调入相应的编译程序,将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编译成计算机可执行的目标程序,分配内存储等资源将程序调入内存并启动,按用户指定的要求处理执行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以及与操作员联系请示有关意外事件的处理等。

人机交互

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是决定计算机系统“友善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可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可供人机交互使用的设备主要有键盘显示、鼠标、各种模式识别设备等。与这些设备相应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人机交互功能的部分。人机交互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有关设备的运行和理解并执行通过人机交互设备传来的有关的各种命令和要求。

进程管理

不管是常驻程序或者应用程序,他们都以进程为标准执行单位。当年运用冯纽曼架构建造电脑时,每个中央处理器最多只能同时执行一个进程。早期的OS(例如DOS)也不允许任何程序打破这个限制,且DOS同时只有执行一个进程(虽然DOS自己宣称他们拥有终止并等待驻留(TSR)能力,可以部分且艰难地解决这问题)。现代的操作系统,即使只拥有一个CPU,也可以利用多进程(multitask)功能同时执行复数进程。进程管理指的是操作系统调整复数进程的功能。

由于大部分的电脑只包含一颗中央处理器,在单内核(Core)的情况下多进程只是简单迅速地切换各进程,让每个进程都能够执行,在多内核或多处理器的情况下,所有进程通过许多协同技术在各处理器或内核上转换。越多进程同时执行,每个进程能分配到的时间比率就越小。很多OS在遇到此问题时会出现诸如音效断续或鼠标跳格的情况(称做崩溃(Thrashing),一种OS只能不停执行自己的管理程序并耗尽系统资源的状态,其他使用者或硬件的程序皆无法执行)。进程管理通常实现了分时的概念,大部分的OS可以利用指定不同的特权等级(priority),为每个进程改变所占的分时比例。特权越高的进程,执行优先级越高,单位时间内占的比例也越高。交互式OS也提供某种程度的回馈机制,让直接与使用者交互的进程拥有较高的特权值。

内存管理

根据帕金森定律:“你给程序再多内存,程序也会想尽办法耗光”,因此程序员通常希望系统给他无限量且无限快的存储器。大部分的现代计算机存储器架构都是层次结构式的,最快且数量最少的暂存器为首,然后是高速缓存、存储器以及最慢的磁盘存储设备。而操作系统的存储器管理提供查找可用的记忆空间、配置与释放记忆空间以及交换存储器和低速存储设备的内含物……等功能。此类又被称做虚拟内存管理的功能大幅增加每个进程可获得的记忆空间(通常是4GB,即使实际上RAM的数量远少于这数目)。然而这也带来了微幅降低运行效率的缺点,严重时甚至也会导致进程崩溃。

存储器管理的另一个重点活动就是借由CPU的帮助来管理虚拟位置。如果同时有许多进程存储于记忆设备上,操作系统必须防止它们互相干扰对方的存储器内容(除非通过某些协定在可控制的范围下操作,并限制可访问的存储器范围)。分区存储器空间可以达成目标。每个进程只会看到整个存储器空间(从0到存储器空间的最大上限)被配置给它自己(当然,有些位置被操作系统保留而禁止访问)。CPU事先存了几个表以比对虚拟位置与实际存储器位置,这种方法称为标签页(paging)配置。

借由对每个进程产生分开独立的位置空间,操作系统也可以轻易地一次释放某进程所占据的所有存储器。如果这个进程不释放存储器,操作系统可以退出进程并将存储器自动释放。

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的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个物理内存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外部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用户接口

用户接口包括作业一级接口和程序一级接口。作业一级接口为了便于用户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自己的作业而设置。它通常包括联机用户接口与脱机用户接口。程序一级接口是为用户程序在执行中访问系统资源而设置的,通常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在早期的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如DOS)中,每台计算机只有一个用户,每次运行一个程序,且次序不是很大,单个程序完全可以存放在实际内存中。这时虚拟内存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随着程序占用存储器容量的增长和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出现,在程序设计时,在程序所需要的存储量与计算机系统实际配备的主存储器的容量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例如,在某些低档的计算机中,物理内存的容量较小,而某些程序却需要很大的内存才能运行;而在多用户多任务系统中,多个用户或多个任务更新全部主存,要求同时执行独断程序。这些同时运行的程序到底占用实际内存中的哪一部分,在编写程序时是无法确定的,必须等到程序运行时才动态分配。[3]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 UI,亦称使用者界面[1])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用户界面是介于用户与硬件而设计彼此之间交互沟通相关软件,目的在使得用户能够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硬件以达成双向之交互,完成所希望借助硬件完成之工作,用户界面定义广泛,包含了人机交互与图形用户接口,凡参与人类与机械的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用户界面。用户和系统之间一般用面向问题的受限自然语言进行交互。目前有系统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新一代的用户界面。

电脑系统?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操作系统通常是最靠近硬件的一层系统软件,它把硬件裸机改造成为功能完善的一台虚拟机,使得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更加方便,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上层的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比硬件提供的功能更多的支持。

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2000、Netware等。

计算机资源可分为两大类: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指组成计算机的硬设备,如中央处理机、主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打印机、显示器、键盘输入设备等。软件资源主要指存储于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和程序。系统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由操作系统根据用户需求按一定的策略分配和调度。

操作系统的处理器管理根据一定的策略将处理器交替地分配给系统内等待运行的程序。

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负责分配和回收外部设备,以及控制外部设备按用户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

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向用户提供创建文件、撤消文件、读写文件、打开和关闭文件等功能。

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是管理内存资源。主要实现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存储保护以及内存扩充。

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系统的良好环境,使用户能有效地组织自己的工作流程,并使整个系统高效地运行。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传统上是负责对计算机硬件直接控制及管理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等。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操作系统负责规划以优化每个程序的处理时间。

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在概念上分割成两部分:内核(Kernel)以及壳(shell)。一个壳程序包裹了与硬件直接交流的内核:硬件<->内核<->壳<->应用程序

在有些操作系统上内核与壳完全分开(例如Unix、Linux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一个内核上使用不同的壳;而另一些的内核与壳关系紧密(例如Microsoft Windows),内核及壳只是操作层次上不同而已。

Windows 98是一个发行于1998年6月25日的混合16位/32位的图形操作系统。这个新的系统是基于Windows 95上编写的,它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USB、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称为活动桌面(Active Desktop)。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和对DVD-ROM的支持。Windows 98被人批评为没有足够的革新。即使这样,它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产品。第二版被批评为不能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自由升级。

Windows 98的最低系统需求:486DX/66MHz或更高的处理器,16MB的内存,更多的内存将改善性能;如果使用FAT16文件系统, 典型安装需250兆;因系统设置和选项不同, 所需空间范围在225兆到310兆之间;如果使用FAT32文件系统, 典型安装需245兆;因系统设置和选项不同, 所需空间范围在200兆到270兆之间;CD-ROM或DVD-ROM驱动器和VGA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微软鼠标或兼容的指向设备。

Windows ME是一个32位图形操作系统,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9月14日。这个系统是在Windows 95和Windows 98的基础上开发的。它包括相关的小的改善,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5。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于与流行的媒体播放软件RealPlayer竞争的Windows Media Player 7。但是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都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Movie Maker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新的组件。这个程序提供了基本的对视频的编辑和设计功能,对家庭用户来说是简单易学的。但是,最重要的修改是系统去除了DOS,而由系统恢复代替了。

在概念上,这是一个大的改进:拥护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行命令的知识就可以维护和修复系统。实际上,去除了DOS功能对维护来说是一个障碍,而系统恢复功能也带来一些麻烦:性能显著的降低;它也被证明并不能有效的胜任一些通常的错误。由于系统每次都自动创建一个先前系统状态的备份,使得非专业人员很难实行一些急需的修改,甚至是删除一个不想要的程序或病毒。有观点认为这个系统只是Windows 98的升级版本,不应该独自成为一个版本。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微软自3.0版以后最差的第一个没有发行第二版的Windows。

Microsoft Windows 2000(起初称为WinNT 5.0)是一个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12月19日的32位图形商业性质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有四个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另外,微软提供了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限定版,用于运行于英特尔Itanium 64位处理器上。所有版本的Windows 2000都有共同的一些新特征:NTFS5,新的NTFS文件系统;EFS,允许对磁盘上的所有文件进行加密;WDM,增强对硬件的支持。

Microsoft Windows 2000的最低系统要求:133 MHZ或更高主频的Pentium级兼容CPU,推荐最小内存为64MB,更多的内存通常可以改善系统响应性能[最多支持4GB内存],至少有1GB可用磁盘空间的2GB硬盘(如果通过网络进行安装,可能需要更多的可用磁盘空间),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支持单CPU和双CPU系统。

Windows XP,或视窗XP是微软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它发行于2001年10月25日,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版本,家庭版(Home)和专业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费对象是家庭用户,专业版则在家庭版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为面向商业的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等特性。字母XP表示英文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

在XP之前,微软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操作系统系列,一个是以Windows 98和Windows ME为代表的面向桌面电脑的系列,另一个是以Windows 2000和Windows NT为代表的面向服务器市场的系列。Windows XP是微软把所有用户要求合成一个操作系统的尝试,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对基于DOS程序的支持。

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代码的产品,同时拥有一个新的用户图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细微的修改,其中一些看起来是从Linux的桌面环境(desktop environmen)诸如KDE中获得的灵感。带有用户图形的登陆界面就是一个例子。此外,Windows XP还引入了一个“基于人物”的用户界面,使得工具条可以访问任务的具体细节。然而,批评家认为这个基于任务的设计指示增加了视觉上的混乱,因为它除了提供比其它操作系统更简单的工具栏以外并没有添加新的特性。而额外进程的耗费又是可见的。

它包括了简化了的Windows 2000的用户安全特性,并整合了防火墙,以用来确保长期以来以着困扰微软的安全问题。

由于微软把很多以前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软件整合到操作系统中,XP受到了猛烈的批评。这些软件包括防火墙、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与Microsoft Pasport网络服务的紧密结合,这都被很多计算机专家认为是安全风险以及对个人隐私的潜在威胁。这些特性的增加被认为是微软继续其传统的反竞争行为的持续。

另外受到强烈批评的是它的产品激活技术。这使得主机的部件受到监听,并在软件可以永久使用前(每30天一个激活周期)在微软的记录上添加一个唯一的参考序列号(reference number)。在其它计算机上安装系统,或只是简单的更换一个硬件,例如网卡,都将产生一个新的与之前不同的参考序列号,造成用户必须重新输入安装序列号来激活Windows XP的麻烦。

Windows XP的最低系统要求:推荐计算机使用时钟频率为 300 MHz 或更高的处理器;至少需要 233 MHz (单个或双处理器系统);推荐使用Intel Pentium/Celeron 系列、AMD K6/Athlon/Duron 系列或兼容的处理器,推荐使用 128 MB RAM 或更高(最低支持64M,可能会影响性能和某些功能),1.5 GB可用硬盘空间,Super VGA (800x600) 或分辨率更高的视频适配器和监视器,CD-ROM或DVD驱动器,键盘和Microsoft 鼠标或兼容的指针设备。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传统上是负责对计算机硬件直接控制及管理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等。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操作系统负责规划以优化每个程序的处理时间。

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在概念上分割成两部分:内核(Kernel)以及壳(shell)。一个壳程序包裹了与硬件直接交流的内核:硬件<->内核<->壳<->应用程序

在有些操作系统上内核与壳完全分开(例如Unix、Linux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一个内核上使用不同的壳;而另一些的内核与壳关系紧密(例如Microsoft Windows),内核及壳只是操作层次上不同而已。

Windows 98是一个发行于1998年6月25日的混合16位/32位的图形操作系统。这个新的系统是基于Windows 95上编写的,它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USB、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称为活动桌面(Active Desktop)。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和对DVD-ROM的支持。Windows 98被人批评为没有足够的革新。即使这样,它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产品。第二版被批评为不能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自由升级。

Windows 98的最低系统需求:486DX/66MHz或更高的处理器,16MB的内存,更多的内存将改善性能;如果使用FAT16文件系统, 典型安装需250兆;因系统设置和选项不同, 所需空间范围在225兆到310兆之间;如果使用FAT32文件系统, 典型安装需245兆;因系统设置和选项不同, 所需空间范围在200兆到270兆之间;CD-ROM或DVD-ROM驱动器和VGA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微软鼠标或兼容的指向设备。

Windows ME是一个32位图形操作系统,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9月14日。这个系统是在Windows 95和Windows 98的基础上开发的。它包括相关的小的改善,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5。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于与流行的媒体播放软件RealPlayer竞争的Windows Media Player 7。但是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都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Movie Maker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新的组件。这个程序提供了基本的对视频的编辑和设计功能,对家庭用户来说是简单易学的。但是,最重要的修改是系统去除了DOS,而由系统恢复代替了。

在概念上,这是一个大的改进:拥护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行命令的知识就可以维护和修复系统。实际上,去除了DOS功能对维护来说是一个障碍,而系统恢复功能也带来一些麻烦:性能显著的降低;它也被证明并不能有效的胜任一些通常的错误。由于系统每次都自动创建一个先前系统状态的备份,使得非专业人员很难实行一些急需的修改,甚至是删除一个不想要的程序或病毒。有观点认为这个系统只是Windows 98的升级版本,不应该独自成为一个版本。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微软自3.0版以后最差的第一个没有发行第二版的Windows。

Microsoft Windows 2000(起初称为WinNT 5.0)是一个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12月19日的32位图形商业性质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有四个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另外,微软提供了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限定版,用于运行于英特尔Itanium 64位处理器上。所有版本的Windows 2000都有共同的一些新特征:NTFS5,新的NTFS文件系统;EFS,允许对磁盘上的所有文件进行加密;WDM,增强对硬件的支持。

Microsoft Windows 2000的最低系统要求:133 MHZ或更高主频的Pentium级兼容CPU,推荐最小内存为64MB,更多的内存通常可以改善系统响应性能[最多支持4GB内存],至少有1GB可用磁盘空间的2GB硬盘(如果通过网络进行安装,可能需要更多的可用磁盘空间),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支持单CPU和双CPU系统。

Windows XP,或视窗XP是微软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它发行于2001年10月25日,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版本,家庭版(Home)和专业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费对象是家庭用户,专业版则在家庭版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为面向商业的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等特性。字母XP表示英文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

在XP之前,微软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操作系统系列,一个是以Windows 98和Windows ME为代表的面向桌面电脑的系列,另一个是以Windows 2000和Windows NT为代表的面向服务器市场的系列。Windows XP是微软把所有用户要求合成一个操作系统的尝试,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对基于DOS程序的支持。

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代码的产品,同时拥有一个新的用户图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细微的修改,其中一些看起来是从Linux的桌面环境(desktop environmen)诸如KDE中获得的灵感。带有用户图形的登陆界面就是一个例子。此外,Windows XP还引入了一个“基于人物”的用户界面,使得工具条可以访问任务的具体细节。然而,批评家认为这个基于任务的设计指示增加了视觉上的混乱,因为它除了提供比其它操作系统更简单的工具栏以外并没有添加新的特性。而额外进程的耗费又是可见的。

它包括了简化了的Windows 2000的用户安全特性,并整合了防火墙,以用来确保长期以来以着困扰微软的安全问题。

由于微软把很多以前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软件整合到操作系统中,XP受到了猛烈的批评。这些软件包括防火墙、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与Microsoft Pasport网络服务的紧密结合,这都被很多计算机专家认为是安全风险以及对个人隐私的潜在威胁。这些特性的增加被认为是微软继续其传统的反竞争行为的持续。

另外受到强烈批评的是它的产品激活技术。这使得主机的部件受到监听,并在软件可以永久使用前(每30天一个激活周期)在微软的记录上添加一个唯一的参考序列号(reference number)。在其它计算机上安装系统,或只是简单的更换一个硬件,例如网卡,都将产生一个新的与之前不同的参考序列号,造成用户必须重新输入安装序列号来激活Windows XP的麻烦。

Windows XP的最低系统要求:推荐计算机使用时钟频率为 300 MHz 或更高的处理器;至少需要 233 MHz (单个或双处理器系统);推荐使用Intel Pentium/Celeron 系列、AMD K6/Athlon/Duron 系列或兼容的处理器,推荐使用 128 MB RAM 或更高(最低支持64M,可能会影响性能和某些功能),1.5 GB可用硬盘空间,Super VGA (800x600) 或分辨率更高的视频适配器和监视器,CD-ROM或DVD驱动器,键盘和Microsoft 鼠标或兼容的指针设备。

银河麒麟

是由国防科技大学、中软公司、联想公司、浪潮集团和民族恒星公司合作研制的闭源服务器操作系统。此操作系统是863计划重大攻关科研项目,目标是打破国外操作系统的垄断,研发一套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银河麒麟2.0操作系统完全版共包括实时版、安全版、服务器版三个版本,简化版是由于服务器版简化而成的。经过权威机构进行了源码级鉴定表明,银河麒麟安全操作系统主要分为三层:最底层是自己加的“既不像内核,也不像虚拟机”的东西(从银河麒麟开发手册上看主要为保证安全性、实时性等方面的任务,可自由替换加载。),上面是 FreeBSD 的内核,最上面是 Linux 兼容库。开放给公众使用的系统不包括最底层的东西。完全版的银河麒麟是内核态多线程的。

涉嫌抄袭事件

在2006年4月27日网友Dancefire的一篇技术分析文章中声称[1],通过对麒麟操作系统2.0版本进行反汇编,麒麟操作系统与美国开放源代码的FreeBSD 操作系统5.3版本相似度在90%以上。更多的证据指出,麒麟操作系统仅仅是对开源的FreeBSD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而不是新闻媒体所说的 “中国独立研发成功”和“拥有完全自主版权的内核”。

与“中标Linux”合并

2011年12月16日,两大国产操作系统——民用的“中标Linux”操作系统和解放军研制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在上海正式宣布合并[3],双方今后将共同以“中标麒麟”的新品牌统一出现在市场上,并将开发军民两用的操作系统。

电脑系统一共有几种?

电脑系统主流有以下几种:

1.纯DOS系统,包括C-DOS、M-DOS、S-DOS、MS-DOS等。

2.WINDOWS系统,包括WIN7、WIN8、XP、WIN95、WIN98、WIN2000等。

3.LINUX系统,包括红帽、红旗、CentOS、Ubuntu等。

4.MAC OSX系统,基于UNIX系统开发,苹果电脑专用系统。

5.chrome os系统,谷歌基本Linux系统开发的开源操作系统。

6.UNIX操作系统,包括AIX、HP-UX、 Solaris 、IRIX、Xenix等。

扩展资料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硬件资源,同时按照应用程序的资源请求,分配资源,如:划分CPU时间,内存空间的开辟,调用打印机等。

参考资料操作系统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