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电脑系统怎么重装驱动-华米 系统
1.华米跑步机产品代码
2.人工智能可穿戴项目有哪些
3.中兴发布全球首款屏下摄像手机 华米OV年内恐无力跟进
4.智能穿戴怎么不流行了
华米跑步机产品代码
华米科技是一家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近年来,它的智能跑步机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跑步爱好者的青睐。华米科技的智能跑步机产品线丰富,有多个产品代码,下面我们逐一来了解一下。
1. A1 Smart Treadmill
A1智能跑步机是华米科技最基础的一个智能跑步机产品,它的外形简洁美观,使用方便,也是价格较为亲民的智能跑步机产品之一。A1智能跑步机的主要特点是具备心率、速度和倾斜度三个场景模拟功能。它还具有可调节的速度、倾斜度、时间、距离、卡路里等功能,支持双向通话,内置了多重运动模式、音乐播放器和云记忆功能等。
2. A2 Smart Treadmill
A2智能跑步机是华米科技的一款新产品,它有多项技术和科技进步。不仅具备了A1智能跑步机的所有功能,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提升。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它采用了全新的直接驱动电机技术,可以达到超高的高速运转,而且噪音更小,操作更方便。
3. A2 Pro Smart Treadmill
A2 Pro智能跑步机是华米科技发布的一款升级版产品,相比A2智能跑步机来说,A2 Pro智能跑步机拥有更高的运行速度、更高负载、更长保修期等优势。另外,它还具备智能家庭助手功能,可以通过Amazon Alexa智能语音控制实现智能化的控制体验。
4. A3 Smart Treadmill
A3智能跑步机是华米科技专门为家庭互联网运动健身而设计的一款智能跑步机产品。它采用了全新的电调系统和超级直驱电机技术,最大运行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而且静噪小、走动更舒适,使用更加省心。此外,它还有多重保护机制,确保人体健康安全。
5. A1 Pro Treadmill
A1 Pro智能跑步机是华米科技一款经典产品的升级版,它采用全新的超级直驱电机技术,打造更强负载、更平稳、更安静的运动体验。A1 Pro智能跑步机还具备全新的云记忆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全面、可靠的运动数据记录及分析解释。同时,它还支持多种语言切换,不论您是在国内还是境外运动,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锻炼。
综上所述,华米科技智能跑步机产品线涵盖了基础款到高端款的不同型号,且具备着丰富的科技、安全、在设计感、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提升,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智能运动体验。
人工智能可穿戴项目有哪些
人工智能有哪些产品
1、Youtube自动字幕
2009年,google利用现有的语音识别技术,给Youtube视频加入了字幕,让人们可以在免打扰的情况下,可以观赏各个国家的影片。
2、人工智能仿生眼
英国曼彻斯特皇家眼科医院,已经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人工智能仿生眼移植手术。这个仿生眼的装置被人们叫做ArgusII,由体内植入和体外穿戴这两个部分组成。于是,第二视觉公司开发了人工智能眼球,此产品,可以帮助失明的人重新恢复视力,拥有一双明亮的双眼。
3、新闻写作机器人
美联社,研发的Wordsmith平台自动撰写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节省人力,让新闻记者可以抽身出来,做更有意义的工作,比如:新闻策划和新闻源拓展等等。
4、Skype实时翻译工具
微软公司,将语音识别技术和静态机器翻译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研发出了Skype实时翻译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如今,Skype实时翻译工具,已经支持法语、日语等50多个国家的语言互翻。
5、IBMWatson
IBM发布了WatsonAnalyTIcs。WatsonAnalyTIcs实现了基于自然语言的认知服务,可以为商务人士即时提供预测和可视化分析工具。WatsonAnalyTIcs将于本年末推出基于云服务的免费增值应用版本(FreemiumVersion),可在电脑及移动设备上使用。
WatsonAnalytics可提供自助式分析功能,包括数据访问、数据清洗、数据仓库,帮助企业用户获取和准备数据,并基于此进行分析、实现结果可视化,为使用者采取有效行动和开展进一步交互提供基础和便利。
6、谷歌人工智能项目DeepMind
谷歌位于伦敦的研发部门DeepMind已经开发出能够自主玩视频游戏的人工智能技术。以DeepMind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能以惊人的速度学习,快速掌握游戏玩法,精通游戏获胜方法。此前,团队称之为深度Q-network学习网络,仅需观察游戏画面以及游戏得分的变化情况,即可分析获得“通关技巧”以及获得高分的玩法及算法,能够达到专业级人类玩家的水平。
目前这个系统在相同算法,网络架构以及参数的设定下已经经过49个游戏的测试,目前已经能够熟练22种游戏(包括上述的SpaceInvaders),达到专家级的游戏水平。这套系统进一步证明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从而掌握游戏技巧,并获得和人类一样的操控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人类。
人工智能的十大应用领域:
1、农业
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已被用于农业,如在无人机,喷洒农药除草、实时监测作物状况、材料采购、数据收集、灌溉、收获和销售。通过人工智能设备终端的应用,农业和畜牧业的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大大降低。
2、通信
智能呼出系统、客户数据处理(订单管理系统)、通讯故障排除、病毒拦截(360等。),骚扰信息拦截等。
3、医疗
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工作人员、医疗服务机构与医疗设备的互动,逐步发展实现企业信息化。例如,健康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自动提示用药时间、禁忌症和剩余剂量的智能用药系统。
4、社会保障
安防监控(数据实时联网、公安系统实时调查分析数据)、电信数据锁定、罪犯抓捕、消防救援领域(消防、人员援助、特殊区域作业)等。
5、运输领域
路线规划、无人驾驶车、超速、违规驾驶等行为。
6、服务行业
餐饮业(订餐、送菜、回收餐具、清洗)等。以及预订系统(酒店、机票、机票等。)查询、预订、修改、提醒等。
7、金融业
大数据股票分析、证券,行业趋势分析、投资风险估计等。
8、大数据分析
天气进行查询、地图导航、数据可以查询、信息技术推广推荐引擎基于网络用户的行为和属性用户浏览行为问题产生的数据,通过控制算法研究分析和处理,主动发现企业用户对于当前或潜在的需求,主动将信息推送至用户的浏览页面。
9、计算机视觉
机器视觉在人类视觉无法感知的许多场合,如准确的法律感知、危险场景感知、看不见的物体感知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器视觉凸显其优越性。目前机器视觉已应用于零件识别与定位、产品检测、移动机器人导航、遥感图像分析、监控与跟踪、国防系统等领域。
10、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是指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自主创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目标的技术。控制理论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属于家中的人工智能产品的有
属于家中的人工智能产品有智能家居系统、智能门锁、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灯泡等。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应用领域
机器翻译,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自动程序设计,航天应用,庞大的信息处理,储存与管理,执行化合生命体无法执行的或复杂或规模庞大的任务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和最先应用领域。不过就已有的机译成就来看,机译系统的译文质量离终极目标仍相差甚远;而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智能家居之后,人工智能成为家电业的新风口,而长虹正成为将这一浪潮掀起的首个家电巨头。长虹发布两款CHiQ智能电视新品,主打手机遥控器、带走看、随时看、分类看功能
“芯”赛道、“小”系统,华米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新生态
时至今日,健康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同关切,这其中,可穿戴设备以无微不至的陪伴,已经开始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曾经参与过这样一个项目:聚焦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应用,借助智能可穿戴设备,自动预警急性心肌梗,可以最大程度的救人一命。
他认为,如果将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能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真正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甚至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的普及,让人类寿命再增加10年。
梦想照耀现实,时至今日,科技与智能突飞猛进,形态各异的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国内外市场正刮起新一波可穿戴设备潮。这股潮流,正接棒销量日趋饱和的智能手机,开启了新一轮“科技改变生活”的新路径。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用于对个人心率、睡眠、血氧等运动健康数据进行跟踪并分析,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完成健康监测、心脏相关疾病预警等功能。
而在华米科技看来远不止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华米认为健康是智能可穿戴产业的核心价值,它甚至是整个IoT智能硬件产业的核心价值。
而要提供功能优秀、体验极致、使用顺滑的最佳产品出来,使用通用的芯片和魔改的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魔改是简单粗暴的削足适履,自研才是需要大量投入的量身定做。只有如此,才能做出符合用户需要的极致产品。
这就够了吗?“不满足”的华米仍在求变!在此前华米产品健康功能的基础上,历经5年研发的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将华米科技攻关的能力一展无余。该引擎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实验,搭载该引擎的可穿戴设备,可实现30秒一键测量血压。
除此之外,华米憧憬“让核磁设备能像当年PC一样走向千家万户”,通过投资推动全球便携式核磁共振MRI技术研发。而“做小”、灵动一直是华米的专长,高度仅1.5米、重量小于0.8吨的便携式MRI设备秉持了与可穿戴设备类似的轻盈特点。
所有努力的背后,华米不断传递用“科技连接健康”的理念,不断丰富和推进“芯端云”战略,并传递对健康产业未来的思考。
人们健康生活的改变,一切才刚刚开始!
“芯”赛道、“小”系统
在乔治·斯穆特的愿景中,未来可穿戴设备将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直接印刷在皮肤上。只要你愿意和接受,就可以对你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IDC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前景广阔。2016年~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为44.5%。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25%,2025年预计出货量为13.58亿台,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这是一片科技与智能的蓝海,也是充满想象的热土,各类企业接踵而至,喧嚣又热闹!不过细数市面上的产品,不少智能可穿戴设备,都采用通用的芯片和魔改的系统,既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也限制了外界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想象空间。
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对此深有体会。他发现,要把一只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需要在市场中找到合适的芯片、合适的操作系统,并将二者整合到方寸之间,做出用户想要的那些功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是没有想过捷径,但捷径不是华米的路,因为在产品的体验上,黄汪拒绝妥协。黄汪说,硬件的极致是芯片,软件的极致是自己做操作系统,算法的极致是自己做人工智能的一整套算法。当三方面技术都开发到极致时,最后打造出来的产品才是极致的产品。
因此,道路千万条,华米却只有自研这一条。只有通过自研,才能满足用户需要,完成性能最好、成本最低、体验最好的产品。
“对硬件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做软件”、“对大数据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去做传感器”、“如果你要做完美的算法,必须做芯片,否则的话,你在业内找不到完全满足你算法的芯片”,这是华米和黄汪的执念。
从2014年出品小米手环第一代开始,到现在自有品牌Amazift、Zepp智能手表出货量位列全球前四,华米不断整合硬件、软件和算法,让产品更懂用户、更适合可穿戴设备。
执念可以让人固执,也可以让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显然华米属于后者。2018年、华米相继发布了其自研的可穿戴设备芯片——黄山1号与黄山2号。在近期NextBeat2021大会上,华米再次发布同系列新一代芯片——黄山2S。
这块黄山2S,采用了双核RISC-V架构,里面不仅集成了GPU、小核,而且小核的功耗做到全球领先的状态。黄山2S拥有更高的运算效率、更低的使用功耗,植入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技术的NPU,大大提升了本地AI数据的计算性能,对于房颤的识别速度是黄山1号的7倍,相比纯软件算法提升26倍。
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架构具备开源、架构简单、便于移植相关系统的特点。连续三代芯片均采用RISC-V架构,华米构建生态的设想显露无疑。与这一设想相对应,此次大会上,华米还发布了同为自研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OS。
ZeppOS的特点是轻盈、低功耗、开放,ZeppOS系统包仅55MB,约为苹果watchOS的1/28,在确保系统轻盈、提升续航能力的同时,ZeppOS系统也保持了操作流畅,内部多数界面帧率可超过60fps。
低功耗的自研芯片,轻盈灵动的“小”系统,构成华米的“一机两翼”,大大降低了华米对其他芯片厂商的依赖,同时通过自研系统提升竞争力,华米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其操作系统也不仅支持黄山2S,同样支持第三方其他芯片智能手表的处理器,乃至整个RISC-V生态。“尽可能的简单、容易,很轻松就能够实现智能交互,别人用起来就是顺势自然的事”。
“开放才是华米的基因”,黄汪说。
可穿戴的健康密码
回顾过去华米发布的可穿戴设备与算法,健康与运动成为其主打的产品特性。
在健康领域,可穿戴设备可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管理相关数据,让用户更加直观的感知身体状况。华米围绕健康,紧贴可穿戴产品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践行用“科技连接健康”的使命。
在此之前,华米推出的心率引擎,每天24小时监测心率不齐和房颤,无论是心脏病突发,还是晚上熬夜导致的心脏不规律跳动,任何细微差异的信号都会被捕捉到。
不仅如此,华米创新性地将血氧检测用在睡眠呼吸综合症上,一旦监测到呼吸被阻滞,血氧迅速降低,华米的智能手表就会马上振动提醒,救人一命。
但人是复杂的生命体,科技与智能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血压。当前,高血压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亡人数高达200万。
而用科技的手段监测血压,相比心率就要复杂的多。因为心率测量是频率的测量,只要监测到脉搏波跳动的频率即可,对脉搏波本身的结构信息、形态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不是很关心。
血压就不一样,血压需要监测脉搏波波动的信息,不仅需要频率方面的信息,而且还需要形态方面的信息,用光学传感器进行监测、获取相关信息,要复杂得多,而且还会受到皮肤、毛发、坐势等个体差异的影响。
华米基于第三代的传感器以及血压研究算法,不断采集高血压病人的数据予以持续改进,成功研发出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搭载该引擎的智能手表,能有效捕捉血压信号和波形,实现30秒一键测量血压,在无创、无袖带血压测量技术领域跨出了重要一步。
按照华米科技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展开临床实验的数据,通过与标准电子血压计测量值做对比,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的平均绝对偏差,收缩压低于5.14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4.88毫米汞柱,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未来,华米还将继续推进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实现夜间睡眠监测与被动血压监测的完美结合,并期望通过智能手表的长时间监测,探索出一条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新途径。
主动健康“治未病”,正是华米重点攻克的方向。通过技术攻关,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更容易获得自己的身体数据,这些数据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结合在一起,最后会整合成个人云上的健康数据,这就是华米可穿戴的健康密码。
基于华米自有的传感器、芯片和算法实力,实现更丰富的健康监测功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维度的健康数据。截至2020年底,华米智能可穿戴设备记录的累计步数超过了151万亿步,睡眠记录128亿晚,心率记录时长超过1208亿小时。
随着数据越来越多,竞争壁垒会越来越高,算法会越来越准,华米对于用户的健康状况的认知也越来越深。
黄汪说,特别有价值的APP,他们的底层逻辑都是衣食住行。还有一个就是健康,这是人最底层的需求之一,在健康领域,华米会产生核心的竞争力。
也正是因为紧紧抓住用户的真实需求,华米的出货量、排名稳居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华米智能健康设备全球总出货量超1亿7千万台,今年一季度,华米自有品牌Amazfit、Zepp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已经跻身全球前四。
在科技连接健康的道路上,科技帮助了用户的健康,健康成就了华米的可穿戴设备。
打造健康闭环生态
任何成绩都不是必然,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华米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华米用于研发投入每一年都超过4亿元,而在去年的投入更是达到了5.38亿元。如果对比同期其他IoT公司,在金额上已经实现了翻倍投入。
高额的研发投入,换取了华米在大健康领域的1000项专利申请量。在这其中,发明专利占了一半,在美国的核心发明专利申请近100项。从整体竞争力和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华米在出货量上已经成为全球实力最强的可穿戴公司之一。
擅长做小,擅长smart的华米,毕竟与苹果等巨头不同,黄汪曾比较过华米和苹果,认为“苹果是靠品牌,我们是靠技术、成本供应链的控制”。
在产品层面,除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之外,华米还曾推出跑步机、跑步鞋等相关周边产品,可以多渠道、多维度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数据。算法层面,华米也曾推出其自研的运动引擎、个人健康评估系统、心率引擎、血氧引擎、睡眠引擎等等。
而现在,华米基于自研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客观上已经开始了对于相关产业的垂直整合。用户认识到健康的价值,也就认同了华米的产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华米已经在布局产业链,打造闭环健康的生态。
不仅如此,华米已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医疗健康软件技术公司PAIHealth、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英国保诚集团亚洲公司等开展合作,以智能手表为入口、建立强大的人体健康数据分析引擎、搭建健康大数据平台、构筑全球健康生态的能力和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华米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不止局限于C端,也面向B端。比如投资和推动全球便携式MRI技术研发,以此开启便携式核磁共振时代,并有望走进各体检机构和医院门诊。普通人也因此更容易获得自己的身体数据,这些数据在未来跟可穿戴设备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对自己的健康有更清晰的认知。
从长期目标来看,华米的理想生态是,在同一个系统下,通过各类可穿戴设备连接健康,方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技术的进步不会停止,华米始于硬件,但始终以人为中心,搭建“产品+服务”的软硬一体化战略,一步步驶入大健康服务领域,这是华米的生态梦想。
总结
任何一种形态可穿戴设备的生命活力,取决于它为用户带来的能力。因此要打造更好的可穿戴设备,企业必须使其具备足够多的有效的功能,却能在复杂之中给予用户简洁的体验。
而围绕健康做生态的华米,如何让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极致状态下改变人们的未来生活,是华米的挑战,也是黄汪的坚持。
过往已是序章,一切都在行动与憧憬中开始!
AI基础知识|基础设施有哪些?
我们知道了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产品得以存在的原始基础,那么有基础设施有哪些呢?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或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或化学组成,并将探知的信息船体给其他装置或器官,比如人的皮肤能感觉到冷热、湿润、干燥,感受器将这些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再指令人做出加衣减衣喝水开窗通风等的行为。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一种信号模式转换成另外一种信号模式。传感器如何分类呢?
按照不同的领域,传感器分为以下类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浸水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等等,传感的种类繁多,主流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生物传感器
它是将各类型的生物响应转化成电信号的分析设备。目前生物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食品检测领域、环江检测领域等
(2)光敏传感器
它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可以理解为模拟人的视觉能力,图像传感CCD、CMOS、人体感应灯、人体感应开关、光控开关、手机屏幕灵度调节等,都是光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3)声音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就可以理解为人的AI产品的耳朵。常见的走廊声控灯就用到了声音传感器。
(4)化学传感器
它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化为电信号,是AI产品的“鼻子”。目前化学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监测、矿产资源的探测、气象观测、工业自动化、农业生鲜保存等领域。
总体来讲,目前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四类人工智能产品,分别是:可穿戴应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健康监测、工业控制。
随着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搜索/推荐引擎等深度学习在应用中其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训练和推断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芯片已经成为AI领域建立竞争壁垒的关键。
AI芯片有哪些类别呢?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模拟训练、云端推断、设备端推断
(1)模拟训练环节的芯片
这个过程由于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因此需要GPU来提高深度模型的训练效率,与CPU相比,GPU具备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与浮点能力,还能提供更快的处理速度、更少的服务器投入和更低的功耗。除了PGU外,谷歌提供的TPU也能提供训练环节的深度网络加速能力。
(2)云端推断的芯片
目前主流的AI应用需要通过云端提供服务,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云端服务器,再服务器的、CPU、GPU、TOPU出路推断任务,然后再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所以,是将推断环节放在云端。
(3)终端设备的芯片。
也可称为嵌入式设备的芯片,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安防摄像头、机器人等设备就是采用这类芯片。
按定制化程度划分,又可以分为通用芯片、半定制化芯片(FPGA芯片)、全定制化芯片(ASIC)。
3、基础平台
(1)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前提,而大数据的目标只有一个——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
(2)云计算技术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上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计算技术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消耗。
中兴发布全球首款屏下摄像手机 华米OV年内恐无力跟进
2010年,乔布斯在iPhone 4发布会上对在场所有媒体说:“我保证你们看到的是全新的惊艳设计,如果你们中有人此前看过,那么发布会到此结束……”台下,哄堂大笑。
此后,全球手机厂商再无带来外观革命性的划时代产品。iPhone 4的经典设计被无限期封存。多摄像头的出现更是让手机厂商的第一设计目标变成——不要让手机变得更丑。
2017年,iPhone X的横空出世再次将“全面屏”的概念带入业界,然而3年过去了,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轮番登场,却迟迟不见“真全面屏”的到来。
当手机摄像头最远拍到月亮、最黑看透子夜、最抖无惧越野山路,而手机外观和整体工艺设计却始终未迈出革命性一步。
每个消费者都在等待,何时才能再现iPhone 4那样“全新的设计”。9月1日,中兴手机正式发布全球首款量产的屏幕下摄像头智能手机中兴天机Axon 20 5G,彻底革新的“真全面屏”设计让业界和消费者眼前一亮。
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世界智能手机市场暗流滚滚,全球政治环境正在悄然对市场施压,手机市场正再度进入硝烟四起的“战国时期”。
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全球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方面,华为出货5580万部,占20%,份额超过三星(19.5%)和苹果(13.5%)。小米和OPPO分别占10.2%和8.6%,居第四位和第五位。
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对国产手机品牌来说,技术创新依然是最朴素的核心竞争点,“拼营销、拼广告的日子已经过去,疫情之下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比拼内功将成为主旋律。”
坠入同质化陷阱
虽然每家手机厂商都不遗余力地挖掘自家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但手机创新的赛道却依然变得越来越拥挤,长焦、夜景、像素、防抖等概念已成标配,从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手机新品来看,除了迭代最新版处理器之外,在影像赛道上的创新力已显出疲态。
“就拿手机背后的摄像头来说吧,变来变去,摄像头位置挪来挪去,总是在人家画的那个圈里打转,没有真正走出来。”一位手机评测媒体人吐槽,想要破圈,真的很难!
“目前手机市场的白热化竞争让手机厂商的设计部门更加畏首畏尾。”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手机设计正变得越来越患得患失,就怕听到消费者说“为什么这个功能那个品牌有,你们没有”,久而久之,“想赢怕输”的手机厂商反而悄然坠入了同质化陷阱。
“真·全面屏”将成潮流趋势
下一个手机设计热点究竟在哪里?
SA、IHS等业界知名分析公司在关于未来智能终端技术的趋势报告中均认为,屏下摄像头会成为2020~2021年智能手机的趋势和热点,并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在智能手机外观同质化的情况下,“真·全面屏”会成为未来手机的重要技术热点和发展趋势之一。
此前公开信息显示,OPPO等厂商都曾在“真·全面屏”发力,但仍未推出量产新机。谁将成为破局者?
2020年9月1日,中兴手机正式发布全球首款量产的屏幕下摄像智能手机——中兴天机Axon 20 5G,使用后置四摄相机模块和完整的屏幕,完全没有刘海和穿孔。
“这块屏幕太赞了!特别是在玩 游戏 和看视频的时候太爽了!”一位参加中兴天机Axon 20 5G发布会的自媒体表示,没有刘海、没有挖孔,如果将中兴天机Axon 20 5G与其他品牌放在一起,在播放视频或屏保界面下,差异化太明显了,“中兴手机的广告词是‘视觉进化’,确实一点也不为过。”
据媒体爆料,今年iPhone 12的外观设计将大概率复刻iPhone 4的设计语言。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苹果在设计上创新不足大背景下的“保守策略”,利用向经典致敬的设计思路博取果粉的好感。
屏幕背后的黑 科技 群
也许是为了让全屏效果更加震撼,中兴天机Axon 20 5G使用了一块6.92英寸的超大屏幕,而这块屏幕背后也叠加了丰富的技术储备,用“隐形”的方式提供更完整、更纯粹的全视一体屏解决方案。
产业链人士分析,中兴的这块真全面屏将很可能在2020年保持领先,下半年的华为、小米、OPPO、vivo等恐将都无力跟进这一设计,“预计明年其他厂商才会推出真全面屏手机,届时哪家的真全面屏体验最好将成为新的争夺焦点。”
屏下摄像技术是手机实现真全面屏体验的必然趋势。中兴终端事业部总裁倪飞表示,“中兴认为屏下摄像技术将会是未来2~3年流行和普及,对此各家厂商均有研发,只是进度不同。中兴率先做出了首款可商用的屏下摄像手机,并第一时间量产上市,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他们追求尝鲜黑 科技 的迫切需求。”
“仅中兴天机Axon 20 5G一款产品,中兴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已拥有数百项专利储备,涵盖整机设计和屏体设计等领域,在专利数量、专利研发时间等方面均处业界领先水平。”中兴终端Axon产品总经理张雷透露,仅屏下专利,中兴手机就拥有8个专利。
张雷进一步介绍,中兴天机Axon 20 5G采用了超高透微米级新材料、独立驱动屏显芯片、高集成极简电路排布、独创自然像素阵列、三重前摄灵透算法等五大屏下摄像核心技术,“中兴天机Axon 20的屏幕既要保证基本的显示效果,同时还要满足前摄的拍照,有一定的透光率。产品研发工程师在设计屏体时,采用了十几层的驱动线路和蒸镀材料,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筛选条件试验,来搭配测试屏幕的显示效果和透光率。”
“中兴天机Axon 20屏幕的主显示区域和屏下摄像头区域采用单独的驱动线路设计和不同的色彩管理系统,每一片屏均经过了100%的色彩校准。由色彩校准设备对屏幕进行拍照,取数十个点进行亮度和颜色一致性校准,保证了每一块屏幕的每个区域下颜色、亮度均保持一致。”张雷补充。
中兴手机表示,会继续跟进屏下摄像技术,把它推进得更完善、更成熟,现在已经走下去了,中兴手机不会随随便便不走。
中兴手机少帅“隆中对”
中兴少帅倪飞
在带来全新惊艳设计的同时,中兴手机重新回到人们视线之内。
“对国内消费者来说,我们是‘新品牌’,我们要让手机用户重新认识我们。”在6月16日升任中兴终端事业部总裁之后,少帅倪飞时隔2个多月,第一次向媒体坦言,中兴手机需要重新树立自己,特别是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中兴手机将打造年轻、 科技 、 时尚 的全新品牌形象。”
“中兴在国内市场一直表现得比较低调,从时间维度上来说,我们希望花2-3年的时间重新进入大大众视野,并在5年的时候可以看到比较大的发展。”倪飞描述自己和团队的下一步计划,产品、品牌和渠道,这三件事情必须要齐头并进,通过多方位能量积累抓住市场机遇,迎来品牌爆发。
据悉,倪飞为中兴手机带来了清晰的战略思路:产品力是根基,用设计牵引产品,通过1+2+N产品队列,即手机+个人数据、家庭数据+生活周边,进行布局;打造符合年轻用户偏好,年轻、 科技 、 时尚 的全新中兴终端品牌形象;在国内市场,“主攻线上、兼顾线下”,毕竟Z时代消费群体是移动网络的“原著民”;线下通过精品的形象体验店,打造中兴产品5G体验区,增加与年轻人互动接触点。
“中兴很适合做终端,中兴一直以来都离技术很近,但却离用户过远。”倪飞认为,丰富的技术积累是好事,例如,努比亚品牌很早就在手机拍照上发力,中兴手机的天线很强,但用户对这个特点的记忆不太深刻,“中兴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但是缺乏对于用户场景的把握能力,我们需要弥补的是怎么解决用户场景的识别。”
对于生态产品,倪飞的观点很清晰,生态规模必须建立在手机终端的基础之上,中兴一定会逐步丰富自有生态圈,倪飞暗示,手环、手表,甚至电视等生态产品都在其战略范围之内,“5G CPE可以和电视结合,网络融合电视创新包括 游戏 等在内的应用场景,这方面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而且中兴具备技术条件,我们将可能适时推出这类产品。”
改变已经开始。一位熟悉中兴手机的渠道人士表示,中兴手机在设计上的变化正在显现,“短视频营销、外观设计、配色、包装等等都在变,确实变得年轻了,中兴未来的表现也值得我们期待。”
智能穿戴怎么不流行了
目前手机和智能手表的普及机械手表还好卖吗
答案如下:
1.目前手机和智能手表的普及,机械手表不好卖,原因在手机尤其是智能手表的广阔市场空间造成此消彼长,导致机械手表市场每况愈下。
2.当前的智能手表市场是个什么情况呢?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公布的最新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追踪报告,尽管当前整体环境面临着一定的危机,但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在2022年第三季度依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且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30%。需要知道的,当前的很多消费类电子产品,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个人电脑,它们的市场销量都处于下滑当中,但与此同时,智能手表市场却展现出了极高的活力,这足以说明该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庞大的市场出货量足以验证,以智能体验、运动功能以及健康监测为核心,是对智能手表产品解读的正确性。那么,透过现象看本质,深究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3.1协同与独立并存
如今绝大多数智能手表依旧没有脱离对手机的依赖,想要获得完整的功能体验,还是需要手表和手机协同才可以。面对迅速发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企业也从自身情况出发,提高自身竞争力。
3.2回归产品本身,做好核心体验
智能手表领域中,不管是以一站式便携产品功能为主,还是主打运动配件市场,抑或是小天才等主打儿童手表市场,我们不难发现:用户的本质需求是关键,以儿童智能手表为例,消费者是父母,去除胡里花哨的功能,用户核心的需求包括:联络、位置定位、习惯培养,只有在理解家长对于子女活动及教育的基础上,研发或引入合适的应用,才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
3.3小体积、高性能、数据安全
智能可穿戴设备拥有新一轮技术热潮提供的广阔前景,另一方面它需要同时满足多种苛刻需求,包括小体积、低功耗、高可靠性、高性能、数据安全等方面,各大厂商尤其要数据安全方面的维护。
4.随着5G时代渐行渐近,智能手表及智能耳机等可穿戴设备成了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另一个爆发市场,随着可穿戴与AI、AR、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消费者将会获得全新的体验,其中智能手表凭借它的便携性、健康监测、个性化、运动性、高颜值等功能优势迅速引爆市场。
5.智能手表市场的未来
5.1智能手表虽然如今体验已较为成熟,但是它确实还有很多可以开发的地方。未来,随着这个市场的逐渐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厂商投身其中,已经推出智能手表产品的厂商也会对这个领域更加重视。
5.2首先先明确一点是,任何一款科技产品,都应当是以使用方便、提高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这也是科技产品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在未来,智能手表这一产品还会有广阔天地!
可穿戴设备未来趋势化?
5G技术助燃智能可穿戴市场
回顾往昔,2013年匆匆登场的厂商大多数已经退去,一度曾经火热的各种智能可穿戴产品也已经消失或者卖身巨头。但智能可穿戴设备真的从此没有机会了吗?当然不是。
从IDC公布的数据来看,智能可穿戴的出货量依然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逐年增加,2019年前两个季度的出货量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307万台,同比增长34.3%;其中,基础可穿戴设备(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846万台,同比增长31.9%,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461万台,同比增长45.0%。IDC预计,2019年全年将达到8000万台左右。
2015-201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个性、优质的体验服务将成趋势
复盘智能穿戴产品从火爆到逐渐变冷然后再度“回暖”的过程,不难发现前几年智能穿戴“遇冷”的原因。
1)首先,部分智能穿戴并不是刚需。初期用户只是为了追个新潮,赶个时髦,被赋予高科技、智能的光环。然而,对于非刚性的需求是不能持度的。
2)其次,大多是智能穿戴市场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甚至走向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低价不是用户的主要购买驱动力。因此用户会变得理性,用户的热情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3)再有,智能穿戴功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同鸡肋。智能穿戴产品的核心是为人提供更有效、更捷的生活方式。真正的智能穿戴不仅外观时尚、佩戴舒适,而且还具备高效精准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融合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好助手。
事实上,网络的迭代升级让人们对智能产品的需求理念转向了“体验”需求,个性化、优质的体验才是真正的“刚需”。使用不方便、体验感知差是用户最不能接受的因素。智能穿戴须从产品供应链转变成顾客需求供应链。
从用户刚性需求出发,商家要根据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发现痛点与机会点,制定场景,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让用户体验升级,从而满足消费的隐性需求。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未来10年电子消费市场新的“蓝海”,智能穿戴领域市场分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科技电子消费产品由于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发展最为迅速。如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目前已经成为了众多人群日常生活办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以其为中心的细分市场耳机、音箱、智能手表/手环等产品在近几年也非常的火爆。
科技的进步,又推动着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随着智能生活、万物互联等新概念的产生及应用,未来十年,人类或将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市场将随之迎来众多新的机遇。而电子消费产品的升级,也将更进一步丰富和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
智能穿戴市场是近几年电子消费市场新的增速点,其中TWS耳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等产品销量持续的快速增长。并且随着人们消费升级和健康理念的转变,在未来这一增长趋势还将持续扩大,成为电子消费市场新的“蓝海”。
此次,我爱音频网将详细的为大家分享一下智能穿戴市场现状,以及作为智能穿戴产品重中之重的智能手表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机遇。
一、智能穿戴市场现状
1、什么是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广泛的概括性词语,是对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产品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的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产品使用能够与人体直接接触,帮助用户听取或者观看内容,又或者采集人体健康信息,辅助健康运动和医疗。
其中,既包括目前已经比较常见的耳机类产品、腕带类产品、眼镜类产品,还包括未大范围普及的智能服饰、辅助医疗设备,以及未来可能呈现的延伸人类能力的智能器官、植入性芯片等。通过与智能手机或云端连接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众多丰富的功能。
2、智能穿戴市场发展
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给出的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AMC模型显示,在2006年,智能可穿戴产品进入探索期,开始挖掘用户需求,尝试产品形态,构建软件生态系统。
这一时期最引起轰动的当属2012年谷歌发布的AR增强现实眼镜GoogleProjectGlass,后续又推出了2代产品。极具未来科技感的外观设计和全新的交互体验瞬间引爆市场,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产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缺点逐渐暴露,最终导致第三代产品“难产”。
2016年市场进入启动期,主要的智能可穿戴计算系统平台及大数据服务平台搭建完毕,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类产品逐渐成熟。随着苹果智能手表AppleWatch的发布,方形表盘的产品形态与传统圆形手表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性,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并且随着后续产品GPS、蜂窝数据,以及健康监测等功能的应用,带动了智能手表市场的崛起。
进入到最近几年,智能穿戴产品迎来了高速增长时期,其中技术相对较低的TWS耳机成为了最主要的发力点,销量连年攀升。并且随着主动降噪等功能的加入,受到了更多人群的认可,成为了近几年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增速点。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其他类产品也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其中,智能手表/手环与运动健康监测功能的结合,形成了独有的差异化特征,成为了众多年轻人追捧的产品。被广泛的认为将是智能可穿戴市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3、智能穿戴未来
目前的智能穿戴产品,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绝大部分产品需要连接到手机、PC等终端设备使用,从而实现各项功能的应用以及数据的处理。
但其中,智能手表相较于其他智能穿戴产品有着体积相对较大的优势,能够搭载更多固件配置。触控屏幕使人机交互更加便捷直观,并且其手腕佩戴的使用方式也更加便于操控。随着智能手表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正在迈向独立使用。
在完成成为如手机一样的独立性终端产品之后,智能手表或逐渐发展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中心,承担其他智能穿戴产品的数据处理和云端交互,成为多媒体的接入端口,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二、智能手表或将成为智能穿戴中心
1、智能手表介绍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使用逻辑更倾向于手机,相较于传统手表,其除了具备查看时间、日期功能之外,还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数据处理中心,以及众多的传感器单元,从而实现如健康运动检测、查收信息、接听电话等功能。
目前的智能手表市场产品根据其功能定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儿童智能手表、成人智能手表和老人智能手表。根据产品数据交互的形式,又可以分为蓝牙版、蓝牙/WiFi版和蜂窝数据版三类。
其中,儿童手表主要注重于儿童安全问题,拥有语音通话、多重定位、一键求救、远程监听等功能;成人类手表则主打消息提醒、音乐播放、运动健康监测功能;老人智能手表侧重于便捷操控、健康监测和智能提醒。
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智能手表功能分布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健康监测、通话和运动管理是目前智能手表最受欢迎的功能,受欢迎程度在受访中均达到60%以上。
2、智能手表发展状况
市场销量
目前的智能穿戴市场,除TWS耳机之外,智能手表是另外一项销量增长的主要产品,并且随着功能的不断丰富,续航、性能的提升,销量逐年快速增长。
市场调研机构CCSInsights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手环整体出货量为1.93亿只,同比增长24%。其中智能手表出货量达到了1.15亿只,占比约60%。并预测到2025年,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达到2.58亿只。这还仅仅是可知的品牌产品出货量,全部出货量将远超这一数据。
目前智能手表出货量市场占比苹果AppleWatch遥遥领先,华为出货量在2019年-2020年增速巨大,目前销量处在了第二位,三星、Fitbit、华米和Garmin相继其后。
智能手表产业链及关键技术
智能手表产业链与智能手表类似,上游主要包括主控芯片、传感器及算法、电池、屏幕等;中游包括工业设计及工艺,软硬件解决方案商;下游就是供应商以及消费者接触的终端品牌厂商。
在关键技术层面,主要包括研发设计能力,互联互通和算法。目前智能手表在心率、血氧监测方面已经非常成熟。算法方面有着众多厂商在持续跟进升级,精准度不断提升。在智能手表、手机APP和云端的数据交互方面也已比较完善。
但如心电、温度、血压和血糖等新的健康监测功能目前还仅有少数产品支持,且数据不够准确,仅能通过波动来分析身体状况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则是续航问题,由于手表体积和电池技术的限制,在如此多的全天候监测功能下,能达到3天以上续航的产品都属于不错的了。
智能手表市场机遇
智能手表作为正在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目前,虽然已经有如苹果、华为这样的头部企业拥有了很大的出货量,但相较于市场容量,未来依旧有着非常可期的发展潜力。
对于其他众多新的智能手表品牌而言,由于智能手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事这一产业链的企业除头部几个之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立身于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产业链及关键技术的企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智能手表除了丰富的功能应用之外,其同样具备传统手表极强的装饰作用。因此,产品外观设计以及产品质感也是智能手表非常着重的点,能够实现极具差异性的产品外观,同样能够受到市场的认可。
三、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
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成立于2015年8月,是目前国内官方认证智能穿戴协会,会员单位涵盖智能穿戴领域成品厂商、方案商、芯片原厂、优质供应链厂商等300余家业内知名企业。
协会持续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
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希望更多智能穿戴领域企业加入协会共同打造智能穿戴生态链。
2021年7月29日,「2021中国智能可穿戴峰会」成功举办,获得了行业内42家优质供应链、服务商、品牌商的支持,并有2000多名粉丝报名,其中既有相关的采购人员,也有数码爱好者,还有看好这一市场并准备进入的人员。
峰会还有幸邀请到了行业内17位大咖进行了智能可穿戴主题分享。其中,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会长郑毅以《智能穿戴发展趋势及产品动态》为主题,分享了目前智能穿戴领域的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
四、我爱音频网总结
智能穿戴设备是科技电子消费市场未来几年主要的增速点之一,众多厂商都已经开始布局。在目前的市场中,TWS耳机类产品成为了销量增长的主力,由于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需要的相关技术相对较少,产品更新换代速率更快,进一步促进了其销量的快速增长。
智能手表在智能穿戴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销量也在持续增长。智能手表独立操作的系统、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屏幕和传感器等配置应用都在朝向着小号手机发展,未来除了本身功能的不断丰富之外,还或将占据智能穿戴设备的中心的位置。
从整体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来看,其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可挖掘的产品类型也极其丰富,并且在新功能的应用上也处于开发阶段。目前智能穿戴领域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各家企业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谁能先在产品工业设计、关键技术、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后期用户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将在未来智能穿戴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智能穿戴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
近年来,智能穿戴设备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研究机构都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主要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智能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技术。
国外:
国外智能穿戴设备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包括美国、德国、瑞士、英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他们都在为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美国苹果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也在研发和推出自己的智能穿戴设备。
健康监测不靠谱,智能手表的前途是苹果还是华为、小米们?
现在只要提起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必定是最具代表性的设备,市面上各种品牌层出不穷,无论是华为、小米还是OPPO都在陆续推出新款,抢占这个无穷大的市场。但是我们在购买智能手表的时候,会关注哪一方面呢?
鉴于智能手表的身材限制,无论是电池续航还是性能表现方面目前来看,都是还是差强人意。自从苹果和谷歌在几年前推出首款各自领域的设备后,大家都在为使用率最高的可穿戴设备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争论不休。
最具代表性的AppleWatech系列,算是业内发展方向的标杆,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相对于iPhone补充性功能的延展,比如健康数据,信息推送、专属应用的交互等,算是集大成于一身的设备。但是其高昂的价格,以及赢弱的续航,成为非常明显短板,而且除了iPhone用户外,Android用户购买后实用性太低。
性能弱,屏幕小,续航差,这些缺陷让智能手表在场景应用中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很多Android大厂们在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了优化和定位调整,衍生出了针对主打健康的智能手表设备,更为专业化和垂直领域的定位,获得了一部分用户的欢迎。我们看到华为、佳明和华为等品牌,专攻运动健康领域,在占据了主流市场。
看起来很不错,不仅有心率监测、血氧饱和度、睡眠呼吸检测等,甚至引入了健康评估系统,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数据看起来专业,但是更多的只有娱乐性,因为传感器的误差,让这些数据只存在参考性,无法客观的呈现身体状况,可以说最多就是看个热闹而已。不过当个手表看个时间,展示推送信息,还是不错的,而且待机时间也比较长,基本解决了续航焦虑的问题。
专业度大打折扣,使得像小米这类的厂商另辟蹊径,强调手表的智能应用,而非个人健康。在去年小米发布的小米手表我们看到了小米专门定制的miuiForWatch系统,类似智能手机可以通过安装各类应用来扩展智能手机的功能和应用场景,追随者OPPO也采用同样的策略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
看起来很酷炫,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很多用户反馈并不太好,主要集中在续航和应用丰富度上。类似一个手腕上的智能手机,意味着功能多了,消耗系统资源和电量就呈指数级上升,待机市场大幅缩短,几百毫安时的电池甚至连一天的待机时间都很难支撑,在低中度使用的情况,一天一充是必须的操作。而且专门为智能手表深度定制的应用也不多,很多常用的应用都没有。在日常使用中非常的鸡肋,买了用过一段时间后就成为放在边上吃灰。
当然,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只是目前受限于电池性能无法突破的困境,虽然市场已经发展多年,但是依然呈现一种混乱无章的态势。无论是是主打健康还是主打应用,在突破瓶颈后最终会殊途同归,更多的设备联动,拓展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将会让智能手表出现爆发式增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