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做电脑系统_天津电脑做系统多少钱
1.初中生可以上哪些技校?
2.我在电脑上下的东西,怎么在我下一次登陆的时候就没有了,还有就是我的电脑上没控制面板,要如何设置?
3.我用的戴尔成就5460-1516,用无线网卡要么上不去,要么一会就掉线,怎么回事啊,是电脑网卡问题吗
4.阿波罗8号的任务过程
5.2022年天津静海中考分数线
6.关于''嫦娥工程''的资料
7.月球的知识
上文书讲到了苏联发射的月球 15 号,这个探测器和美国人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一前一后奔向了月球,一个是无人的,一个是有人的。美国人还对苏联表达了担忧,那就是月球 15 号会不会对阿波罗11号的飞行造成干扰呢?为此,美国人还动用两国之间的联系渠道进行了沟通。苏联人是拍胸脯打包票,没关系,月球15号是不会和阿波罗 11 号撞上的。
其实美国人也不担心航天器直接相撞,毕竟这是极小概率事件。但是,如果月球 15 号在太空里使坏,干扰阿波罗 11 号的通信,那可就麻烦了。双方反正协调了一下,无线电干扰的事情,苏联人是不会干的,毕竟苏联还没那么下作。再说了,释放电子干扰是会留痕迹的。地面上不知道多少大天线都在紧盯着这二位啊。
就这样, 月球 15 号先出发,阿波罗 11 号紧随其后 。但是质子号火箭不如土星 5 号给力,所以月球 15 号走的慢,再加上苏联人此前对月球表面的勘察不够细致,临了地面测控人员发现原定的着陆场没有想象的那么平整,他们必须花额外的时间去考察地形,这一下要耽误不少时间。这时候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已经开始准备登月行动了。
7 月 20 号的中午 12:52 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了登月舱,在里面还有一大堆的事儿要做。一直准备到了下午的 17:44 分,鹰号登月舱和指令舱哥伦比亚号分离。柯林斯留守指令舱,登月舱脱离以后,就地翻了几个跟头,打了几个滚。指令舱里的柯林斯眼珠不错的盯着登月舱,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着陆的支架全伸开了。各种天线也都在工作,应该是没问题了。柯林斯挥了挥手,告诉阿姆斯特朗没问题,祝愿他们一路顺利。阿姆斯特朗和奥德德林这才放下心来,开始完成全套登月的流程。
登月舱上的发动机点火减速,登月舱开始进入下降轨道。很快,登月舱的报警器就响了,他们下降的有点快,降落的地点有可能会偏上几英里。可能是他们在和指令舱分离的时候,获得了一个额外的力,轨道上偏一点,下边就差出去好远,要不就是月球的密度不均匀造成的,这种可能性也存在。好在呢,问题也不是特别大,毕竟登月舱是有人驾驶的飞行器,人还可以最后调整。
但是,就在登月舱离月球表面只有 1800 米的时候,计算机突然开始报错,1202 号错误,这是什么鬼啊?两个宇航员压根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意思,马上就开始问地面的控制人员,1202 到底是什么问题?地面的人也没碰到过这个代号,着急忙慌的开始翻手册,那手册都跟砖头一样厚啊,一时半会儿也翻不到。你这儿慢慢查资料不要紧啊,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受得了吗?他们的燃料可是在一分一秒的减少啊。地面监控人员发现,两个宇航员的心率急剧上升,说白了,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这是玩儿真格的,不是模拟训练,换谁谁紧张啊。
负责决策的贝尔斯也是压力山大,到底是不理会这个警告继续执行登月,还是放弃登月,让他们开上升段的发动机回去,决策就在这个瞬间。
实际上呢,1201 或者 1202 的代号表示这是计算机程序崩了。现在我们知道,当初登月舱的导航计算机的内存只有可怜的 2K,这对如今动辄就是几十 GB 的计算机内存来讲,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好吧。可就是这么个内存只有 2K 的玩意儿要负责处理很多的数据。比如说,登月舱一直在用雷达测量到月球表面的距离。因为一个开关的问题,导致这个计算机花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去处理雷达数据,登陆程序被完全阻塞了。好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者知道存在这个问题。于是系统自动崩溃重启,这就等于杀掉阻塞程序,保证登陆程序的执行,1202 就是这个含义。
当时玩儿程序设计的有不少是女性,因为当时的计算机编程是非常枯燥的,可不是现在在键盘上敲代码这么简单。早期的计算机需要插拔一大堆插头,连接密如蜘蛛网的电线。这种事儿,还是女性适合,电线也是线,跟女孩儿缝缝补补是一码事。再说了,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恰好在二战时代,男人全上战场了,女性也能顶半边天嘛。什么事儿女的不干啊,玛丽莲·梦露早年还是飞机工厂的装配工呢。
2016 年,有两位在计算机行业从业的女性获得了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一个叫格蕾丝·哈珀,另一个叫玛格丽特·汉密尔顿。早年间,格蕾丝·哈珀在为哈佛马克 2 代计算机编写程序。但是程序总是出错,整个团队都懵了。倒是细心的哈珀发现有一只蛾子被电子管的灯光吸引,飞进了机器里边,被电死了,虫子导致了电线短路,计算总是出错。
从此排除计算机程序的错误就被称为“DEBUG”,据说这个词就是哈珀发明的。哈珀最先提出了开发高级编译语言的想法,搞出了第一个编译器,这个思想改变了计算机的编程方式。程序员不再需要直接跟 0 和 1 打交道,只要写高级语言,然后再编译就可以了。
COBOL 语言大量采用了哈珀的想法,所以哈珀也被称为 COBOL 语言之母。老太太退休以后,一再被美国军方返聘,成了退役年龄最高的军人,80 岁才真正退休。
第二个就是玛格丽特·汉密尔顿了,阿波罗飞船的电脑系统程序就是她领导设计的。她提出了一种思想,那就是异步执行,计算机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但是优先级高的可以打断优先级低的程序。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登月舱的降落导航系统的内存只有 2K,不这么干不行。而且她设计的系统第一次包含了崩溃恢复能力,系统崩了,重启以后才能继续执行原有的任务。这一点可以说是救了阿姆斯特朗他们的命。玛格丽特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她是第一个使用这个词的人。
如今,程序员多半是男的,女的很少。一开始计算机还很少,编程很麻烦,女性最先进入计算机编程这个领域,后来计算机越来越多,人才供不应求,男生就逐渐进入这个领域了。80 年代,个人电脑开始普及,电脑成了男孩儿们的大玩具。男性才在程序领域占到了压倒性的局面,说到底还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扯远了,反正当时的登月舱的电子计算机的水平不及现在的智能洗衣机。你要说宇航员们开着洗衣机上月球是夸张了点,但是也不算是太过分。没办法,这就是在冒险,这就是在挑战未知的领域。
NASA 的工程师加曼告诉地面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没关系,如果后面还是出现 1202 或者是 1201 之类的代码,不用管它。所以,贝尔斯当机立断,他告诉阿姆斯特朗,继续登月行动,不用去管 1202 报错代码。
就这一来一回,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了,燃料消耗了不少了。下降到了 1500 米的高度上,计算机再次报告 1201 错误,阿姆斯特朗都没工夫理会了。随着登月舱进一步下降,阿姆斯特朗越看越不对劲,怎么下边这么多大石头啊,一个个都有小轿车那么大。他手动操控登月舱的行进路线,找没有石头的地方下去呗。
奥尔德林负责报告仪器的读数,阿姆斯特朗透过舷窗看着外边的月球表面。这时候他们离月球表面只有 33 米了。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就在一片比较平坦的平地上落了下去,此时的燃料只够再烧 30 秒了,发动机激起了月球上的烟尘。UTC 时间 7 月 20 号晚上 8:17'43'',鹰号登月舱终于稳稳当当的停在了月球的表面上。阿姆斯特朗手动关掉了发推发动机,本来是应该自动完成的。
地面上的监控人员已经监视到了鹰号登月舱着陆的信息。大家大气儿都不敢出,就等着听阿姆斯特朗报告,终于,他们听到了阿姆斯特朗的声音:“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飞行控制中心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在登月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手伸过仪表盘,默默地握了一下。 他们已经创造了 历史 ,人类第一次降落到了地球以外的地方 。
两个人在登月舱还有一大堆的事儿要做准备,可不是开门下去这么简单。奥尔德林对着地面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这里是登月舱驾驶员。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让所有正在听的人,不论他们是谁或在哪里,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几小时所发生的一切,并以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
这话啥意思?奥尔德林太激动了吧,在这儿发感慨?要知道,奥尔德林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上了月球能不感谢上帝吗?但是这话又不能明说。上次阿波罗 8 号的宇航员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念《创世纪》不就让人给告了嘛。所以 NASA 不允许宇航员掺杂宗教内容的。
所以,奥尔德林自己悄悄地在登月舱完成了圣餐礼,这是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就是拿出一小块面包和一小杯葡萄酒,然后翻开《圣经》念了一段,吃下去就算完事儿。奥尔德林就是要保证,在月球上人类的第一顿饭就是圣餐。他自己也是韦伯斯特长老会的长老。长老会是基督教加尔文宗的一个教派,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兰。
当然,奥尔德林还有另一个身份,你要往前追溯,还是可以追溯到英伦三岛。那就是“石匠行会”的会员。你可能怎么都想不通,奥尔德林跟石匠有半毛钱关系啊。
这个石匠行会可不一般哦,它还有个别名倒是人人都知道,那就是“共济会”。没错,奥尔德林是共济会的会员。共济会最开始就是英国的一个石匠行会。共济会里的名人多了去了,会员有 600 多万,当然是什么人都有嘛。正因为有些事儿被他们自己搞的神神秘秘的。所有关共济会的各种阴谋论就一直没有断过,共济会自己还在媒体上做各种广告试图扭转自己的形象,但是基本上属于越描越黑的那种。这种比较隐秘的组织,其实世界各国也都不少,只是不被媒体关注罢了。
扯远了,我们还是扯回来。奥尔德林按照基督教的习惯圣餐礼,阿姆斯特朗就在一边傻看着,他算是旁观者。奥尔德林喝酒的杯子如今也成了文物,被韦伯斯特长老会收藏。这事儿呢,谁也没透露,奥尔德林就连他的妻子他都没有告诉,主要还是他不想惹麻烦。
按照原计划,他们要在月球上先睡 5 个小时,但是他们根本也不可能入睡,一来事儿多,二来兴奋。在降落到月球表面 6 小时 39 分以后,他们穿戴好了登月宇航服,开始给鹰号登月舱减压。这个过程进行了两个钟头,一直到 UTC 时间 21 号的凌晨 2 点,他们才走出了登月舱。地面监控人员发现他们的心跳急剧加速,达到了最高峰。这是令人激动的一刻。
因为登月航天服比较臃肿,有全套的维生装置,阿姆斯特朗出门还有点障碍。下梯子的时候,他也看不到自己的脚,所以,他必须小心翼翼的。等他站稳了,双脚踏在了月球的表面,他说出了那句流芳百世的话。
是啊, 这是他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苏联人呢?苏联人简直快急疯了。为了进一步勘查地形,他们打算让月球 15 号绕着月亮再转几圈,大概需要推迟 18 个小时才能开始着陆。即便是按照原定计划,他们也落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2 个小时。当然啦,月球 15 号是个无人的飞船,不需要睡觉休息。也没有多少可准备的事儿,大约可以抓起一把月壤就走。即便如此,还是没办法抢在美国人之前回到地球,现在更是彻底没戏了。
苏联人推迟 18 个小时开始着陆进程就是为了再多研究研究地形地貌。美国人派了阿波罗 10 号到月球上转了好多圈,把静海这个降落地点研究的比较透。即便如此,还出现了鹰号登月舱差点降到石头堆里的状况,好在是有人驾驶的,可以人工干预。苏联人显然没有这个条件,在延迟了 18 个小时以后。苏联人开始下调轨道高度,开始为着陆月球做准备。
苏联人当时对月球 15 号到底执行什么任务,一个字也没有透露,就是为了万一不成,面子上不至于下不来。但是你不说,别人就不知道吗?起码英国人就知道得一清二楚。我们前面提到过,英国乔德雷尔河岸天文台当时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叫洛弗尔望远镜。不管是阿波罗 11 号飞船,还是苏联的月球 15 号探测器,人家一直在地面进行监听呢。阿波罗 11 号的宇航员和地面之间的通话,英国人听的一清二楚。正是他们发现了苏联月球 15 号的无线电信号出现了异常,去问苏联人,苏联人是打死也不说。这些异常到底代表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说。
登月难度被低估,苏联为赶进度与美同时奔月,究竟谁能更胜一筹?
飞船燃料不够?竟然是NASA故意为之!揭露背后动机,耐人寻味
阿波罗9号有多惊险?宇航员透露:一身冷汗,差点撞上太空陨石
初中生可以上哪些技校?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月球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这一结论已为"阿波罗号"登月获得的资料所证实。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此外,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征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只是早年观测者凭借想象,借用地球上的名称而已,最多不过有某些形态上的相似罢了。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万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 7~10%。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有4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月面最大的几个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克拉维环形山,直径233公里;牛顿环形山,直径230公里。许多环形山的中心区有中央峰或中央峰群,高达2.5公里。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在月球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已知月海共22个(包括背面),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此外,较大的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月海大多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四周是山脉。有些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小的月海则称为湖。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月陆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组成,其反照率较高。月球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等,而背面则月陆面积大些。月陆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年龄测定为46亿年,比月海要早。月球上也存在一些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名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公里,往往高出月海3~4公里。最高的山峰在月球南极附近,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除山脉外,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峭壁,最长的是阿尔泰峭壁。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 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第谷环形山有辐射纹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公里,满月时看得最清楚。其成因尚无定论: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陨石轰击月面造成的。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的直接考察证实,月球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月球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1/1000。月球上更没有像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月球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状态。通过月球火箭探测查明:月球正面有称为"重力瘤"或"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达12处之多;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
月球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月面直接受到流星体的猛烈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月岩的化学成分、岩屑大小、玻璃含量以及再结晶的程度。月球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浆,从而形成月面上广阔的熔岩平原。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它的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而且所用的射电波的波长愈长,愈能探测到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 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摄氏度,很可能是熔融的。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关于月球的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
俘获说: 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因为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学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由太阳原始星云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质形成的。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却与陨石、小行星十分接近。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有人认为,这个事件发生在35亿年前,整个过程经历5亿年。在月球被地球俘获后,月球由于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月海玄武岩。
分裂说: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非常快,自转周期只有4小时左右。因此,这时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周期为 2小时。这个周期恰与地球自由摆动周期相等,从而产生共振,于是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分裂而形成月球。太平洋就是月球分裂出去时留下的遗迹。根据计算,地月系统现有的角动量总和,即使再加上几十亿年的角动量损耗,也不足使地球和月球分裂。而且月球的位置又不在地球赤道面上。这些事实是分裂说很难加以解释的。
同源说: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地球在形成行星时,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月球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月球形成的这三种假说,都能或多或少地解释月球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及其他基本事实。除分裂说一般认为难以成立外,俘获说和同源说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一种更加合理,目前尚无定论。
根据对月球各种热历史模型的研究,整个月球曾发生过多次局部熔融。在月球形成的初期,月球的大部分温度曾达到1000摄氏度。距今41亿年前,月球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岩浆运动,在岩浆的分离过程中,形成了斜长岩成分的月壳,残留部分成为月表的高地。月球表层固结后又在较深的部位发生局部熔融,产生苏长岩成分的熔体。大约距今40亿年前,形成了富含放射性元素、难熔元素的非月海玄武岩。斜长岩高地长期裸露在月表,不断受到陨星物质的撞击,因而被削低了1.5~2公里,在高地上发育着大量古老的冲击月坑。后期,高地为一系列的断裂所切割和破坏。距今41~39亿年前,月球比较集中地遭受到各种大型陨星的撞击,使月表出现许多月海盆地,即大型的环形构造,最典型的是雨海事件。月球上的月海大致都是在相近的时期内形成的。月海生成的大致次序是:酒海、澄海、湿海、危海、雨海……。雨海纪形成的各个月海大约在距今39~31亿年间,被后期喷发的玄武岩所充填和覆盖。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大致充填的时间次序是雨海西、雨海东、湿海、危海、雨海、静海、丰富海、澄海和风暴洋。此后月表的轮廓基本形成,31亿年以来,月球内部的演化已处于"停滞"状态,外力作用在月球的演化史中占有主导地位。陨星冲击月表,使月坑继续形成和增多。爱拉托逊纪形成的辐射月坑,其辐射纹受月表的各种作用,或者变得不明显,或者消失;而哥白尼纪形成的月坑,则具有明显的辐射纹。
我在电脑上下的东西,怎么在我下一次登陆的时候就没有了,还有就是我的电脑上没控制面板,要如何设置?
初中生可以上烹饪类,厨师类,射击类的技校。
男生适合学烹饪专业。男生初中毕业后上技校可以学习厨师专业,未来是一个比较吃香的行业。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在满足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
选择厨师学习未来的就业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根据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在酒店中的厨师长年薪在二十万左右,据介绍厨师长、行政总厨这类的工资待遇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初中生上技校选择厨师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女生选择设计专业。女生初中毕业后上技校可以选择设计类专业去学习,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的发展来看,未来的几年我国对于设计的需求将会逐年增加,初中生选择设计类主要可以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平面设计,第二个就是室内设计。
设计类专业虽然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但是发展的速度确实非常快的。初中女生选择这类专业,在将来毕业后可以从事室内装修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工资待遇都是非常不错的。
我用的戴尔成就5460-1516,用无线网卡要么上不去,要么一会就掉线,怎么回事啊,是电脑网卡问题吗
神一: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 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 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神二: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三: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 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 “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神四: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 2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 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 ———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神五: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 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神六: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
发射地点:甘肃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轨道高度:三百多四百公里(地球低轨道);
飞行时间、圈数:程序设计为119小时(五天少1小时),绕地球79圈;
返回时间:2005年17日4时32分
返回地点:着陆场位于内蒙古 四子王旗草原地区(在神六最后飞行之轨道下方、空旷平坦、无建筑设施)副着陆场也在内蒙;
装 载:两名航天员,科研器材,通讯器材、多台高精度数码相机和胶卷相机,生物科研材料,艺术品等;
飞行任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进一步提升我国载人航天科技水平并赶超美俄水平;航天员多天工作和生活,并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来回试验;航天员工作和生活设备舒适性、实用性检验;飞船和火箭可靠性、安全性检验;航天员空间生理和心理活动检测;生物和理化科研;遥感遥控技术、空地热线通讯技术、数据和图像收集处理技术试验等;
跟踪监测:在“神六”轨道下方,国内外设多个监测点,海上则为监测船;
经费投入:约18—22亿人民币
阿波罗:
载人航天阿波罗7号飞船
推进装置:“火星”1B火箭
时间:1968年10月11日-22日
乘员:希拉、艾西尔和坎宁哈姆。
飞行时间为10天20小时,共绕地球飞行163圈,这是阿波罗飞船的第一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首次载人飞船上的电视直播。
阿波罗8号飞船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8年12月21日—27日
乘员: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
飞行时间为6天3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10次,飞行了20小时。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测试了支持系统。对地球和月球进行了拍照,现场电视直播。
阿波罗9号飞船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3月3日—13日
乘员:麦克迪维特、斯科特和施维卡特
飞行时间为10天1小时,全部登月设备在地球轨道上的首次载人飞行。施维卡特进行了37分钟的太空行走。在152次的轨道飞行中测试了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反应和失重状成。载人登月舱的首次飞行。
阿波罗10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5月18日—26日
乘员:斯坦福尔德、约翰.杨和塞尔南
飞行时间为8天3分钟,登月降落演练,登月舱和指挥舱、服务舱在月球、地球和月球之间环境下的首次载人飞行。月球轨道飞行时间61.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31次。登月舱至月球表面15243米处。首次在太空实现电视直播。验证了除向月球表面降落之外的全部登月程序。
阿波罗11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7月16日—24日
乘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乐德林
飞行时间为8天3小时,首次载人月球登陆行动,首次在月球行走。“体斯顿,宁静基地报告,鹰已降落。”1969年7月20日。
降落地点:静海。
坐标:北0.71度,东23.63度。
太空行走时间2小时31分钟,树起了旗帜、安放了仪器,在登陆处树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人类首次月球登陆处,1969年7月。我们是为了全人类带着和平之意而来。”月球表面行走时间21.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30次。登月舱的上升阶段舱留在了月球轨道,共采集了20公斤的物质。
阿波罗12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11月14日—24日
乘员:康拉德、戈登、比恩。
飞行时间:10天4小时36分钟,登陆地点:风暴洋。坐标:南0.71度,西23.63度。
取回于1967年4月在月球登陆的探测者3号的部分部件。安放了阿波罗月球表面实验设备。月球表面停留时间31.5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89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45次。登月舱下载阶段舱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34公斤的物质。
阿波罗13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0年4月11日—17日
乘员:洛弗尔、海斯、斯威加特。
飞行时间5天22.9小时。进行了三次着陆努力,由于液氧箱爆炸,终止登月。由于获得了营救人员的经验,这次失败被称为“成功的失败。”用过的登陆舱上升阶段舱成功地降落在月球上。
阿波罗14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1年1月31日—2月9日
乘员:谢泼德、罗塞、米切尔
飞行时间9天,登陆地点:弗拉·摩洛地区。坐标:南3.65度,西17.48度。
装置核动力科学实验站和其它实验设备。月球表面停留时间33.5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67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24次。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时间为9小时24分钟,第三级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42公斤的物质,首次使用手推车来运输岩石。
阿波罗15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1年7月26日—8月7日
乘员:斯科特、沃登、欧文
飞行时间12天17小时,登陆地点:亚平宁山哈德利峡谷。坐标:北20.68度,东3.66度。
进行了三次太空行走,时间为10小时36分。在返往地球时,沃登进行了38分钟的舱外行走。首次携带轨道感应器。装置核动力科学实验站,着陆的科学设备数量增加了一倍。改进后的太空服增加了机动性,使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月球表面停留时间66.9小时。首次使用四轮月球车,月球车行走了27.9公里(17分钟)。月球轨道飞行时间145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74次。首次在月球轨道上发射小卫星。采集了6.6公斤的物质。
阿波罗16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2年4月16日—27日
乘员:约翰·杨、马丁利、杜克
飞行时间11天1小时,登陆地点:笛卡儿高地。坐标:南8.97度,东15.51度。
首次对高地地区进行研究,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验、首次在月球上首用紫外线摄影光谱仪、宇宙线探测仪,再次使用四轮月球车。月球表面停留时间71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12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64次。首次在月球轨道上发射小卫星。采集了95.8公斤的月球物质样本。马丁利进行了宇宙行走1小时。
阿波罗17号
推进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72年12月7日—19日
乘员:塞尔南、伊文斯、斯密特
飞行时间12天13小时52分钟,最后一次登月任务。登陆地点:陶拉斯·利特罗山脉。坐标:北20.16度,东30.77度。
进行了3次舱外行走,时间为22小时4分。伊文斯进行了1小时零6分的舱外行走。斯密特是首位登陆月球的科学家。建立了第六个自动研究站。月球车行走了30.5公里。月球表面停留时间75小时。月球轨道飞行时间17小时,采集了110.4公斤的月球物质样本。
其他的可参阅以下链接:
1957-1998年世界载人飞船大事记(上)
" 年世界载人飞船大事记(下)
" 好辛苦哦~hoho~
阿波罗8号的任务过程
您好,
您的机器出厂是不带正版操作系统的。
建议您不要使用Ghost版本的操作系统,因为这类操作系统多为精简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非常差。
建议您安装使用windows原版的操作系统,然后使用出厂自带的操作系统光盘或者到戴尔官网下载相应的各硬件驱动程序进行安装,这样您的操作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高。
提醒您尽量少用国内的优化软件,进行所谓的“优化”或者“垃圾清理”,很容易会禁用驱动的开机运行或者直接误删除驱动程序导致机器的运行出现问题。
另外,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安装了一些国内的优化软件进行了“优化”或者“垃圾清理”,导致了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被禁用或者丢失。
您只需要卸载优化软件,重新安装一次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即可解决问题。
若还是无法解决,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设备管理器,右击无线网卡-属性,把802.11N,默认是20MHz,改成20/40 MHz。
2、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左上角-管理无线网络,跳出相关图标之后,把之前的无线网络右击-删除网络。
3、删除之后,重新连接无线路由,输入用户名与密码,之后跳出的窗口,务必选择公用网络。
2022年天津静海中考分数线
接下来的两小时38分钟里,3位宇航员和地面指挥一直在检查指令舱是否正常工作,并且能够开始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Lunar Injection,TLI),能够将航天器开始离开地球轨道,瞄准月球轨道的一次点火。同时,3位宇航员将太空舱从一个火箭有效载荷转换成了一个航天器。S-IVB第三级火箭也必须保持正常运转状态。前一次的无人测试中,S-IVB第三级没能重新点火。
整个飞行过程中有三名指令舱宇航通讯员(Capcom)轮换执行与阿波罗8号联系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只有指令舱宇航通讯员与宇航员直接对话。迈克尔·科林斯是三人中第一个值班的,他在任务发射2小时27分钟22秒后告知阿波罗8号“阿波罗8号,可以执行月球转移轨道射入。”这个命令意味着指挥中心正式允许阿波罗8号前往月球。接下来的12分钟里,三位宇航员检查着航天器和火箭以准备点火。1968年12月21日15点41分38秒(UTC),S-IVB第三级火箭准时点火,并且按照计划燃烧了5分钟17秒。这次点火将航天器的速度从近地轨道的7793米/秒轨道速度加速到10,822米/秒,燃烧结束时高度达到346.7千米。这个速度也是当时人类历史上的记录。
燃烧完成之后,S-IVB级火箭已经完成使命,可以被丢弃了。三位宇航员掉转了指令舱以便为S-IVB级火箭拍摄一些照片,也练习了与S-IVB级火箭编队飞行。指令舱被掉转后,他们首次看到了他们正在远离的地球。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全景。
博尔曼开始担心S-IVB级火箭与指令/服务舱靠得太近,并向指挥中心建议进行一次分离机动(separation maneuver)。指挥中心起初建议将航天器对准地球,使用服务舱上的反应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的推进器将航天器离开地球的速度增加0.9米/秒,但是博尔曼不想很快离开S-IVB的目视距离。长时间的讨论后,最终决定是仍然按照原计划的方向点燃推进器,但速度增加2.7米/秒。讨论耽搁的时间使阿波罗8号比飞行计划慢了一小时。
发射5小时后,指挥中心指挥S-IVB子火箭从排出剩余燃料,使其轨道改变,最终能够飞过月球并进入太阳轨道,也就对阿波罗8号不会有任何影响。S-IVB子火箭后来进入太阳轨道,半径为0.99至0.92天文单位,倾角为23.47°,轨道周期为340.80天。
阿波罗8号成员成为了第一批穿越范艾伦辐射带的人类。尽管预测中辐射带对人的影响和普通的胸腔X射线或者1微格雷相当.(一年中,一个普通人会接受两到三微格雷的辐射。三名宇航员都穿戴了个人辐射放射量测定器以及三个胶片放射量测定器以显示累计辐射量。任务完成时,三人平均辐射量为1.6微格雷。) 作为指令舱驾驶员,吉姆·洛威尔的主要任务是导航员。尽管真正的导航计算是在指挥中心进行的,宇航员必须准备在通讯信号中断时自己导航并返回地球。导航员需要使用航天器上携带的六分仪测量星星和地球(或者月球)地平线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导航。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困难的,因为S-IVB所排出的气体形成了大块的废气云,使观察星体变得非常困难。
任务开始七小时以后,飞离S-IVB子火箭耽搁的时间以及洛威尔不甚良好的视野意味着阿波罗8号已经比飞行计划中的时间表拖后了一小时四十分钟。航天器被改为被动热控制(Passive Thermal Control,PTC),也称为烧烤模式。这个模式使航天器大约每小时沿着长轴旋转一圈,保证航天器上平均的热分布(在阳光直射时,航天器表面温度高达200℃,而阴暗面只有零下100℃)。高温差会使隔热板裂开或者燃料舱爆炸。由于航天器正在向月球航行,真正的旋转无法做到,航天器真正的轨道是锥形的。每半小时,旋转轨迹都会被调整以保证航天器保持轨道。
飞行11小时后进行了第一次中期轨道纠正(mid-course correction)。地面测试显示除非燃烧室先被“预热”一下,服务推动系统(Service Propulsion System,SPS)推进器有很小的可能会爆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次纠正进行了2.4秒,使轨道航行速度增加了6.2 米/秒(计划中将增加7.5米/秒)。氧化剂中氦气中的一个气泡导致燃料压力低于计划,使反应控制系统被使用以弥补其不足。计划中后来的两次中期轨道纠正由于轨道正常被取消。
由于发射前5小时三位宇航员们就已经开始准备,此时他们已经连续工作十六小时。弗兰克·博尔曼此时应进行计划中的七小时睡眠;指挥中心决定在任何时候都至少有一名宇航员保持清醒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电台以及通风扇持续的噪声使睡眠变得很困难。与此同时,在太空睡觉和地球有很大不同;比如枕头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威廉·安德斯说他有时会突然坐起,因为零重力使他有下坠的感觉。
睡眠时间开始一小时后,博尔曼要求允许服用甲丁巴比妥安眠药,但效果不甚明显。在博尔曼睡了七小时醒来之后,他感觉身体不适。他两次呕吐,并且有腹泻症状;这些情况使太空舱中充满了滴状的呕吐和粪便。三位宇航员尽了最大努力将太空舱打扫干净。博尔曼不想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他身体的问题,但洛威尔和安德斯仍然希望能够告诉指挥中心。他们决定使用数据存储设备(Data Storage Equipment,DSE)录下关于博尔曼情况描述,并发给了地面指挥,并“要求对录音中的情况进行评估”。
医生和宇航员之间的讨论在二楼的指挥间(休斯敦指挥中心的二楼和三楼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指挥间,任务期间只使用一个)进行。讨论与宇航员们单独讨论后,医生们认为博尔曼应该是患了无大碍的急性胃肠炎病毒,或是安眠药引起了不适。解释是他患了太空适应综合症,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宇航员在太空的第一天会有这种疾病;人体内的前庭系统逐渐开始适应失重环境。由于此前的水星和双子星航天器都很狭小,宇航员们还没有机会在航天器里自由活动,医生们此前并未遇到过博尔曼的情况。
任务中向月球航行的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平静,除了检测航天器在正常工作并保持正常轨道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工作。在这段时间内,航空航天局在发射31小时后安排了一次电视转播。转播中使用的黑白摄像机质量为两千克,使用的摄像管带有一个广角(160°)镜头和一个长焦距(9°)镜头。
在电视转播中宇航员们带领观众参观了整个航天器,还尝试着展示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由于长焦距镜头的角度过小,宇航员们在看不到镜头画面的情况下无法瞄准地球。由于摄像机没有合适的过滤镜,画面在强光下显得过于饱满。最后,地球上看到的地球画面只是一个光点。十七分钟的转播后,航天器的旋转使地球上的接收站无法收到航天器上高增益天线发出的信号,宇航员们结束了转播,在结尾时洛威尔祝他的母亲生日快乐。
此时睡眠时间表已经完全被打乱了。起飞三十二个半小时后,洛威尔开始睡觉,比计划提前了三个半小时。不久,安德斯在服用安眠药后也开始睡觉。
在去月球的途中,三位宇航员并没有太多的机会看到月球。硅胶封闭层上被气化的油状物使五个窗户中的三个上起了雾。被动热控制所需要的飞行姿态使在航天器内看到月球变得几乎不可能。三位宇航员直到达到月球背面后才第一次看到月球。
起飞五十五小时后进行了第二次电视转播。这次宇航员们在摄像机上使用了照相机的过滤镜,使他们通过长焦距镜头拍摄到地球的画面。尽管瞄准地球很困难,宇航员们在调整了航天器位置之后向地球展示了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地球电视画面。宇航员们讲解了地球上可看见的部分以及可以分辨出的颜色。第二次转播时间为23分钟。 飞行时间55小时40分钟时,阿波罗8号的三位宇航员成为了第一批进入地球外天体重力影响的人类;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月球的重力对航天器的影响比地球的大。此时,阿波罗8号距月球62377千米,以1216米/秒的速度靠近月球。由于此时宇航员们仍然使用离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的距离计算航天器轨道,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兴趣。直到最后一次中期轨道纠正并点燃推进器进入月球轨道,地球都会被作为计算中的参考系使用。此时阿波罗8号离进入月球轨道还有13小时。
进入月球轨道前最后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第二次中期轨道纠正。在纠正过程中,航天器进行逆行运动,将速度减慢0.6米/秒,使航天器飞过月球时离月球的距离缩短。起飞后整整61小时后,航天器离月球距离约为39,000千米,反应控制系统(RCS)共燃烧11秒。阿波罗8号会飞过月球表面115.4千米。
起飞64小时后,宇航员们开始准备进行首次月球轨道进入(Lunar Orbit Insertion-1,LOI-1)。这次机动绝对不能出现差错,并且由于轨道力学原理,轨道进入必须在月球背面上空进行,那时航天器和地球没有任何联系。在指挥中心进行允许进行机动的确认后,在飞行时间68小时时“架着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鸟”的阿波罗8号宇航员们被告知可以进行机动。68小时58分钟时,航天器飞到了月球背面上空,与地球失去联系。
首次月球轨道进入开始前十分钟时,宇航员们开始检查航天器,确保所有的开关都处在正确的状态中。然后,他们终于首次看到了月球。当时航天器正飞越月球的阴影部分,洛威尔第一个看到了阳光照在月球上。当时离开始点火前只剩两分钟了,所以三位宇航员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欣赏景色。 飞行时间69小时8分钟16秒时,服务推动系统(SPS?)已燃烧了4分钟13秒,使阿波罗8号进入月球轨道。三位宇航员描述说这段时间是他们一生中最长的四分钟。如果服务推动系统地燃烧时间稍有偏差,航天器很有可能会进入一个过于扁平的月球轨道乃至于无法进入月球轨道而直接飞入太空。如果燃烧时间过长,航天很有可能坠毁在月球表面。在确定航天器一切正常后,三位宇航员终于有时间观测窗外他们即将环绕20小时的月球。
此时远在地球的指挥中心还在等待。如果燃烧没有成功进行,或者燃烧时间不够,阿波罗8号都会提前从绕过月球背面。幸运的是,这个情况并没有发生。阿波罗8号按照计划准时绕过了月球背面,此时他们已经进入了长轴为311.1千米,短轴为111.9千米的月球轨道。
在通知航天器状态后,洛威尔首次对月球表面进行了介绍:“月球基本上都是灰色的,没有颜色;看起来很像石膏或者是灰色的沙子。我们可以看清很多细节。丰富海(Sea of Fertility)不像在地球上观测的那么明显。它和其他环形山并没有太多的区别。环形山都是圆的。数量不少,看得出有些较年轻。许多环形山都很相像——尤其是那些圆形的——好像有某种陨石的痕迹。郎格尔努斯坑(Langrenus)看上去很大;中间有一个锥形的突出块。它的边缘有堆积的阶地,约有六到七层。”
洛威尔继续描述他们所飞越的月球表面。阿波罗8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勘查计划中的登月点,尤其是阿波罗11号的计划登月点静海。阿波罗8号的发射时间的选择考虑到了到达静海时的阳光情况。专门有一部摄像机被安置在一扇窗前,以1帧/秒的速度拍摄月球表面。由于阿波罗8号未携带登月舱,登月舱驾驶员安德斯的主要任务就是拍摄尽可能多有价值的照片。任务结束时,三位宇航员总共拍摄了七百张月球照片以及一百五十张地球照片。
在于地球保持联系的一小时内,博尔曼不断询问服务推动系统的数据是否正常。他想确定推进器正常工作并且能够在返回地球可能需要时使用。他还希望指挥中心在每次进入月球背面前得到服务推动系统能否被使用的通知。
在阿波罗8号第二次飞至月球近地面上空时,宇航员准备了一次展示月球表面的电视转播。安德斯描述了他们正飞越的环形山,在环绕月球轨道第二周即将完成时他们点绕了服务推动系统,进行了第二次月球轨道进入,时间为11秒。燃烧结束后,阿波罗的月球轨道缩小,长轴为114.8千米,短轴为112.6千米。
接下来环绕月球的两周中,宇航员们继续检查航天器并对月球表面拍照。第三周时,博尔曼进行了短暂的祷告。他本来希望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西布鲁克(Seabrook)的圣克里斯托弗圣公会教堂进行午夜祷告,但由于阿波罗8号任务他没能够参加。博尔曼的教友,指挥中心工程师罗德·罗斯(Rod Rose)建议他在太空祈祷以替代亲自去教堂。在阿波罗8号第四次进入月球背面时三位宇航员第一次看到了 “地出”的景象。安德斯看见窗外有一个蓝白相间的球体,发现那是地球。三位宇航员立刻意识到他们应该用相机将此情景拍摄下来。安德斯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是黑白的,后来又拍摄了更著名的彩色地出。任务结束后,安德斯和博尔曼都声称自己拍摄了第一张地出照片(洛威尔也这样声称,但更多地是以玩笑的口吻),安德斯被认为是第一张地出照片的拍摄者。
安德斯继续拍照,洛威尔开始操纵航天器以让博尔曼有时间休息。由于航天器里噪音很大,睡眠始终很困难,但博尔曼还是在接下来环绕月球的两周里小睡了一会儿。他本来准备在询问服务推动系统情况时起来,但被告知一切正常后又继续休息。
博尔曼在他听到两位搭档开始犯错误时醒来了。安德斯和洛威尔开始不理解指挥中心的问题,并要求将有些数据重复才能听清。博尔曼发现由于三天来大家都没能睡个好觉,每个人都极其疲倦。作为指令长,他命令安德斯和洛威尔开始睡觉,飞行计划中其他观测月球的任务都被取消。起初安德斯说他没事,要求继续工作,但博尔曼没有改变主意。最后安德斯在博尔曼继续将摄像机架在窗口自动拍摄月球表面后答应睡觉。博尔曼还记得计划中的第二次电视转播,由于太多人都在期待着观看,他要求两位搭档不要睡过头。环绕月球第七和第八周时安德斯和洛威尔在休息而博尔曼负责工作。
在环绕月球第九周时,第二次电视转播开始。博尔曼介绍了包括他自己的三位宇航员,然后是每个人讲述月球给他留下的印象。博尔曼描述月球为“广阔,寂寞,又有些难以接近的星体,或者说是广阔的空虚”。在表述完他们正飞越的月球表面之后,安德斯说他们有一个给地球上所有人的消息。
接下来唯一的工作就是地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Earth Injection,TEI),在转播结束后两个半小时时进行。这是整个任务中最关键的一次点火。如果服务推进系统不能成功点火,那么三位宇航员会被困在月球轨道中,只有五天的氧气,也没有其他机会离开月球。跟前几次点火一样,这一次也是在航天器飞越月球背面与地球失去联系时进行。
点火准时开始。航天器与地球的联系在飞行时间89小时28分钟39秒准时恢复,与计划时间完全一致。通讯恢复之后,洛威尔说道“请你们听着,圣诞老人确实存在”。地面通讯员肯·马丁利回复道:“确认,你们是最适合发现这一秘密的人[7]”。当时正值1968年的圣诞节。 后来,洛威尔使用了一些闲置时间进行了一些导航观测,使用计算机键盘调整航天器以观测一些星体。但是,一次错误的输入清洗了电脑存储的部分信息,使惯性测量组合(inertial measuring unit,IMU)认为航天器正处于起飞前的相对位置,并自动启动推进器以“纠正”其姿态。
当三位宇航员意识到计算机修改航天器飞行姿态的原因后,他们发现需要重新向计算机输入数据,以告诉计算机航天器的真正位置。洛威尔通过调整推进器将参宿七和天狼星对齐,花了十分钟时间去计算出正确的数字,又用了十五分钟将正确数据输入计算机。
十六个月之后,洛威尔在更加严重的情况下又进行了一次类似的人工对准。在执行阿波罗13号任务时,航天器的惯性测量组合甚至必须被关闭以节省电力。在他1994年出版的书《丢失的月球:危机重重的阿波罗13号》(Lost Moon: The Perilous Voyage of Apollo 13,在**阿波罗13号发行后改名为《阿波罗13号》),洛威尔写道:“我(在阿波罗8号中)接受的训练变得非常有用!”在书中,他排除了阿波罗8号的人工重新对准是一次指挥中心要求进行的“计划中的试验”的可能性。罗伯特·齐默尔曼(Robert Zimmerman)在他1998年出版的《创世记:阿波罗8号的故事》(Genesis: The Story of Apollo 8)中提到,后来的多次采访中,洛威尔证实阿波罗8号的人工重新对准确实是一次事故,而且是由他的失误造成。 返回地球的过程对于宇航员来说主要是一个放松并监视航天器的过程。只要轨道专家们的计算都是正确的,航天器就会在地球转移轨道射入两天半后进入大气层并将落在太平洋中。
圣诞节的下午,三位宇航员进行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视转播。这一次他们再次介绍了整个太空舱,展示了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当结束转播后,他们在食品柜里发现了来自迪克·斯雷顿的圣诞礼物——塞了馅的火鸡肉,以及三小瓶未开封的白兰地。宇航员们还发现了来自各自妻子的圣诞礼物。
在平静的两天后宇航员们开始准备进入大气层。计算机会自动控制进入过程,宇航员们只需要将航天器放入正确的姿态并确保航天器朝上。如果计算机失灵,博尔曼将接替。
在和服务舱分离后,唯一的工作就是静静等待。在指令舱接触大气层前六分钟,宇航员们看见月球在地平线上升起,与轨道专家们的计算相符。当进入外大气层后,他们注意到由于窗外因为航天器周围的等离子层而开始变得朦胧。航天器开始减速,减速度(负加速度)最高时达到6G(59米/秒²)。计算机通过调整姿态控制着降落过程,阿波罗8号在向海面降落之前短暂地上升。在高度为9千米时漏斗形减速伞使航天器开始稳定,高度降为3千米时三个主降落伞打开。航天器的准确降落地点为北纬8度6分,西经165度1分。
当航天器落入水中时,降落伞使其上下颠倒,保持二号稳定位置(Stable 2 position)。三米高的海浪将指令舱摇来摇去,博尔曼出现不适,等待着漂浮气囊使航天器稳定。由于降落时间在天亮之前,降落43分钟后,来自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第一名蛙人才到达航天器。45分钟后,三位宇航员被运到航空母舰的甲板上。
指令舱在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同时展出的还有洛威尔捐献的一些在任务中使用的个人物品,以及博尔曼的宇航服。洛威尔的宇航员在航空航天局的格伦研究中心。
关于''嫦娥工程''的资料
2022天津静海区中考录取分数线:静海一中733.5分,静海六中701.9分,北师大附中686.4分,静海四中677.35分,翔宇静海附属中学663.25分,瀛海中学655.1分。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始建于1958年,校名由郭沫若同志题写。1980年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1997年被命名为天津市首批"三A"学校,2004年被命名为首批市级高中示范校,2007年被人事部和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创新提高、全面发展、深化改革、团结稳定"的办学思路,努力把学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高水平有影响,高规格有特色"的市级高中示范校。学校狠抓"五项工程建设",即师德风范工程、强基练功工程、培养培训工程、打造精品工程、评价激励工程。先后有8名教师在全国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完成了国家课题2项,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市先进地位。学校坚持"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学生管理实现了规律化、科学化,培养全面化。学校有《旭风》文学社、电脑爱好者协会、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心灵家园俱乐部,各年级分别建有特色社团。
学校坚持崇德教育敬业、拼搏求实的校风,以自强自立、自治自学的校训激励师生,形成了尊师 爱友、勤奋究法的学风,良师益友、严禁治学的教风。学校坚持创新提高为先、全面发展为本、深化改革为魂、团结稳定为根的办学思路,努力把学校建成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市级重点校、示范校。
月球的知识
1、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叫做嫦娥工程。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2、工程目标: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3、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绕”,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落”,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回”,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
扩展资料:
嫦娥三号的成果
1、完成首幅月球地质剖面图
展现了月球表面以下330米深度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岩石——月球玄武岩。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月球从形成到现在的演变历史。
2、完成首次天体普查
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相当于一个没有云层的“透明”球体,所以在抬头仰望太空的时候,就不会受到云层的干扰。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目光”投向任何一片天空。
3、首次获得地球等离子体层图像
“嫦娥三号”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观察地球。在地球周围有几道天然屏障,其中第一个就是等离子体层,它可以延伸到地球表面以外四万公里左右。着陆器上安装的全球首个极紫外相机,就是专门用来观测等离子体层变化的设备。
百度百科-嫦娥工程
一、月球的基本参数:
平均赤道半径: ae = 1738000 米
平均半径: a = 17374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1.618 米/秒2
平均自转周期: T = 27.32166 天
扁率: f = 0.006
质量: M⊕ = 0.07348 ×1024 公斤
月心引力常数: GM = 4.902793455×1012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3.34 克/厘米3
地月系质量比 E/M = 81.30068
离地球平均距离: R = 384400 公里
逃逸速度: v = 2.38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120 ~ +150
表面大气压: p = 1.3 × 10-10 帕
二、圈层结构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1号和12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即月壳(0~60公里)、上月幔(60~300公里)、中月幔(300~800公里)和月震带(800 ~ 1000公里)。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在月壳的10公里、25公里和60公里深处,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表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月球表面至25公里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第一层次,25公里~60公里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由辉长岩和钙长岩组成。上月幔由富镁的橄榄石组成,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岩组成。月球震源的位置位于600~1000公里的深度之间,平均月球震源深度为800公里。由于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因此,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成,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状。在月球1000公里深处,月幔温度不会高于1000°C。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固体部分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月球的上述圈层结构,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
三、月面特征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水,大气极其稀薄,大气密度不到地球海平面大气密度的一万亿分之一。没有火山活动,也没有生命,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已经知道月海有22个,总面积500万平方公里。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较大的月海有10个:位于东部的是风暴洋、雨海、云海、湿海和汽海,位于西部的是危海、澄海、静海、丰富海和酒海。这些月海都为月球内部喷发出来的大量熔岩所充填,某些月海盆地中的环形山,也被喷发的熔岩所覆盖,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暗色熔岩平原。因此,月海盆地的形成以及继之而来的熔岩喷发,构成了月球演化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
月球上的陨击坑通常又称为环形山,它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环形山(crater),希腊文的意思是"碗",所以又称为碗状凹坑结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陨星撞击的结果,二是火山活动;但是大多数的环形结构均属于陨星的撞击结果。1924年,吉福德(A. C. Gifford)曾把月坑同地球上的陨石坑作了比较,证实了月坑是陨星撞击形成的。因此,陨击作用是形成现今月球表面形态的主要作用之一。许多大型环形山都具有向四周延伸的辐射状条纹,并由较高反射率的物质所组成,形成波状起伏的地形,向外延伸可达数百公里。环形山周围有溅射出来的物质形成的覆盖层;溅射的大块岩石又撞击月球表面,形成次生陨击坑。由于反复的陨星撞击与岩块溅落,以及月球内部喷出的熔岩大规模泛滥,使得许多陨击坑模糊不清,或只有陨击坑中央的尖峰露出覆盖熔岩的表面。
从叠加在月海上的陨击坑的状况判断,以及从月球上带回样品的放射性年龄测定表明,月海物质大致是与陨击坑同时期形成的。月海年龄大都在35亿年左右,而月陆高地的形成至少在月海熔岩喷发之前10亿多年已经存在,因此原始月壳是更为早期形成的,并且是大量熔岩的不断喷发,月球物质长期圈层分化的结果。研究表明,月球的圈层结构是继大约46亿年前它所经历的一个漫长的天文演化阶段之后,又一个持续了约10亿年之久的一个圈层分化过程。月球上大型环形山多以古代和近代天文学者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开普勒、埃拉托塞尼、托勒密、第谷等。月球表面陨击坑的直径大的有近百公里,小的不过10厘米,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多达33000个,占月球表面积的7~10%,最大的月球坑为直径235公里。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布满了密集的陨击坑,而月海所占面积较少,月壳的厚度也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正面的月壳厚度为60公里左右。由于月球表面之上缺乏大气圈和水圈,所以月球早期的熔岩喷发和陨星撞击形成的月球表面形态特征能够得到长期的保存。自1969年以来,宇航员已从月球表面取回数百公斤的月岩样品,经过对这些月岩样品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月岩曾熔化过,月球表层物质主要是岩浆岩组成。月球的年龄至少已有46亿年。
四、月球运动
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然而,地月系的实际运动,是地球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的绕转运动。地球与月球绕它们的公共质心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7天7小时43分11.6秒,也就是27.32166天,公共质心的位置在离地心约4671公里的地球体内。
宇宙间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间的作用,其中所谓"潮汐作用"是重要的作用形式之一。由于地月间距离相对较近,这种潮汐作用更为明显。太阳系天体中,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约为太阳对地球潮汐作用的2.2倍,并远远大于其它天体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由于月球的潮汐摩擦作用使得地球自转变慢,每天时间变长,平均每一百年一天的长度增加近千分之二秒。同时,由于地球自转变慢,使得月球缓慢向外作螺旋运动,目前月球正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样道理,地球对月球的潮汐作用,使得月球自转周期变得与其公转周期相同。月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的。月球的这种自转,称为同步自转。因此,自古以来,人们看到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我们地球。
人类在开始记录地球史的时候,就已通过观测月球位置和位相来计时。通过对月球和太阳周期性运动的研究,使得古代中国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创立了历法。公元前300年,巴比伦的天文学者已能预报月食。
月球形成学说
月球的天文演化同地月系统的天文演化有重要关系。地月系统的天文演化,同这一行星——卫星系统的形成有关。在地月系统的形成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月球的形成问题。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太阳系中行星——卫星系统的形成机制,基本上与太阳——行星系统的形成机制相同;或者,至少在主要方面大体上相一致。已有关于月球起源的学说,可以分为三大类:1. 地球分裂说,2. 地球俘获说,3. 共同形成说。
1.地球分裂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快。由于太阳对地球强大潮汐力作用,在地球赤道面附近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分裂而形成月球。在19世纪末,乔治×达尔文(Geoge Dorwin)在研究了地月系统的潮汐演化后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离出去而形成的,并提出太平洋盆地就是月球脱离地球时所造成的一个巨大遗迹。在此期间,支持分裂说的人已经知道太平洋地区地壳缺失硅铝层,由于形成月球的物质分离出去,使得该地区地壳的硅镁层暴露出来。所以他们推测月球从地球上分离出去的具体位置是在太平洋地区。
2.地球俘获说认为,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支持俘获说的人认为,由于月球的平均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为3.34克,与陨星、小行星的平均密度十分接近。因此,很有可能月球原是一颗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他们认为,月球的运动轨道显著地偏离地球赤道面,而比较接近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平面,因此,月球是给地球俘获的可能性较大。有人认为这个俘获事件发生在35亿年前,整个俘获过程经历5亿年。月球在被地球俘获后,由于受到地球的潮汐力作用,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了月海玄武岩。
3.共同形成说的研究者则认为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原始行星尘埃云所引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在形成地球时,一开始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月球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凝聚而成。
现代的许多研究表明月球的形成比较大的可能性是倾向于共同形成说。从地月系统来看,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因此,地球的演化历史决不会短于月球的演化史;此外,月球表面没有大量的硅铝质岩石,否定了地壳物质分出一部分形成月球,而同时在地球上形成大洋盆地的学说。根据对阿波罗11号带回的月球岩石样品的元素分析,以及对岩石样品中的铀——钍——钴系同位素的分析结果比较有利于地球和月球作为一个行星——卫星系统的共同形成说。月球玄武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同地球玄武岩中元素的丰度的对比研究表明,月球玄武岩的元素丰度更接近于地球的丰度,而不是接近于宇宙的丰度。同时,月球样品中氧的同位素组成与地球上氧同位素的组成没有什么区别。由此得出结论,月球与地球是在太阳系的同一区域内形成的,这就排除了月球是在距地球相当远的地方形成的可能性,这对"俘获说"是个否定。因此,现代的许多研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共同形成说有比较大的可能性。从一般性的讨论也可看出,月球由围绕原始地球的星子及其它物质颗粒和气体吸积而形成的模式,要比地球俘获月球和地球分出物质形成月球的模式更为合理些。
月球表面上古老的高地的构造特征,证明月球在40~46亿年间曾遭受了强烈的陨击作用;当然对地球来说也可能如此。此外,我们不能排除,在46亿年以前的演化时期,地月系统曾遭受到强烈陨击作用的可能性。因此,在整个天文演化时期内,地月系统所可能发生的巨大陨击体的撞击与俘获,对地月系的运动状态和本身结构状态会造成的重大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